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寻红色资源、讲广州故事”的小论文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关于“寻红色资源、讲广州故事”的小论文

广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王超认为,广州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本次推出的“身边的红色印记”系列报道,将革命历史与现代发展相结合,对于生活在广州的年轻一代和“新广州人”来说,具有党史科普和教育意义,是继广州红色文化讲习所之后的又一次对广州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创新。

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之一,保存着大量红色印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连续2个多月推出“身边的红色印记”系列报道,在报纸端和手机端共呈现出2000多篇相关报道。

据了解,报道的56个红色景点主要分布在越秀、荔湾、海珠、黄埔、天河5区,涉及22个街道。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作为一个全新的社区融合媒体,凭借覆盖广州100多条街社区新闻的优势,由百名记者组成的采编团队深入一线采访,寻游红色景点,挖掘红色故事。

其中,以中共三大会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为代表的23个著名红色景点,在《信息时报》上连续刊登,还在微社区e家通100多个微信公众号和党建号同步推送,覆盖广州主要城区120条镇街逾百万微社区用户。

据了解,此次报道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活泼生动的网络语言,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红色历史。比如,《鲁迅一生仅一次的创业,开业不到一个月,就停业了》以“创业”这样的现代热词,引出鲁迅先生与北新书屋的渊源;《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八小时工作制在此决议》一文,也是结合当今八小时工作制,引出当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历史。

为了让系列报道更好玩,根据56个景点打造的《广州红色印记地图》亦相继出炉,以手绘方式全景展示广州红色文化资源。市民可以按图索骥,“邂逅”身边的红色印记。随后,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将联合广州各区街推出系列活动(如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市民在走进红色景点的同时,还能通过扫码听语音导赏、一键传图、一键发表感言等手段,即时分享学习心得。

此外,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还将联手街道建设的城市基层党建融媒体平台,招募党员志愿者担任广州红色印记导赏员,让党员成为“引路人”,进一步分享、传播广州红色文化。

此次系列报道覆盖广州56个红色景点,在社会中引发热烈反响。记者在烈士陵园走访时,适逢暑假,有不少家长和孩子在此参观。“让孩子了解历史,才

能理解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市民吴女士说,参观前她正好看到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红巾植于红花岗,中国革命大幕开》的报道,也给孩子科普了相关知识。

来自越秀区农林街的许姨是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她表示看完报道后重游了几处红色景点,“这些地方我都很熟悉,读完报道后重温当年发生的故事,激起重新游览景点的冲动。”

北京街文化站工作人员何小姐表示,“辖区有15个红色景点,但知道的人并不多,真正去了解其中历史的人就更少了。在阅读过系列报道后,平时我也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更生动地向街坊游客介绍红色景点,让红色景点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中。”

对此,广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王超点评道,“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生活在广州的年轻一代和‘新广州人’,他们可能对身边的红色印记了解不多。这次推出的系列报道,通过点与面相结合,革命历史与现代发展相结合,讲述广州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具有党史科普和教育意义,这是继广州红色文化讲习所之后的又一次对广州红色文化传播教育的创新。而《身边的红色印记》手绘地图将众多红色印记串联,清晰明朗,可作为红色旅游和红色科普教育参观线路的经典地图进行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