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园地\ 10.3969/j.issn.1671—489X.2009.28.008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突破 房艳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 针对这一现象,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 (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 “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尊 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 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趣味,以对于 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多向互动合作 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 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黄先生的这一 观点正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 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 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 享、共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鉴于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 展性和可操作性,笔者在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理论知识 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 中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 动模式。 1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的环境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 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 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 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 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 学生的心理重压,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 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 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1/3到l/2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 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 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 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 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 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 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2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 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009年l1月上第28期(总第181期) 一襄 一8一 策略正是在这种新教学观指导下产生、发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 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在课堂上,笔者注重让学 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和生师之 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是否能 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 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 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 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 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多向互动时还 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 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问异质的小组合 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 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 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3以探究为目的 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 创新的精神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教师 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 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 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对教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 甚至反驳意见。如在教《穷人》第一自然段时,笔者提出 这么一个问题:“5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 得那么熟?”有的学生说:“凭我的经验,家里只要有一 个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 晚饭吃得饱,所以他们能睡得很香。”……学生的答案角 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 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 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 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肯定。 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 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 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做到“三个不”“四个敢 于”: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 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认自我,同样也要敢于否认教 师。以此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大孟村校区张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