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和控制报告
1. 目的
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全面评估现有提取车间的生产线,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评估后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点,提高质量风险控制的能力,以确保持续稳定的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的物料。 2. 范围
提取生产线的风险评估及控制。 3. 定义
3.1参数/工艺参数:在某个工艺下定义单个条件的单个参数。比如工艺参数有温度,真空度,压力,相对密度,数量等等。 3.2质量属性:一个直接或间接影响物料质量的物理化学或微生物特性(比如产品的纯度、潜能、鉴别、稳定性)。产品指标是生产者提出和证明、由法规机构批准的质量特性。 3.3可接受范围:在确认过的范围内的工艺参数下进行操作,同时保持其他参数不变,能生产出符合其相应质量特性的物料。
3.4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用来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的分析方法。
3.5因果图(Cause-and-Effect Diagram),一般它是用来从不良结果反推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通常一个质量问题不外由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引起,进行逐项研究找出影响因素。 4. 职责 姓 部 门 职 务 序 号 名 起草风险评估文 姚 质量保 质量监控 1 件并组织评估小组成位平 证部 员 员参与评估讨论 张 质量保 质量运营 2 显坤 证部 室主任 参与风险评估, 彭 质量检 3 经理 加忠 验部 黄 4 物流部 经理 巧 主要职责 对风险评估内容及降低风险措施提出意见 5 陈 生产部 经理 礼太 谌 设备动 6 经理 东平 力部 何 质量管理 7 组 长 审批评估报告 鸿 负责人 5. 项目分析
经质量风险分析,按现有生产质量管理模式,该产品的质量风险级别为低风险级。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有物料的质量,设备、设施,环境,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规范。见附表1。 6. 使用的风险工具及参考资料 6.1 鱼刺图 6.2 FMEA
7.风险可接受性(是否可接受)
以上风险均为低风险,通过现有措施可以控制风险,只需进行监控即可。
8.风险控制措施/负责人/完成时间
8.1对物料的质量应从源头控制,需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每批物料须检验合格,并经审核放行后领用。
8.2对生产工序加强质量控制,根据工艺特点制定各工序的质量监控要点如下: 8.2.1监控点
按生产工序设置监控点,不得遗漏。各监控点如下:(水提)投料量、加水量、煮提温度、保沸时间、水提取液量;(醇提)投料量、加醇量、煮提温度、保沸时间、回收酒精浓度、醇提药液量;(浓缩收膏)浓缩进料量、浓缩温度、真空度、蒸汽压力大小、;(沸腾制粒)投料量、喷液速度、进出风量、制出颗粒量、粉碎筛网目数、过筛后颗粒量;(喷雾干燥)投料量、进料速度、进出风温度、收粉量。 8.2.2监控频次
每个监控点均需在开工前、生产过程中、生产结束后进行监控,重点工序增加监控频次。 8.2.3监控方法
8.2.3.1 开工前及生产结束后,重点监控人、机、料、法、环是否符合工艺标准,
达到相应清场要求。监控物料数量、外观质量、标记、贮存条件及管理是否符合要求。监控设备及计量器具是否处于完好状
态,有标记,有检定合格证。监控相应的凭证、记录是否齐全规范,决定是否准许开工。
8.2.3.2 生产过程重点监控工艺规程和岗位SOP的贯彻执行情况,生产现场管理
是否有序规范,状态标记是否齐全、正确,批生产记录是否及时填写,中间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对物料能否流转,能否入库做出决定,为批生产记录审核提供依据。 8.2.4 重点工序监控
8.2.4.1 提取、浓缩收膏、喷雾干燥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序,重点监控各物料准确投料,提出的药液量及浓缩收膏量,收膏洁净度是否达到,制粒干燥后颗粒大小均匀、无色差。 8.2.4.2 浓缩收膏后取样,检查浸膏中的固含物应符合规定。
8.2.4.3最终制粒干燥后取样,检查颗粒水分应符合规定。 8.3风险控制措施详见FMEA风险评估分析表,完成时间为2012年07月27日。
起草人/时间: 审核人/ 时间: 审批人/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