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本文阐述了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并且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将是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安全预案的制定与安全演习的实施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

标签: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教育必修课 实验室安全预案 实验室安全演习 实验室准入

0 引言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因此校园安全问题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中,实验室安全更是校园安全问题的重要部分。近年,随着高校扩招的延续,许多学校的校内资源人均比例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在理工科学生的教学计划中,由于课时被压缩,造成了本来应该学习的实验安全知识成为课后的自修内容,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安全操作也不是最后考试的内容。因此,这些因素造成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充满了安全隐患。本文主要从提高高校实验室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本科生的安全素质的角度,谈谈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做法。

1 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的实验技术不熟练、关键操作不清楚、实验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知识不完备等突出问题,改变原来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只进行一、两个小时,学习一下实验室规章制度就草草了事的做法,采用通识必修课这一手段,开展详实而有效的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教育。在笔者的学校,已经开设并完成了16学时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笔者本人参与了这一课程的的教学。通过首轮教学的探索和体验,感觉这一课程是一个能够把新颖而有趣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充分地展现给学生的优秀平台。

针对听课学生的专业特点,首先把涉及领域繁多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行分类,然后结合在实验室内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发生的事故,把整个课程分为七个方面,主要包括实验室常见问题、实验室防火、实验室防水、实验室防电、实验室防毒、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事故的救援和自救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了让学生强化安全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改善实验室安全知识结构,掌握实验室事故中的救援与自救技能等目的。同时,具备这些知识的学生会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力军。

2 完善实验室内部管理,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

实验室管理除了要有完善的制度和专业的人才,还要有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实验室内部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实验室是否能够安全而高效地运行。把实验室的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实验室成员的头上,改变传统的值日生只负责打扫卫生的做法,让他们同时承担起日常的安全监督员的责任。通过任务的分解,改变了以往实验室安全只由个别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的情况,消灭了“安全事不关己就不理”的现象,调动起了实验室全员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实验室生活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室优秀安全员的评比活动,对负责任、有奉献、安全管理有成效的学生给予奖励。

这一机制的运行实现了学生是实验室主人的思想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实验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安全责任落实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落实。学生们的“实验室人人关心,事事负责”的工作态度不但有助于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培养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爱护和实验材料的节约的意识。实验室所有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室安全的问题上来之后,在实验室中不但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而且通过积极整改这些不足之处,减少了实验室中的事故发生的概率,使学生在实验室内养成一个良好的“安全习惯”。

3 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

随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但是一旦发生事故,比如火灾,如何正确处理,也是需要每个实验室成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特别是针对类似于火灾、中毒等事故,通过制定预案,进行预先演练,积累一些经验,使学生在遇到事故时能够沉着冷静应对。比如,针对实验室火灾事件的突发,定期开展一些小型消防器械的演练,包括灭火器的使用和消防栓的使用,以及如何从事故中的实验室逃生,中毒事件发生后怎样应急处理等等。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用模型练习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部人工按压等等。通过实际的演练,学生掌握了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随后,针对事故的发生,建立合理的预案更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事故预案的研究,找出适合本实验室特点的部分。例如:在易燃易爆化学品集中的实验室,不但在消防器材的准备上突出重点,而且在实验室的布局也积极考虑,特别是实验室成员在事故发生时如何撤离能够损失最小等等,明确写在预案里。这一工作的进行,让学生了解了危险的规避是可以实现的;而这些需要平时的经验的积累和精心的策划。

4 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提高实验室安全素质

对于即将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来说,是否掌握了必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是否接受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否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是否熟悉了实验室内仪器的操作规程等等,都被包括在实验室准人考试中。因为在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教育选修课中,除了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注意事项之外,大部分的内容都已经学习过,因此,针对各自的实验室的特色,各自开展针对不同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活动,各位任课教师也都准备了自己领域的问题来阐述。对于大型仪器设备,邀请生产厂家的培训工程师来做技术指导,同时也完善先入实验室的对后入实验室

的传帮带的做法。实验室准入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素质,进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以上是我们在为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工作中的一些思考。通过上述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有关制度的执行,要使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的要求,也保证学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进而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的重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伟华.刍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55—56.

[2]孙勤,平俊俊.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J].嘉兴学院学报,2004,(06):108—110.

[3]羅新.浅谈“安全意识”[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6,(03):38—39.

[4]薛强.对实验室建设的两点看法[J].高等建筑教育,1996,(02):73—74.

[5]徐光善.浅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8,(03):60—61.

[6]詹秋生.化学实验环保措施与意识浅议[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121—1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