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下面汉子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力求美观。(3分) 德 窗 遣 辙 锲 圈
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濒临( ) 处置( ) 聆听( ) 如法炮制( )
yu、n( )藏 mu、( )捐 suo-( )衣 高官厚lu、( )
三、下列各项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铤而走险 伶俐 尴尬 铿锵 B、老声常谈 蜷缩 肝肠 菩萨 C、阴谋诡计 青睐 表章 抽噎 D、走头无路 璀璨 防碍 懒惰 四、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B、泪眼间花花不语,乱花飞过秋千去。 C、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D、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五、填写合适的关联词。(4分)
1、他( )回到艰难的环境中,( )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优越。 2、这些学子们( )能够成功,( )他们有目标,有行动。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2+2+2+3=9分)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两个句子:
二、给
投资环境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宿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非洲很多地区粮食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你们会有成就的,”母亲对孩子们说,“我相信你们!”(改为陈述句) 3、用一组排比句描写一下你眼中的夏天(语言要生动): 七、课内外知识积累。(3+4+3.5+3.5=14分)
1、课文回声。《夹竹桃》的作者 被誉为 。他在文中写道:我幻想它是水中的 ,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 。 飞过,印在墙上的影子 。
2、名著天地。《西游记》是一部 ,共有 回,最能表现孙悟空反叛精神的故事是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其中以少胜多的一次战役是 。《红楼梦》中被贾母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水浒传》给我带来的正能量是 。 3、吟诗诵词。“月”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不吝诗句去描写它。有圆月:小时不识月, 。有弯月: ,
。有湖中月: , 。有海上月: , 。
4、名言警句。学习要有方法,孔子说: ,思而不学则殆。做人要讲诚信,正所谓“ 。”问问题要问专业人士,正如《古今贤文》中所说“ , 。”读书多了,写作能力也会提高,正如杜甫所说: , 。 八、阅读与理解(9+17=26分)
(一)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资给以书 ②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3分)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至少写出两点)(2分)
(二)风筝 (中国台湾)洪志明
看到阿明、阿善、阿立、阿忠四个人拿着风筝的背影,消失在常常放风筝的小山上,阿万的心里有一点点说不出的难过。
一个学期来,他(寄住 居住)在舅舅家,和他们四个人混得比亲兄弟还要熟,每天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到小山上放风筝,几乎没有一天不聚在一起。
现在爸爸跑船回来了,他要回自己的家,和爸爸住在一起。虽然很高兴,可是一想到要和他们拆伙,心里就有些酸酸的痛苦。
他相信无论如何他们一定会来送他的,所以请妈妈先走,他一个人在舅舅家里等,没想到等了很久还是没看到他们的人影。更没想到他们竟还有心情跑到山上放风筝。他含着眼泪,沿着山下的小路往前走,(强迫 勉强)自己尽量不要往小山上看。
“阿万!”忽然,他听到背后呼叫的声音。他转头一看,只见他们四个人站在小山上跟他挥手,四只风筝在他们身后,高高地升起。风筝上面写着四个斗大的字--阿万再见。
阿善从后面跑过来,跑得气喘吁吁地说:“我们把风筝系在高高的树上,要让你走很远了,还看得见。”
“好——好——保——重!”
他紧紧地握着四个人的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阿万万万没想到大家会用这种方法来跟自己道别。 走了很远了,风筝还在天上飘着。
他频频地回头,看那高高飞起的风筝,泪水沿着脸颊往下滑落,(迷糊 模糊)了风筝上的字迹。
泪眼中,四只风筝变成四张友善的脸,在空中飘着。 1、用“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2、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表现了 ,在这里的作用是 。(2分)
3、文中加点词语“哽咽”的意思是 。(2分)
4、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一起。换一种说
法: 。文章中这样表达是为了 。(2分)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他”流泪的句子,并说说这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4分)
6、六下课文《理想的风筝》以“风筝”为题,“风筝”寄托着刘老师 。你认为这篇文章以“风筝”为题的含义
是 。(4分) 九、习作展示台。(30分) 题目: 是我的老师
提示:1、横线上可以填爸爸、奶奶、书籍、他(她、它)…… 2、将你“学到什么”和“怎么学到的”写具体。(350字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