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采油常用公式

采油常用公式

来源:意榕旅游网
采油工常用公式

一、地质

VP100% 1、孔隙度 Vf式中ф——储油岩石的孔隙度,%; K——岩石中的孔隙体积; Vf——岩石的外表体积。 2、含流体饱和度

soVoV100%o100% VpVf3、饱和度关系

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两相,其饱和度关系为: S。+sw=1 (1—7) 原始条件下原始含油饱和度为:

Soi=l—Swr, (1—8)

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气三相的关系为: So+Sw+Sg=1 (1—9) 4、绝对渗透率可由达西定律求得:

KQL

10AP式中K——储油岩石的渗透率,μm2; L——岩心的长度,cm; A——岩心的截面积,cm2;

Q——通过岩心的流量,cm3/s; △P——岩心两端的压差,MPa; μ——流体的粘度,mPa·s。 5、气的有效渗透率 Kg2QggLP210A(P12P22)

p1、p2——分别为岩心入口处和出口处压力,MPa。 6、油的相对渗透率 KroKo100% K7、水驱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w1SwiSor

1Swi8、原油体积系数

BoVo Vos式中 Vo——原油在地下所具有的体积,m3;

Vos——原油在地面脱气后所具有的体积,m3。 9、溶解气油比与压力的关系为:RsP,

称为溶解系数:

RsRsiPPbCo1VoVos

VoPePa

10、原油体积系数与压缩系数及收缩率概念?公式?

收缩率 收缩VoVosVo

注意原油的压缩系数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为正,低于饱和压力时为负。 11、综合压缩系数(以岩石体积为基准)

VCt(CfCoSoCS)wwVfP

12、弹性储量为:

VCtVf(PiPb)

13、在正几点法井网中,注采井数比为:

n3 214、折算年产量=12月份产量×365/12月份的日历天数Q全年15、月、日注采比

Q十二月31365

BiQw

Boqoqwo16、累计注采比

BiNpWiBo

oWp17、采油强度与注水强度是流量与油层有效厚度的比值:

QhQ h18、水驱指数是累计注水量与累计采水量之差与累计采油量的比值:

JsWiWpNp对于刚性水驱油藏,水驱指数应等于1。

19、水驱油效率即是刚性水驱油藏的采出程度

地下存水量等于累计注水量与累计采水量之差,而累计采油量等于地下存水量。水驱油效率等于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20、径向流公式

WiWpN

2koh(PrPf) qoreoBo(ln)rwKh——流动系数,

K——流度, Kh——地层系数 21、油井流动方程 qoJ(PrPf) 22、采油指数 Jqo

(PrPf)23、井底附近受损害后渗透率下降为Ks,损害半径为rs时的产量

qo2h(PePf)ln1kre1rlnsrsksrw

24、求含水上升率公式

含水上升率年均月含水上升速度12

采油速度10025、自然递减率

自然递检率Q上年(-Q今年-老井措施增油-新井增油量)Q上年Q上年(-Q今年-新井增油)Q上年年产油量

地质储量

26、综合递减率

综合递检率27、采油速度28、采出程度累计产油量

地质储量二、采油 1、量油公式 /D2hww86400ql

4t

2、排液法测气公式

Qg86400AV(P0.1)10tlQg10KA(P0.1)tl/

K为量油常数,

3、产油量与产液量关系

qoql(1fw)或qlqo

1fw4、油管中的压力平衡关系式为:

pfpHpfrpt

式中 pt——井口压力,MPa;

pfr—— 摩擦阻力,MPa;

pH——井内静液柱压力,MPa;

5、已知油井产量(t/d),求油管中流速

v4q 286400d6、求摩阻公式

Lv2Pfr

D2g7、抽油杆柱载荷:不考虑接箍重量时 Wr4d2Lsg

当考虑及箍重量时 WrqrLg或Wr(qr1L1qr2L2┅)g 8、下冲程,悬点承受杆柱在液体中的重量等于抽油杆柱的重力减去杆柱受到的浮力:

不考虑接箍重量时Wr4d2L(sl)g

考虑接箍重量时 WrqrLgsl s9、液体密度或相对密度公式 lo(1fw)wfw

10、上冲程活塞上承受的液柱载荷:Wl(fpfr)Llg或Wl11、转移载荷等于上下冲程静载荷之差Wl12、最大载荷,曲柄滑块运动

Pmax4(D2d2)Llg

4D2Llg或WlPuPd

Wrsn2rWrWl(1)

1790lWrsn2r(1) 或 PmaxWrWl1790l简谐运动 PmaxWrsn2WrWl

1790Wrsn2WrWl

1790Wrsn2rWr(1)

1790lWrsn2Wr

1790或 Pmax13、最小载荷 曲柄滑块运动 Pmin 简谐运动 Pmin14、 上冲程峰值扭矩为:Mmaxus(PmaxCe) 2sd下冲程峰值扭矩为:Mmax(CePmin)

2s平衡运转时的最大扭矩:Mmax(PmaxPmin)

4或Mmax1800s0.202s(PmaxPmin)

折算到悬点的有效平衡值:

IPIuPminWl/PPmin理论值CeW 平衡时Cemax 不平衡时Cedmax

IuId22/r15、电动机功率公式

根据等值扭矩求 NrMn

9549Mmaxn

143883UIcos 或Nr3VIcos

根据最大扭矩求 Nr根据电流、电压求 Nr16、抽油机井有用功 NH有效提升高度HLfQHg

86400PBPC106 lg17、光杆功率 NpWlsn

6104NH Nr18、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t19、泵的理论排量

每日体积排量为 Qt1440每日质量排量为 Qt144020、泵效 4D2sn D2snl

4Ql QtWlL11() EfrftWlL1LL(2) Efr1fr2ft21、单级杆冲程损失 两级杆冲程损失 活塞冲程有效率为:s sWrn2L22、考虑惯性载荷后的活塞有效冲程 sPsis(1)

1790frE23、液面计算公式 LtL1 t124、米采油指数 KQQ

HSHfLfLS25、折算动液面 LfcLf26、求抽油井流压

Pc106 og准确公式PfPcoghs106lg(HL)106 近似公式PfPclg(HLf)106 或PfPcl(HLf)100

27、根据示功图求载荷 最大载荷,Pmax=h1C 最小载荷 上静载荷 Pu=huC

Pmin=h2C

下静载荷 Pd=hdC

28、根据断脱示功图求断脱点深度

LD

hC qrgb或LDhL hd32、电动机功率因数公式 cos33、充满系数R Z 1KR 1RRVg/Vl称泵内气液比,KVS/VP称余隙容积比。

34、进泵气液比:

R0.1(RPRS)(1fw)

PS0.1式中 RP—— 地面生产气油比;

RS—— 泵吸入口处的溶解气油比; PS—— 沉没压力,MPa; fw—— 油井含水体积分数。

35、理论总泵效 lB 36、漏失示功图静载荷 设漏失点深度为L漏 上冲程静载荷为: 理论 PuWr4(D2d2)(LL漏)lg

实测 PuChl1

下冲程静载荷为: 理论 Pd4d2L漏sg4d2(LL漏)(sl)g

实测 PdChl2 37、抽油杆应力

最大拉应力maxPmaxP; 最小拉应力minmin frfrPmaxPmin

2fr循环应力幅a折算应力C应力利用率 maxmin2max·a

c 138、螺杆泵理论排量 Qt5760eDTn 三、注水 1、吸水指数Jq1q2qJ

pfprpf1pf2q1q2q K

pt1pt2pt2、视吸水指数K3、有效井口注水压力

pefptpfrpcfpv

式中 pef——有效压力,Pa;

pt——实测井口注水压力,Pa;

pfr——注入水在油管中的摩阻,Pa;

pcf——注入水通过水嘴时的压力损失,Pa;

pv——注入水打开配水器节流阀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Pa。

3、井底压力

pfptwH100pfrpcfpv

4、井底注水启动压力 prpt四、酸化

1、酸化用酸液体积

wH100

22考虑井筒影响 V(rsrw)h 2不考虑井筒影响 Vrsh

2、配酸计算 需要浓酸体积 VHCl需要浓酸质量 mV.C

HClCHClV.C CHCl

式中 V ── 需配稀酸的体积,m;

3

 ── 稀酸的密度,t/m;

C ── 稀酸的质量百分浓度,%;

3

HCl ── 商品浓酸的密度,t/m;

CHCl ── 商品浓酸的质量百分浓度,%;

3

VHCl ── 所需商品浓酸的体积,m; m ── 所需商品浓酸的质量,t。

配制稀酸液所需的清水量(包括添加剂)则为:

3

VH2O=V-VHCl

式中 VH2O ── 清水量,m。其它符号同前。

3

3、盐酸液相对密度与质量百分比浓度关系

Hcl1C 24、顶替液用量

V顶替水(1.2~1.5)五、三次采油

4d2H

1、累积注入溶液量,即是累积注入溶液体积V,m/d; 2、地层容量,也称孔隙体积(PV);

3、累积注入体积,相当于注入程度,为累积注入溶液体积与地层容量(PV)的比值; 4、累积注入聚合物浓度=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质量÷累积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积量; 5、累积注入聚合物用量,相当于注入密度,

累积注入聚合物用量=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质量÷地层容量 或累积注入聚合物用量=注入程度×累积注入聚合物浓度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