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下50XX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
他们或是力挽危局而名扬天下,或是驰骋疆场使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才华横溢,叱咤风云,却成为后世笑骂的人物。
他就是长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 论本领,他曾羽扇纶巾”,于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直杀得骄横一世的曹家军马望风而逃;论地位,他年纪轻轻就身挂帅印,执掌六郡兵权,可谓炙手可热;论功绩,由他指挥的赤壁大战,不但保全江东土地不遭涂炭,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就是这样一位功高爵显的风流人物,却因无法克服嫉妒这一自身的缺点,而遭世人唾骂。
出于嫉妒,他曾数次谋害才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数次斗智失败后,他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恼恨惨然奔赴黄泉,也就成了三气周瑜”中那个可憎的反面角色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段故事已流传很多年了,现在又旧事重提,意欲何为呢?其实,周瑜这个历史人物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嫉妒是人生之大敌。
不是吗?曹操出于嫉妒杀害杨修留千载骂名;李自成出于嫉妒处斩李岩而使事业半路夭折……历史上无数惨剧都有力证实了这一观
点。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对强者产生羡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把握这种情绪,是让它成为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还是恶性发展演变为嫉妒?如果是后者,那么,无疑,它将成为你进步的障碍,甚至使你毁灭。 记得上小学时,班上有一对好朋友,成绩都很好。 在评选三好学生时,一个被评上了,另一个没有评上。 于是乎,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宣告终结。
没有评上的那位同学妒火中烧,不但不认真考虑自己落选的原因,反而整天挖空心思挑好朋友的毛病,结果,精力分散,成绩日渐下降,最后考中学时,只落得个等待分配的境地。
嫉妒,这一从封建社会就流传至今的顽疾,侵蚀着不少人的思想,危害了我们的工作。
据杂志载,某科研单位的一位领导,深受此病毒害。
他扣压了一名下属的研究成果报告,而使我国痛失获得某项国际专利的机会,足见此症危害之大。
目前,国家发展大业正到了关键时刻,彻底根除存于我们某些人脑中的嫉妒显得尤为重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摒弃周瑜”式的人物,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国家大业的振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