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策略(全文)
急性心肌梗死与消化道出血均为内科急危重症,当两者同时出现时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当今是冠心病尤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积极抗栓治疗时代,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明显增多。
一、A MI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必须符合下列标准中的某一项:① 新近出现的大便潜血强阳性,伴随或者不伴随血红蛋白下降20g/L以上;② 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黑便,柏油样便或者血便;③ 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呕血或者胃液潜血强阳性。
二、A MI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机制:
① 应激可导致消化性溃疡;
② A MI后心脏泵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导致体循环低血压、外周灌注不足;
③ A MI发病早期大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大大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三、A MI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1、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
临床评估:应结合症状与体征评估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是否需要给予液体复苏治疗。
实验室评估:HCT<25%或者Hb<80 g/L伴心率加快、鼻胃管抽出红色血液提示为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对于血尿素氮(BUN)<6.5mmol/L(18.2 mg/dl),Hb≥130g/L(男性)或≥120g/L(女性),收缩压≥110mmHg,脉搏<100次/min,且无黑便、心功能不全、晕厥和肝脏疾病者为低危患者,可暂不进行干预。
内镜检查危险评分:内镜检查结合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等进行Rockall评分,以评估患者的死亡风险,其取值范围为0-11分,0-2分提示再出血和死亡风险均较低。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还应结合内镜下表现进行Forrest分级,有助于优化止血治疗方案。
2、消化道出血抗栓治疗策略的调整
ACS抗栓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应综合评估缺血与出血风险:
①小出血(如BARC出血分型<3型)患者,可在充分止血及监测下继续服用抗栓药物;
②严重出血(如BARC出血分型≥3型)患者,应考虑减少药物种类及剂量。当出血无法控制或可能威胁生命时,应立即停药,血红蛋白低于70 g/L时应考虑输血,仅建议将血红蛋白升至70—90 g/L,并予新鲜血小板输注等;
③对于血栓事件高风险的患者(如BMS置入≤1个月或DES置入≤3个月),应积极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并尽可能保留DAPT;
④对于溃疡性出血复发危险较高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而应该给予阿司匹林联合PPI治疗。
满足以下条件考虑出血已经得到控制,5 d后可恢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①血流动力学稳定;
②不输血情况下,血红蛋白稳定;
③BUN不继续升高;
④肠鸣音不活跃;
⑤便潜血转阴(非必需条件)。
3、消化道出血内镜诊断与治疗
内镜是抗栓治疗合并出血处理的重要环节。
①缺血风险高危者应推迟内镜下检查或治疗,并进行相关风险评估,每24~48小时重新评估1次是否行内镜检查。根据心脑血管疾病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程度,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病变;
②对于缺血风险低危、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内镜操作前应至少停用抗血小板药物5 d,抗凝药可根据其半衰期进行调整;
③合并BARC出血分型≥3型或内镜检查提示为高危(Forrest I~Ⅱb)的患者,应在严密监测及生命体征平稳的条件下于24~48 h内行内镜检查(严重出血12 h以内),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和进行必要的干预;
④对喷射状活动性出血、血管裸露、活动性渗血、血凝块附着,应积极实施内镜下止血治疗。完成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建议静脉给予PPI(如泮托拉唑首剂80 mg弹丸注射,其后8 mg/h)静脉注射维持72 h,能减少出血复发或外科手术,降低病死率;
⑤对黑色基底、洁净基底的患者,内镜检查后给予常规口服PPI治疗即可;
⑥对于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一旦发生出血,要尽快了解INR数值,必要时给予维生素K1静脉应用,尽快行内镜检查与治疗。|
4、消化道出血药物治疗
PPI是预防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损伤的首选药物。对于无法或需延迟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建议立即给予静脉PPI,必要时可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磷酸铝凝胶治疗。
禁用静脉止血剂、抗纤溶剂(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
下消化道出血抗栓药物的调整:对于临床表现隐匿,无特殊不适,BARC出血分型<3型的患者,在严密监测治疗的情况下无需停用抗栓药物。对于BARC出血分型≥3型的患者,应考虑减少抗栓药物种类及剂量乃至暂时停药。对于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待出血停止后应尽早恢复抗栓治疗,并优先考虑恢复使用P2Y12受体抑制剂。
5、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
对于药物无法控制的出血,为明确出血的部位与病因,应考虑靶向或经验性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
6、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
对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而出血不止,病情特别凶险者;或药物、内镜和放射介入治疗失败者,病情紧急时可考虑剖腹探查,可在术中结合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治疗。
消化道出血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MDT)决策,作为心血管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积极识别高危因素,尽可能预防AMI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做到早期识别,密切监护,统筹兼顾,以解决主要矛盾为中心,针对每位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