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评课报告

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评课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大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评课报告

非常有幸聆听了区中心幼儿园贺艳老师的科学活动,让我们可听、可看、可借鉴。听了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科学活动,了解了科学活动可以这么组织。常青树和落叶树是大班常识活动的一个内容,该内容很平常,但可却非常生动、精彩。接下来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感受: 一、环节

该活动主要有这几个环节:讨论、收集问题——比较、感受,了解基本特征——观察、判断,运用特征进行判断——制作挂件,操作、体验。环节层层递进,设计巧妙——小结、提升。环节一意在帮助孩子们梳理有关秋天树叶的问题,提出疑问。环节二中进行解答,通过观察、比较、表述、记录、小结,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环节三利用多媒体,以上一环节为依据,教师说一个特征,幼儿根据特征判断是什么树,是深入环节;环节四是一个操作、巩固、体验的环节,运用分类制作小挂件来判断孩子的掌握水平,最后通过视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小结、提升。 二、语言

1.提问。贺老师在该活动中的提问是开放的、有效的、精简的。如“贺老师准备了两片树叶,一片是茶花树叶,一片是梧桐树叶,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对着光照一照,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第 1 页 共 3 页

从这个提问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不仅交代了任务,还想大家介绍了“看”、“摸”、“比”、“照”等比较方法,有利于孩子们的观察比较。 2.小结

贺老师的小结诶与及时、精简,有一定的高度。如当小朋友发现“茶花树叶绿绿的,梧桐树叶已经黄了”,教师马上接语:“哦!你发现它们的颜色不一样。茶花树叶秋天到了还是碧绿碧绿的,而梧桐树叶却变得蜡黄蜡黄了。”小结不仅肯定孩子的回答,还总结了不同的类别,且规范、丰富了语言的表述和词语的运用 ,体现了教师的语言机智。

3.肢体语言、表情丰富、恰当、大方。在活动中,贺老师教态亲切,肢体动作恰当,和孩子的距离非常近,‘蹲下来“与孩子对话,观察孩子……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三、策略

教具的投放体现有效化。如第一环节的问题板,帮助孩子整理思路,切入正题;第二环节的记录表,不仅用恰当的方法记录,记录准确,而且设计精妙,在最后记录后有一个翻页,向大家呈现的树叶、数的特征和归类一目了然,形象生动。多媒体的两次运用使活动生动化,第一次利用PPT考一考孩子,孩子们边看边观察边思考,第二次利用视频对常青树、落叶树进行高度的小结,视频及图片的选择十分用心、细致,考虑周全。如为说明“有小气孔,叶子越多气孔越多,蒸发越快……”设计的图片上画有一个个气孔,还用线条表示蒸发;为体现“有一层厚厚的蜡纸,所以秋冬常绿树不容易落叶。”采用了

第 2 页 共 3 页

塑封图片来表现,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在活动中幼儿个体观察、感受与集体操作相结合,就有每个孩子自身的观察、比较,又有集体的讲解、表述。安排合理,充分体现幼儿年龄特点。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