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部编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部编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选出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正确解释。 (1)“奇”的意思是_____ A、奇怪。 B、奇妙。

(2)“西子”指的是_____ A、美女西施。 B、西湖。

(3)“空蒙”的意思是_____ 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

(4)“潋滟”的意思是_____ A、非常美丽。

B、波光闪动的样子。

2. 古诗阅读。

所见

牧童_____________ , 歌声_______________。 意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中刻画了一个可爱的_____________形象。 [3]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童真童趣的一项是( )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 课内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与 、 并称“三苏”。

[2]这是一首________ (题画诗 写景诗 咏物诗),诗中“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

[3]诗中哪些是诗人看到的?哪些是诗人想到的?请把相关诗句摘抄下来。 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写了竹子 、 、 、 、 等景物,表达了

1 / 7

诗人 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枫(fēn fēng)桥夜泊(bó pō)

月落乌啼(dì tí)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mín mián) 姑苏城外寒山寺(sì shì)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上“√”了,错的打上“×”(1)“枫桥夜泊”的意思是“枫桥夜晚停留在湖泊”。(_______)(2)“霜满天”是说作者看到霜布满了天空。(_______) (3)“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说江边的枫树对着渔船上的灯火发愁。 (_______)

(4)这首诗字里行间都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愁”绪。(_______)

[3]在诗中作者写了 种景物,分别是 。这些景物的特征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5.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古诗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三) 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在古诗一中,诗人之所以用西子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B.“西子”与“西湖”都在同一个地方

2 / 7

通过景物

C.“西子”与“西湖“都很美,“淡妆浓抹”都合适

[2]古诗二描写的是西湖_____季的美丽景色。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三的前两句写了______和______互相映衬。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根据以上三首诗,结合你平时的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对于西湖和洞庭湖,我更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__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 )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

[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位老人是一对白发夫妻,他们正在家辛勤地劳动。(_____) (2)这首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_____)

[4]“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表现了小儿子的_____________

7. 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村居

(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选一选。

A.前两句 B.后两句

① 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② 描写了人物的活动。

(2)诗中的______字把孩子们的兴致勃勃和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 A.“放” B.“忙” C.“散”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首诗中的景象。

3 / 7

8. 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___),《除夜雪》描写(____)。 A.除夕 B.春节

[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__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___)的景象。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

[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______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________。

[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但《元日》还描写了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

9. 课内阅读。

4 / 7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 A.湖;山;春天;夏天 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到___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 ________,插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忆:________ 异乡:__________ 独:_________ 遍插:__________ [3]哪一句诗是作者想象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孤身在外的浪

5 / 7

子们的心声。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理解。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 ,添得黄鹂四五声。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代诗人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从“_________”可以看出天气十分晴朗。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3. 古诗阅读。

天平山中 [明]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 楝(liàn):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枇(pí)杷(pa):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浅:山路的远近。

[1]下列选项中,对诗中“山深浅”一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山的大小。 B. 山路的远近。 C. 山路的宽窄。

D. 指山的深浅程度。

[2]“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两句从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 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 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 角度描写。

[3]请将“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翻译成白话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说说它精妙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前两句,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你还知道写“景”的诗句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外阅读。

江上渔人

6 / 7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解释下列横线上的字词 江上来往人,但爱鲈鱼美。

来往: 但: 美: 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舟: 出没:

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绝 句 _____代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绝句》

[2]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______”,“江山丽”对

“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_” 对“鸳鸯”。 [3]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1)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2)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_____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_____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 B.动态

[4]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①江山 ②太阳 ③花草 ④鸳鸯 ⑤春泥 ⑥春风 ⑦燕子 ⑧沙滩

1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题的意思是

(2)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

(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立意相反的诗句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诗人在送别元二劝酒时,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他们可能说些什么。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