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调配技术

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调配技术

来源:意榕旅游网
民营科技 2011年第10期 实践・思考 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的调配技术 谌安娜 (江西高安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高安330800) 摘要:提出了适用-t--g- ̄,E网的调配一体化技术,由一个系统实现调度和配网功能;实现了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的统一,比较 符合目前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及配电自动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有一定的前瞻性。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一体化系统;配网 1县级电网一体化系统的概念 企业提供跨专业的全面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县级电网调配一体化系统是将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系统 体化平台实现调配系统的一体化建模,把变电站一次设备和配电 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整合,集成于一个开放式的开发环境中,在保证系 次设备建模统一起来,把配网调度专业与保护及其他专业有机地结合 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系统一体化。 起来,避免维护人员重复_丁作,信息更丰富、更及时,与远动信息的结合 系统管理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变电站和配电线路,对站内、站外实时 更好,告警更准确。 信息统一监控,对站内、站外设备信息统一管理,实现全网的统一管理。 3.2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 一一新一代调配一体化系统是基于IEC 61970和IEC 61968国际标准 的、考虑变电站调度和配网线路自动化的日常功能并充分考虑配调日常 工作实用性的、完全跨平台的新一代调配一体化系统,能实现对变电站 和配电网进行在线和离线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强调调度和配网自动 化,真正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配网调度日常工作 效率,提高供电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新一代调配一体化系统从供电企业的日常应用出发,实现的不再是 单一的配电自动化功能,而是实现调度、馈线自动化,管理和服务等全方 位功能的综合应用系统,实现SCADMDA、GIS、配电运行管理的全面自 动化。 2县级电网运用一体化调配系统的优势 2.1功能合理、管理和使用方便 避免了2套系统的SCADA功能重复、维护量大、前置系统通信接 线复杂的情况;系统界面风格统一,系统整体可靠性高;便于实施二次安 全防护体系;系统具备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扩展性和易用性,并在体系 结构和通信接口等多方面符合国际标准。形成实用性强、功能协调完善、 高效、灵活、结构紧密的统一信息平台体系;电网调配运行管理更加科 学、高效,自动化应用水平将显著提高,促进电力企业科技应用和现代化 管理发展。 2.2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一体化系统的实用化运行能够使调度员更及时地发现系统故障隐 患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一旦电 网发生事故,值班员可以迅速通过调、配一体化系统启动故障处理预案, 避免事故扩大化,缩短停电时间。调度员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电网当前 运行工况,在电网事故中能及时断开故障点并隔离故障区域,从而快速 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2.3优化调度管理 调、配一体化系统为调度运行人员提供了先进的调度和控制技术手 段,使其能够全方位掌控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优化调度方案、控制潮 流、调节电压无功运行水平、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损。 2.4节省投资 1)系统本身投资减少。分散建设自动化系统存在成本高、协调运行 困难等弊端,而且系统协调运行必须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接口等附加工 作。 一体化系统对于主站只需要一套计算机系统,并且数据直接交互, 提高了性价比,解决了分散系统的其他弊端。 2)系统维护投资减少。系统维护和运行人员可以简化,节省人员成 本,在减少自动化系统本身运行维护成本方面,一体化系统效益也优于 分散互联系统。 2.5管理体制简单、工作效率高 调度体制、变电体制和企业管理机制的变革需要新的技术平台支 撑,彰显技术和管理优势。同时技术进步又能极大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 更高管理目标的实现。中小地区调度中心,特别是县级调、控中心采用调 配一体化技术,可以在经济性、先进性、运行管理维护和综合应用方面取 得明显优势,性价比、技术水平、实用化功能更高、更强。 3县级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特色 3.1系统平台一体化 系统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采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支持电力系统 二次一体化的开发平台,多个应用系统共同基于统一应用平台,为电力 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接入综自、变电站RTU、配电子站、配电终端等数 据,也可以方便接收其他系统数据,并可进行转发。一体化的前置系统统 一采集调配数据:变电站数据、配网数据、台变数据统一采集,主站统一 获取变电站和配电网的实时信息,从整体上对变、配电进行监视和控制。 一体化系统基于统一数据平台,底层数据唯一,共享一套数据,从根本上 做到数据的一致性,减少维护难度和工作量。 3_3图形一体化 所有的图形编辑方式和在线操作方式完全一样,所有设备的监控、 管理都可以在各类图形上进行,进行系统调度和_T作管理,大大提高调 度和工作管理的方便性,实现系统运行的一体化管理。 基于统一图形平台和数据平台,一体化实现站内站外不同场合的图 形应用,使得系统图形和数据可以从底层实现各应用问的关联和交互, 使系统维护的唯一性得到保证;接线图与地理信息图统一维护;图形维 护人口唯一,只需要维护一次,在调配系统中就可以自动同步。 图形种类包含厂站图、馈线图、联络图、配电地理信息图等。GIS图 形可以作为调配一体化系统的显示平台,不仅仅是图纸管理功能,而是 作为调配一体化系统的显示基础进行整个电网图形的展现,在GIS图 上可以查询站外馈线的设备及走向,并可以方便地查询变电站内的接线 形式,基于GIS地理沿布图,对调度和配网管辖的设备进行一体化管 理。 3.4设备管理一体化 实现设备属性维护的一体化管理,以配网地理信息为基础,基于统 一平台实现设备管理,从底层数据层保证了调度和配网设备参数维护 和管理的一致性,按统一编码格式进行数据交互。设备数据统一维护,只 需要维护一次,就可以自动与调配系统同步。 实现和G1S图形、实时数据相结合的设备管理,和实时系统完全融 合的设备管理功能使用户可以管理所有调度、配网相关设备及相关数 据,包括变电站、配网、台变等多种设备,覆盖面广,并且设备管理方式 实现定制化,适应性强。和GIS图形紧密结合,提供各种图数互查方式, 汇集了大多数用户可能进行的操作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查询统计操作。 3.5调配功能一体化 1)一体化的SCADA功能。基于调配集统一模型进行实时监视和控 制,操作方式统一处理;基于图模库的联合事故追忆,从变电站到馈线的 联合事故重演,完全重演事故发生时的场景。包括当时的图形、电网结 构、电网运行数据等;一体化的智能告警技术。 2)一体化的动态拓扑着色。从变电站到馈线统一进行拓扑着色,同 步计算并刷新;开关、刀闸变位和人1二分合都能触发拓扑着色。不同颜色 区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数据状态;颜色可自定义,状态优先级可调整。 3)一体化电网分析。基于IEC61970 CIM模型和IEC 61968 CIM 扩展模型对输电网和配电网进行统一电网建模,基于该一体化模型,对 输配电一体化电网进行各种电网分析,包括网络拓扑、状态估计、调度员 潮流等。 4)主站的一体化DA功能。主要功能是实现馈线段的故障检测、定 位、隔离与恢复。对一次设备要求比较高,可以先选择几条线路进行试点 运行。 智能化实时拓扑计算,速度快、通用性强,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配电网 络接线方式,自动识别各种故障,获得最优故障处理方案和最高的安全 保证,并进行快速隔离和恢复,实现配网馈线段的故障检测、定位、隔离 与恢复。 (下转215页) 实践・思考 传统工艺粉条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研究 吕宗旺孙福艳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为了解决现有传统工艺粉条加工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过程对粉条品质影响不容易控制等问题,提出一种传统粉条加工工艺设备的自动 化改进方法。通过电动手臂上下挤压面团以保持面团性质并能使和成的淀粉自动转移至机械震动锤瓢机中实现连续生产,经过设备试运行,解决了 现有工艺中对.r-A.g术水平要求高,难以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关键词:自动控制;成产效率;检测装置;自动化 1 引言 判决当前淀粉团品质是否达到生产要求。当合格时淀粉团全部进入揉糊 不合格时反馈信号通过 传统粉条加工工艺,存在技术短缺、生产设备简陋、产品质量不稳 系统中并一次进入后续生产环节实现连续生产;定、生产效率低下、品质难以控制等问题。选用的设备从降低设备成本和 传感器反馈给进料系统继续加入干粉芡或者纯净水。打糊系统中的检测 生产成本考虑,传统生产设备有三个主要弊端,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生 装置用来分析淀粉团性质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满足生产要求时半成品的 产效率低下,三是对工人技术能力要求高,造成了目前传统工艺的粉条 淀粉团由打糊系统进入下道工序揉糊系统;不满足时将信号反馈给供料 生产难以大规模生产的现状。 传统工艺粉条生产工艺为:打芡——取干燥淀粉,沸水沏芡勾糊。和 系统控制其加水加料量。粉条生产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经过揉糊系统后成型的淀粉团连续不断的流人锤瓢机经100~120 粉——以熟粉芡为底料,连续加淀粉及水由打糊机不断搅拌,直到淀粉 目筛子流人95~100 ̄C沸水锅中煮O.5~2rain,煮熟后捞出,放入凉水中初 经凉水初步冷却的粉条挂在杆子上,放在阴凉处冷却至常温后 呈现淀粉团性质时停止搅拌,全部取出入揉糊机,揉糊机有电动手臂不 步冷却;断挤揉淀粉团以保持其性质。成型——淀粉团由揉糊机连续不断的流入 全部叠在一起老化24~30小时;将老化后的粉条全部放人冷库,缓慢降 锤瓢机、漏瓢、流人沸水锅,再经过冷却、老化、冷冻、去冰、干燥等工序生 温到0 ̄C后速冻至粉条全部结冰为止;去冰、干燥:冻成的粉条经水浴机 产出成品。其中打糊机中半成品淀粉团的性质直接决定粉条品质。现有 化冰,人烘干车间烘干,烘干后进包装车间加工包装。 工艺受限于设备对淀粉团的品质检测,只是靠工人的个人经验控制质 量。因此,淀粉团品质的自动检测是实现粉条全自动化生产,改进和粉环 节的关键,实现粉条生产设备的自动化不仅能大大解放劳动力,提高粉 条的生产效率,且对于推动传统工艺粉条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2传统工艺自动化粉条加工系统设计 判决指标系统I I揉糊系统 漏粉条 粉芡+纯净水 供料系统 打糊系 检测系统 合格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动化粉条加工设备,以解决现有传统工艺粉条加 工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过程对粉条品质影响不容易控制等问题。全自动 传统工艺粉条加工系统主要是由供料系统(原料供料结构)、淀粉和面结 构(打糊系统)、后加工结构(揉糊系统)组成,其中供料系统位于打糊机 去冰系统卜-——-.1干燥系统 的进料口与打糊机呈上下排列,供料系统分为干粉芡供料与纯净水供 料;打糊机出料口接揉糊机进料口,打糊机内有机械手臂不断搅拌以改 3结论 变淀粉团性质,打糊系统中有淀粉团的性质的实时检测装置,实现自和 图1粉条生产系统原理框图 本设计是对传统粉条加工工艺设备的自动化改进,改进后的生产系 粉到漏粉的自动化生产;揉糊机出料口位于机械振瓢上方,揉糊机有两 统可以节省工人成本,减少占地,自动化生产程度高,操作简便,生产效 由偏心轮驱动上下不断挤压面团以保持淀粉团性质。淀粉 率大大提高,并且成产出的粉条的品质影响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最重 技I科一。民  年 l第 。 个电动手臂,和面结构采用该产业内众所周知的和面机的结构,后加工处理结构中有 要的是能解决现有工艺中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难以大规模生产的 电动手臂上下挤压面团以保持面团性质并能使成型的淀粉团自动转移 问题。 弱 到机械震动锤瓢机中,从而实现连续生产。和面结构有面团性质检测装 自动控制;待淀粉和到适当性质时,面团全部自动转移到揉糊机中,揉糊 转移至机械震动锤瓢机中实现连续生产。 生产原料干粉芡及水通过供料系统进入打糊系统,通过检测系统来 饲料工业。2007(2). 参考文献 置,检测装置根据面团性质的检测结果控制进料系统,实现加料加水的 【l】陈安,徐焱,张志明,宋军.我国粉条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粮食与 2]贺新彬榨粉条杌的改造和自动下料杌的研制[J】.粮油加工,2007(6). 机中有电动手臂上下挤压面团以保持面团性质并能使和成的淀粉自动 [[3】陈安,徐焱,凌利,宋军.精制出口直条米粉的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J]. 粮食加工,2007(1). (上接216页) 5)一体化基于GIS的运行管理功能。自动化系统中,传统的GIS和 维表、饼图、棒图等复杂控件的SVG显示和操作;安全配置符合二次安 SCADA系统都没有完全涵盖调配人员的日常工作,调配人员很大一部 全防护的要求。 分工作是调度和配网的管理工作,包括线损管理、巡视管理、计划检修、 3.6标准一体化 调度计划制定、事故处理、智能操作票、操作日志、交接班等。 制定标准的接口规范,以满足不同地区由不同厂家建设的系统之间 6)一体化的Web浏览。在浏览器上对调度、配网的数据进行一体化 的数据共享要求;系统需要实现调度和配网一体化的标准接口,便于不 浏览和查询,图形、曲线、报表、模型、权限等与调度台统一维护,实现二 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便于各地区的系统推广。 作者简介:吕宗旺(1979__),男(汉族),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粮情信息处理、智能控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