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o 函数为 )=一e 。对于绝对风险规避程度 )一 。, ) 在第一期经营者的行为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在第二期 的产出函数为:y2=a2+Sa ̄一az+La。广 0b帽,它表示在第二期经营 业绩不仅受当期行为的影响,还要受到上期行为影响。其中S、 、 、这一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用p值来度量经营者对 于风险的规避程度。当p>0时,表示某人是风险规避型的; ̄ip<O 时,表示某人是风险爱好型的; ̄p--O时,表示某人为风险中性 的。我们在这里假设经营者是风险规避型的,B口p>0;而所有者 是风险中性的, ̄Pp=O。 如果经营者的效用函数的形式为 )=一e ,其中收益 服 从均值为E ),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那么 £分别表示短期和长期行为对当期和下一期企业产出的 >0。即表示短期和长期行为对长期 影响,并且假定 >o, 产出的绝对影响要大过对当期产出的影响。同时假设行动只对 本期和下期的产出产生影响。 企业所有者希望能够促使经营者采取普通行为和长期行 为,而不希望经营者采取短期行为,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 E(E, ))=l — ==e一面i )-x一 =一e刊嘶 专P 】 V2Ⅱ ) 何设计薪酬契约激励经营者采取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行为。 根据确定性等价收入的定义:经营者在获得确定的收入时 1)固定收入制 的效用水平等于他在不确定条件下获得的效用的期望值。假定 在固定收入制下,经营者的收入和经营业绩不相关,经营 经营者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收入的确定性等价收入(certainty e— 者的收人为某一个事先规定的固定值,收入形式为:W。=W2=W。。 quivalent)为CE,那么由E( ))=U(CE)可得 那么经营者的收益为: = o-C al,al,,au) c ,吼,n 。 CE=E(x)一 )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设经营者的成本函数形式为: 经营者的目标是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在E( ))= (C目的 c( = 1 + +8 。 条件下,经营者要实现自己的期望效用的最大化,也就是选择 合适的a,使自己的确定性等价收入CE最大化,即 经营者的确定性等价收益为:CE=E(x)一 p ) Max(CE)=Max[E(w—c( )一 _一p ( —c( )】 - ̄-Wo一吉 2+0b2+ 2)+ w {(啦2+吼2+ 。 这一条件也称为代理人的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 COB— 那么由最优化一阶条件可得:al*=a2 =0b =吼 _-all*:n =0。 patibility constraint):即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代理人总 可以将结论推广到多阶段情况。由此看出,在固定收人制 是选择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a,因此,任何委托人希 度下,经营者的理性行为选择是不付出任何有效的努力。固定 望的行动都只能通过代理人的最大化行为来实现。 收入制度不起任何激励作用。 另外,经营者还要求自己的期望效用不能低于经理市场上 2)年薪制 别的单位可能付给的报酬所带来的效用,否则经营者可能会辞 年薪制就是以年为单位,其收入构成由固定收入份额和绩 职。假设这个报酬为CEo,即 效年薪构成。这是我国目前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公司制企业最 E(w-c(a))--K -P 一c )≥CEo 常用的一种薪酬制度。 这一约束条件是代理人的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 con— 考虑线性合同:w=a+ky,那么,所有者设计k的目标就是确 straint),又称为个人理性约束(individual rationality consrtaint)。 保经营者能够采取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长期行为。 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满足代理人 经营者的目标是选择行动使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总效用最 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契 大化。由于合同是线性的,那么经营者的收益可表示为: 约合同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可表述如下: “ Wl-C(al,als,al1) 亩 rc ,吼,n Max(y-w) = +k1y,-c(al,al,,au) 【 +kzy2-C ,吼, 】 s.t(IR)Max[E(w-c(a))-÷pV(w-c(@] 其中r表示贴现率,k。、 代表经营者在两阶段中分享的产 (IC)E(w-c(a))- l__p 一c )≥CEo 出份额。 2.多阶段模型的激励方式研究 那么经营者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经营者在经营管理期间的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后果。某 CE=E(x)一吉p ∽= + Lau)+ +.s吼一 n £。 广 一时期企业的当期收入可能会因为经营者的短期利己性或投 机性行为而增加,因长期研发、系统性投入等行为而减少,但是 0b)一c t,0h, 一c , , 一吉 12+了 )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企业收入会因为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而减 此时,经营者的最优选择为: 少,因长期行为而增加。如果将经营者在某一经营期间为维持 :k。 a ̄2*- 国有企业正常运作的普通行为对企业收入的影响数设为ai;使 企业短期获益但会使得长期利益受损的短期行为对企业收入 0b S一 雪 = .s 的影响数设为 ,短期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但可以在长期内 增加企业收益的长期行为对企业收入的影响数设为锄。 0Il -- £一k1L a-a*=0 那么企业第一期的产出函数为:’,1: +Sah.-La s,它表示 那么,要使经营者不采取短期行为而采取长期行为则要求 lb .2008 ,2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No MARxET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优化措施 曾 川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经外系 成都 611731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的产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振兴具有重要意 义。而有效的财务治理是国有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一些管理先进的国有企业集团从实践中对财 务治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治理财权配置 1.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制不健全,使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决策缺乏有效制衡,造成决 策失误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国有企业集团中内部人控制, 造成国有企业转化为民营企业的过程中对国有资产的低估,在 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被大量非国有化,使国家作为所 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被架空,国有资产被蚕食、转移或流失。 2.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1.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早期成立的企业集团大多是政府划转的,企业所有权 及大部分控制权不属于企业,而属于政府。随着国有企业改制、 兼并的深入,企业集团受市场、战略因素的驱动,以资本运营为 纽带的关系逐渐增强。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在财务治理方 面问题仍然很突出,如集权或分权极端化,内部人控制现象突 出,隐性激励普遍存在,财务监控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 了国有企业集团的稳定与发展。 在大部分国有企业集团,财权的配置通常存在两种极端情 况。一种极端是集团母公司高度集权。另一种极端是过度的分 权。在一部分国有企业集团中,由于权利过于集中,外部监督机 满足: 一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财 务治理结构欠缺、财务治理体制失调两个方面。 2.1财务治理结构欠缺 从理论上讲,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 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经理层拥有独立的经营权,企业集团对 子公司的控制必须通过子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来体现。而实 3.结语 £ k>0 在这样的分阶段模型中,我们比较了固定收入制和年薪制 两种典型的薪酬激励方式:固定收入制无法起到激励作用,而只 IP:由第一个不等式有譬≥ ±S , 由第二个不等式有譬 > £ 要所有者能设定适当的产出分享份额,年薪制就能起到激励经 营者采取长期行动的作用,尽管无法消除其在最后阶段的短期 行为。年薪制有着相对较为简单的合约形式以及便于执行,而且 能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这也许就是其成为公司制企业用得最 多的一种激励方式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处在制度转 轨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的 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非常重 要。虽然在分阶段模型中,年薪制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但这 仅仅是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的,如何确定一个同时能满足委托 人利益最大化条件的产出分享比例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如果 § > ,则只要满足孕: £ t < 5 ,就能保证 ,经营者在第一期只采取长期行为;如果_( 巫一 。 kl £ 则取 这虽然是一个两阶段的模型,但很容易将结论推广到多阶 段情况。只要下一期产出的分成比例与当期的比例的比值满 足上述条件就能保证经营者在第n期前的n一1期里都不采取短 期行动。 ‘ 【l】阮青松,黄向晖.国外企业经理层激励约束问题研究综述【J】. 经济纵横,2004,(2). 仔细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如果1+r<Min ( L,喜),那么随着时期的推进,经营者所能分享的产出份额会 【2】魏成龙,杨松贺,席龙胜.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方式 【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l996. 越来越小;如果l+r>M (皇,喜),那么他所分享的产出份额将 成倍增长。不过,一般来说,比较合理的是后一种。因为,随着时 期的推移,而且经营者一直都是选择长期行动,那么他所分享 的产出份额就应该增加,这样他才有积极性去按照所有者的意 图选择行动。而且这也与现实相符,随着在公司服务年限的增 加,你的收入一般也会相应增加。 【4】Geoffrey A.Jehle,Philip J.Reny.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M】.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 Press.20o3. 【5】张文,陈学彬.商业银行经济激励方式比较分析[J].上海财经 大学学报,2004,(6). 200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