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及途径探究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及途径探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38卷第4期2020 年8 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Quanzhou NormalUniversityVol..8 No.4Aug. 2020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及途径探究陈燕红(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要

求,更是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文章认为新时代高校实现劳动教育的主要路径:一是以四大价 值目标为先导,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二是以三大协同机制为驱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动育

人培养机制;三是以两大评价反馈机制为导向,构建多元劳育评价体系。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途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20)04-0016-05收稿日期:2020-05-03作者简介:陈燕红(1985 — ),女,福建莆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劳动教育”虽非一个新颖的概念,但对劳动教育的定义、内涵以及是否将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列于德、智、体、美教育之后,则见仁见智。黄济倾向于将之视为教育整体的必要组成部分[1]。瞿葆 奎认为,相较于其他四育,劳动教育是另一个层次和另一个类别的教育;尽管劳动教育肩负着知、情、意

其他四育的任务,极其重要,但是也不能与其他四育并列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尤其在改革开放后这种研究趋势 更为明显,这可从中国知网的搜寻结果窥见一斑。但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中,或侧重于劳

动教育的价值内涵、模式体系等学理研究,或着眼于劳动教育遭遇的困境挑战、路径方法等实践研究,而

在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度耦合研究上尚不深入。事实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我 国坚持的教育方针。*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

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怎样提

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以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应成为新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 内容,值得高校进一步思考与探索。一、新时代对高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新时代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青年担当新使命,实现民族复兴梦想。在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 述中,*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

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 动者。”高校要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 和良善的劳动习惯,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并按照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来培养高素养的劳 动者,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二)新时代要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人格教育”培养体系*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努力建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更高水平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不仅

第4 期陈燕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及途径探究17是培育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觉悟和提升其劳动技能的关键要素,也是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 的根本出发点.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要全面领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

要特征和深厚内涵,明确“劳动获得”才能创设美好生活,以“全人教育”为理论指引,尽力能使个人价值 和社会需要维系在和谐统一的框架内[5].(三)新时代要求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

国的关键.时代在变迁,技术在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工业4.0”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中国 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是否既能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较高的科学知识,又具备 丰富的劳动生产技能和创造力至关重要.新时代不仅需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普通劳动者, 更需要有技术、会创新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校劳动教育要与时俱进,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劳动的实践

性和创造性,把重心放在大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培育上,为国家培养勤于劳动、长于创造的高素养劳动者,

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二、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快轨道”,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人们闲暇时 间日益增多,社会的劳动形态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都在深刻地改变着青年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劳

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劳动态度消极、劳动价值功利化、劳动习惯较差以及劳动实践缺乏

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就是要正视挑战,聚焦问题,使劳动教育回归价值本源.(-)根本价值:加强劳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社会历史实践表明,劳动是推动人类社

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举措。“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业精于勤荒于嬉”“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因勤于劳动,善于创造,

拥有了历史的辉煌,铸造了今天的成就.当下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越 来越多地取决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而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

们是否尊重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创造至关重要.高校应在劳动教育中弘扬“工匠精神”“实干精神”和

“科研精神”,培养一批有觉悟守信念、乐劳动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时代新人,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中

华民族复兴的大业中.(二) 关键价值:加强劳育是高校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要 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培养为人民服

务的人.作为将来为人民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首先必须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明白自

1 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是广大工人阶级、农民、知识

分子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依靠劳动才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 取得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奋斗.高校要通过劳动教育,让大学 生真正领悟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树立起劳动创造所有、尊重和热爱劳动的观念,形成

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实现自我成长、服务国家和社会,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三) 实践价值:加强劳育是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马克思曾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0]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进一步提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11],是培养 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纵观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中存在“好逸恶劳”“享乐主义”“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现象,高校应将生产教育和教育相结合,挖掘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

强体和育美中的实践价值,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体会到劳动者的伟大、光荣,真正树立起尊重劳动、热爱 劳动的道德品质;在劳动中开阔知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推动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解决实

18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 年8 月际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劳动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磨炼意志和毅力,提高身体素质,为更好学 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一种美的享受和劳动的快乐,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贯穿家庭、学校、社会等人才培养全方面全过程,融合进德育、智育、体育

和美育,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1。(-)以“四大价值目标”为先导,提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总书记在新疆同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要实现我们确立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

标,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劳动精神、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要靠全社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 科学劳动⑷。这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树立了四大价值目标,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 培养大学生光荣劳动观、辛勤劳动观、诚实劳动观和科学劳动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劳

动价值观念。1. 培养创造伟大的光荣劳动观*总书记指出,创造伟大、劳动光荣是人类本质活动的重要诠

释,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 动、热爱创造[12]。当下很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存在劳动能力低下、好逸恶劳的思想观念,而要弘扬劳动

精神、培养创造伟大的光荣劳动观,要让青年学生领悟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深入理解劳动之 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尊重劳动、什么样的人是光荣、伟大等问题上端正立场,使青年坚 定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2. 培养埋头苦干的辛勤劳动观*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现中国复兴梦,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需要每一个人不断付出辛勤劳动[13]。劳动是伟大的,但劳动也是辛苦的,需要内在精神和信念的支撑, 因此,高校要通过劳动教育不断磨练青年学生辛勤劳动的意志,减少青年学生不正当的、好逸恶劳的观

念,培养他们埋头苦干的辛勤劳动观,鼓励他们通过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实现自己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进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3. 培养脚踏实地的诚实劳动观*总书记多次指出,“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

和创造”⑷。面对当下一些青年面对巨大利益而铤而走险,钻法律空子,罔顾国法和道德的情况,他衷心

地劝导青年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脚踏实地地诚实劳动去追寻人间的幸福生活和美丽念想,要通过 诚实劳动去冲破人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种种羁绊,通过诚实劳动去铸就生命中的辉煌。青年人应 当把“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遵循,培养起脚踏实地的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的诚实劳动观。4. 培养创新开拓的科学劳动观新时代需要“新理念”,国家也需要“新人才”,故而创新劳动观念、培

养创新型劳动人才势在必行。*多次谈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

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之道,唯在得人”15]。而劳动是创新的孵化器,是创造的基石,因此,作为将 来要撑起国家发展的劳动储备力量的青年大学生,还要培养起勇于创新的科学劳动观和创新劳动能力。(二)以“三大协同机制”为驱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劳动育人的培养机制1. 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员多方参与的劳育机制劳动教育需要高校主导、家庭及社会

支持三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 — 2022年)》中明确要求,要构建和 校园文化相整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16]。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充分利

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一加强校地合作实现学校组织学生去公司企业等实践场 所与普通劳动者们共同劳动,体验劳动过程;二注重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抓住生活中衣食住行的

劳动实践机会,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发挥出家庭劳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三明确学校的 劳动教育主体责任,配齐配强机构和队伍,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校外劳动锻

炼,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 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过程培养的劳育机制*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把“劳”列

第4 期陈燕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及途径探究19入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 的重要理念,“五育”内涵也相融相通.因此,其一,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德智体美“四育”必须融入劳动教

育,进而达致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注重在德智体美的教育中提倡劳动,开展劳动;其二,要将劳动教育与 其他四育并重,从源头上解决重“理论”不重“实践”,重“考试”不重“应用”等问题,注重劳动教育在新五 育关系中的纽带作用,在组织劳动实践中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劳动道德教育,涵养和形塑他们的社会主

义劳动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增长才干,把握“实践出真知”的方法和原则,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道

理;引导学生在劳动中锻炼体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和毅力;通过劳动让学生体验勤劳、质朴的劳动人 民的美好,体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温馨,培养学生“劳动最美丽”的审美

旨趣[17].3.构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堂互动的全方位劳育机制 (1)融入教学课堂.《意见》指出,本科阶段

要设置不少于32学时的劳动教育课程,其他课程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课程.首先,高校在劳动课程架 构中,需设置与新时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吃苦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相关的教育专题以及劳动安全防护 和劳动法律法规.其次,在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中注入劳动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阐释劳动与人和

世界的关系,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也是个人幸福实现与国家财富积累的源泉,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 由发展的重要渠道,引导学生崇尚社会主义劳动观.(2) 融入实践课堂.在落实《意见》指出的高等学校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外,

高校可打造劳动实践精品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呼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意义,知行合一。一组 织创新创业职场体验活动,通过“模拟招聘会”、基地实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让学生及时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观念,有针对性弥补自身薄弱环节,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以劳动教育为导向推进创

新创业教育;二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农村、红色革命圣地等,既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又体验了老一辈不怕吃苦、勇于奋斗的劳动精神;三创建特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主题报告会、科技文化

节、社团活动、文明寝室评选、劳动模范分享会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发学生劳动教育的情感共 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和人生观.(3) 融入网络课堂.当今青年大学生是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高校应抢占新媒体,积极发挥

学校官微、微信公众号、易班的传播力量,注重挖掘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事件中以及平凡岗位勇 担当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广泛宣传辛苦工作、劳动担当的高尚品德,唱响劳动最美最光

荣的主旋律等,营造爱劳动敬劳动的良好氛围,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全方 位互动的劳动教育[17].(三)以“两大评价反馈机制”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劳育评价体系1. 建立评价制度《意见》指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劳动素养激励

评价制度.高校一可通过课程评价、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竞技等,如实客观记录,将此考核结 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以及高一级学校录取的一个参考标准;二可设立劳动教育的专门奖项,采取精神奖

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既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又营造了劳动最光荣的良好氛围。2. 建立反馈机制高校可贯通反馈渠道,在学校适当地点设置意见箱,并在官网独立创设反馈信息

平台,成立专职反馈工作机构,定期或视管理需要对反馈信息进行统整分析研判,并据此结果对劳动课

程进行适当调整;可加强校企、校地合作评价反馈,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进行反馈,结合企业用人需

求,对劳动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升级四、结束语总之,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客观需要,更是培养

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实施.我们应把劳动教育真正 纳入社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劳育机制、构建评价体系等培养勤于劳动、乐于劳 动、长于创造的时代新人.20参考文献: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 年8 月[]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04(5):1722.瞿葆奎.劳动教育应与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一一答黄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1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018-09-11(1). *.*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4-04-30 ):2019-05-02]. ht­

tp: //jx. people, coni.cn/n2/2019/0502/c186330-32899481-2.html.[]张世豪,罗建文.论劳动教育与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019(11):124-128.[]郭维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教学与管理,019(30):4143.[]班建武.劳动教育应有新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中小学德育,019(11):78.[]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95.[]*.*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8-05-02) [2018-05-03].http//politics, people, con.cn/n1/2018/0503/

c1024-29961468.html.[0]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72.[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020-03-27(1).[12]*.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015-04-29(2).[3]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3-03-17) [2019-05-01].http:/ /cpc.people.coni.cn/n1/ 2019/0501/c164113-31060895.html.[4] *.*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强调:EB/OL]. (2015-06-01) [019-05-01].http://cpc.people. coni.cn/n1/2019/0501/c164113-31060895.htnil.[5]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8-05-28 )2018-05-28]. http:,/ www. xinhuanet.coni/poli tics/leaders/2018-05/28/c_1122901308.htm.[6] [7] [8]

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N].人民日报,019-02-24(1).李丹.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逻辑审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019(33):56-62.凌新文.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019 ,2(24):98101.(责任编辑杨珠)The Value and Approach of College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CHEN Yanhong(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Abstract: T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should be the objective need to re­

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fundanental requirenent. to carry ou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realistic need to cultivate new type of persons in the era of all-round develop- nien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nain ways to realize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re as follows: first., to irnprove the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with the four najor value goals as the guide; second, to construct the whole process of all-round labor education training driven by the three coordination and third, to con­struct the miltiple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rn guided by the t.wo evaluation feedback niecha- nisrns.Keywords: new age; university;labor education ; approac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