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8月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 拟 试 卷
考试形式:开卷 试卷类型:(A)
☆ 注意事项: 1、本考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必须答到试卷答题纸上,答到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试卷答题纸一并交回。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 A.党的创立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A.建立新的资本主义制度 B.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实现共产主义
3、( )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A.毛泽东 C.邓小平
4、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 )。 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工
大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 第1页 共6页
B.土地革命前中期D.解放战争时期
B.刘少奇 D.周恩来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是( )。 A.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6、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 A.机械化 C.合作化
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D.人民专政政权的建立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A.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
1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 A.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B.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D.发展生产的路线
B.和平赎买 D.租赁 B.土地革命 D.承包责任制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 )。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C.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压迫,革命性强 D.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大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 第2页 共6页
E.高度集中于沿海沿江大中城市和煤矿、纺织等企业,便于组织、发动 2、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屡遭失败主要是由于( )。 A.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C.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 D.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E.缺乏共同的革命理想
3、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D.农民运动的发展
E.城市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 A.新民主主义思想领导的文化 B.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E.大众的文化
5、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有(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E.个体经济
6、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 A.官兵一致
D.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
B.军民一致 E.政治民主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企业利润实行“四马分肥”的原则,“四马”是指( )。 A.所得税 D.资本家的利润
B.企业公积金 E.购买国家公债的基金
C.工人福利基金
大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 第3页 共6页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E.中国开始了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9、“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包含( )。 A.以“一个中国”为基础 B.实行“两种制度”
C.保证台、港、澳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D.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具有独立的外交权和防务权 E.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E.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
答:错!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的思想既有正确的,又有错误的。 2、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答:错!(1)中国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包括小资产阶级因为买办资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私有者,是剥削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小私有者,劳动者不是剥削阶级。(2)如果把小资产阶级包括在资产阶级之内,就混淆了剥削者与劳动者的界限。 3、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武装斗争。
答:错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因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基本的群众,也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压迫榨取的
大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 第4页 共6页
主要对象。如果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毛泽东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对比”,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但是,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在同盟军中,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而且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工农联盟的形成,就成为无产阶级实现其领导权,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的首要条件。(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问题,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最广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
答: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密切结合,缺一不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如果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发动农民进行有效的土地革命,也不能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歌舞剧和工农政权;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如果不进行土地革命,就不能育雏发动群众。红军战争就得不到农民的有力支持,根据地也不通通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是战略依托,如果没有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没有工农政权,武装斗争就会失去依托而变成流寇主义,陷于失败。土地革命的成果也无法巩固。 2、如何理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
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发展而不是静止地、具体而不是抽象地看待党的先进性问题。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更新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复杂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政党不注重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推向前进,党要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党的性建设。
第三,这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执政地位。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执政成就有目共睹,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适应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党才通
大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 第5页 共6页
通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为什么说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法宝?
答: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是胜利的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它依然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任务所决定的。
(1)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沾边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另一个是全体劳动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它的基本任务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从1949年至1952年,当和人民通过统一战线,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等运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从1953年起,素者过度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实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来,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读资本注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农联盟更加巩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基本上被消灭。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各民主当派已经基本上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它的基本任务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而继续奋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针。在这一根本方针的指导下,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统一战线的和乡正确的政策: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与民主当派的关系上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的方针;在国内政治生活问题上提出了正确分析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等等。这些方针、政策的提出和贯彻,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发挥了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显示出统一战线依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法宝。
(3)团结国际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也说明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的一大法宝。
大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 第6页 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