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风》教学设计

作者:乔月玲

来源:《黑河教育》2014年第05期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正在红旗下》。课文按空间顺序,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解放前旧北京春天狂风肆虐、横行无忌的大风沙,展现了旧北京破落衰败的景象,激起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认真思考,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弄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手法,并通过朗读、诵读让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同时,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旧北京春天环境的恶劣,激发学生对新北京的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描写方法。

4.体会比喻等手法的运用。

5.认识“驴、粪、蒜”等10个生字,会写“暴、秃、尿”等12个生字。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细致入微观察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2.领悟作者形象、生动、逼真传神的描写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老舍生平的资料,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出生的那年月”——清朝末年,明确作者笔下描写的是旧北京春天的景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学生汇报搜集老舍的作品,初步了解老舍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讨论、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学生讨论,汇报课的结构;分自然段朗读、默读。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精读第1部分,了解旧北京春天的特点及大风所形成的原因。 (1)抓住旧北京春天的特点。(课件出示)

①引导学生抓住“不是…而是…”的句式以及“送来”“跑来”等词语想象北京春天大风沙的狂暴。

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旧北京春天的特点。

(2)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描写旧北京春天风沙特点的。按空间顺序描写:青天-地上-半空中-太阳所在的地方。

(3)画出突出风沙狂暴、可怕的词语,认真体会“狂暴、鬼哭狼嚎、得意地、遮住”等在文中的意思。

2.精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对风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1)指名读第2自然段,了解作者如何具体描写旧北京春天风沙。 (2)画出作者描写风中物和人的状态的句子,认真体会展开想象。 (3)抓住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学3、4自然段,具体理解刮风时室内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

3.学习第5自然段,体会风停后的景象。

(1)按照空间顺序,画出作者写了风停后的哪些景物,具体都是什么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风停后景象的语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责任编辑 刘新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