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路对山东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意榕旅游网


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

结 课 论 文

1

铁路对山东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交通的发达程度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成正比的。近期,我国高铁的发展势头

异常强劲,标志着铁路交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尤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铁路 区域经济 策略

一、山东地区铁路现状

对于山东省来说其铁路并不非常发达,无论是客运线还是货运线 都无法与其他经济大省相比 。目前已有的主要干线有:

京沪线——北起北京,南至上海,在山东省境内途经德州、平原、禹城、齐河、济南、泰安、曲阜、邹城、滕州、薛城等县市。其中,济南为全省最大客站,京沪线上所有旅客列车均在此经停。特快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只需5小时,从济南到上海9小时。

京九线——北起北京,南至香港九龙,在山东省境内途经临清、聊城、阳谷、梁山、郓城、荷泽、定陶、曹县等县市。在聊城与邯济线交叉,在荷泽与新兖线交叉。

邯济线——西起河北邯郸,东到山东齐河,在山东省境内途经冠县、聊城、荏平等县市。

新兖线——西起河南新乡,东到山东兖州,在山东省境内途经东明、荷泽、巨野、嘉祥、济宁等县市。

胶济线——东起青岛,西至济南,全长393公里,途经胶州、高密、潍坊、昌乐、青州、淄博、章丘等县市。

淄东线——南起胶济线上的淄博站,北到东营,全长91公里,途经桓台、博兴等县市。

蓝烟线——南起胶济线上的蓝村站,北到烟台,全长183公里,途经莱西、莱阳等县市。

桃威线——西起蓝烟线上的桃村站,东到威海,全长136公里,途经乳山、

2

文登等县市。

兖石线——西起兖州,东到日照,全长316公里,途经曲阜、泗水、平邑、费县、临沂、莒南等县市。

二、山东经济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 10%以上的速度递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元大关,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 、集约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更加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内涵,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城镇化呈现发展快、质量好的势头。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年产量连续多年超过四千万吨。山东植棉历史悠久,是中国重要的产棉区;山东还是中国最大的花生产区,花生出口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近年来,山东省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中第二大主导产业,被称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蔬菜市场的主要供货地之一。山东是著名的水果之乡,主要生产高品质的苹果、梨、桃、杏、枣、葡萄、西瓜等,产量居全国第一。

工业在山东的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化工、食品、能源冶金、纺织等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其中设备制造业在其工业总产值中占到了25.28%。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济南钢铁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兖矿集团等。山东的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纱、机制纸、塑料制品、水泥、平板玻璃、钢、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其中,海尔、海信、澳克玛、小鸭等家用电器以及浪潮服务器等产品驰名国内外。

三、铁路对山东经济的重要影响(以京沪高铁为例)

京沪高速铁路在山东段总长358公里,共设德州、济南、泰安、曲阜、滕州、枣庄6个车站,其中济南站为到发站,其余为中间站,是沿线设站较多的省份。

3

同时,京沪高铁通过两条联络线与济南火车站连接,从而实现了京沪高铁和胶济线的连通。京沪高铁开通,对山东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将显著改善我省的交通物流条件,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地位,密切我省与京津冀、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京沪高铁开通,将助推山东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一是有利于缓解山东工业发展的运输“瓶颈”制约。原京沪线铁路转为货物为主,货运能力大大增强,该线在济铁辖区内的运输能力将从目前的每年7000--8000万吨增加到1.5亿吨左右,工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能力和效率将大幅度提高,从而促进山东工业发展。二是有利于加快山东服务业发展。京沪高铁沿线人流、物流、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快速流动,将带来客流量、物流量的大幅度增长,为我省旅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三是有利于山东利用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生产要素资源和市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京沪高铁开通,为我省承接长三角和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利用京沪科技和人才资源、开拓两地市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将促进我省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2.有利于推动沿线城市加快发展和省会济南都市圈建设。京沪高铁的建设和开通,使济南、德州、泰安、济宁、滕州、枣庄等沿线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优化,投资环境显著改善,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增强,从而推动这些沿线城市加快发展。首先,高铁站点建设使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提高。各沿线城市结合高铁站点建设,规划建设新城区,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中心,扩大了城市发展空间,城市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其次,将促进沿线城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整个京沪高铁沿线客流量和物流量的大幅 度增长,为山东京沪沿线各城市的旅游业、物流业以及相关的餐饮住宿、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再次,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有利于沿线城市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交通的便利性,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显著改善,使沿线城市具备了招商引资优势,为沿线城市利用外资和承接京沪高铁两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3.有利于密切与长三角、环渤海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京沪高铁开通,大大

4

缩短了山东与长三角、环渤海的经济距离,有利于密切山东与长三角、环渤海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更好地承接来自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射。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和山东半岛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专业化分工,但不是很明显。高速铁路开通后形成的交通条件的大变化,将使资源在更大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产业布局的新一轮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会向两个方向变化:一个是综合融通,如北京金融业与上海的互补,山东主要城市第三产业与京沪的互补等;另一个是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工业部门向最佳区位集中,如汽车产业向京沪两地集中,家电产业向山东的城市集中等。从产业特色看,长三角是在市场培育、民营经济和企业国际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引领全国,京津地区在技术创新、重型机械制造业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山东产业体系与长三角、京津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京沪高铁开通,有利于促进和深化山东与长三角、京津地区之间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分工与合作,逐步形成与长三角、京津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4.有利于促进山东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东强西弱特征,京沪高铁开通为促进山东东西部协调发展搭建了一条新通道。京沪高铁主要经过山东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除济南以外都是山东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沿京沪线将形成以高效农业、煤炭、能源、矿产、建材、钢铁、化工、高新技术和旅游等产业聚集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将明显加快。京沪高铁开通对于山东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意义重大。京沪高铁和胶济线的连通,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多条城际铁路的构建,将围绕济南、青岛两大核心城市形成山东高速铁路网络,有利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建设。同时,京沪高铁开通,对于拓展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腹地、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看到京沪高铁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要正视可能带来的挑战。资源流动是双向的,“高铁时代”我们既有在更大范围内聚集资源的可能,也面临着周边经济发达地区对资源的“虹吸效应”。高速铁路的开通会带来原有交通方式与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在加速城

5

市间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形成虹吸效应。如果我省的经济发展环境得不到持续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提升,我省的优势企业就可能将总部迁入沿线其它大城市,我省的人才、资金、优质劳动力和文化、医疗、休闲、旅游等高端消费群体也将大量流失。

四、未来铁路规划及其作用

山东现在铁路里程仅仅3600公里,铁路建设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山东经济发展的需求。山东还有许多需要建设但还未建的铁路,其中就有几条对山东极具重要、山东亟需建设的铁路。

第一条 烟大跨海大桥(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对山东的经济拉动作用最大。大桥建成后,山东成为联系华东和东北的地理枢纽,山东自然最受益。这项工程会使得烟台-----成为连接东欧亚路桥的国际交通枢纽,该线与胶济铁路交汇处的胶州地区、潍坊地区都会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整个山东半岛都会受益。建烟大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会大大缩短整个山东半岛、华东地区与东北的距离,山东、江苏、浙江、上海都会受益。建成后将会成为中国两条最大的动脉之一,并且这两条大动脉(陇海铁路与烟大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与未来的中韩轮渡、

6

隧道这一中国国际大动脉都将交汇于山东,到时山东将会成为中国铁路枢纽中心。

第二条 跨微山湖铁路(兰考——微山湖——枣庄)

南线:兰考——曹县——单县——丰县——沛县——微山湖——微山县——枣庄

北线:兰考——曹县——单县——鱼台——微山湖——滕州——枣庄 河南现在经济发展很快,GDP甚至已超过沿海几个省份,高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五,且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货物进出口,山东应高度重视与河南的经济联系,把山东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展到河南。未来董家口港建成后难以避免与日照港抢夺经济腹地,仅靠山东难以满足山东众多港口的需求,而河南则是山东最佳的经济腹地,且山东还可以利用该线把经济腹地扩展到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这是山东真正意义上的“陇海铁路”,有利于加快鲁南、鲁西南经济发展,是鲁南战胜苏北、山东战胜江苏最有利的战略,并且有利于山东经济均衡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该线是鲁南、鲁西南的“生命线”。该线相对于侯月铁路、菏兖日铁路、山西中南部出海通道同样具有较大优势,因为该线路几乎是直线,是任何线路都无法比拟的。对济宁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快微山县或鱼台县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微山湖的开发,此重要性远远大于建设该线对菏兖日造成的损失,济宁市政府应该具有战略眼光。建设该线是对枣庄经济转型、“突破菏泽”最有力的支持,对山东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 济宁至董家口铁路

菏兖日铁路本应是大体平行的一条直线才是最合理的,但济宁到日照段由于经过临沂结果直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V”字形,只要看过山东地图的任何人都会觉得不合理,最好的方法是把“V”字形拉直,建条济宁至董家口铁路,到达董家口港,沿途所经过的曲阜、泗水、蒙阴、沂水、五莲各个县城基本在这条直线上,菏泽至济宁兖州铁路最好的出海口应是董家口港,日照也不会受较大影响,因为有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和跨微山湖高速公路与铁路这两条大动脉,中而言之,建设该铁路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山东将具有三条极具优势的陇海铁路:跨微山湖高铁路、菏泽——兖州——董家口铁路、山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形成山东港口最具合理的铁路大动脉

7

2、有利于临沂铁路更合理的布局,一是跨微山湖高铁路的开通会打通临沂西去的通道;二是有利于改变经济落后的沂蒙山区几个县没有铁路的历史,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

此外,根据山东省发布的四年铁路目标,济南至青岛间规划建设时速350公里的城际铁路。2015年将初步形成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公交化轨道交通网络,形成14个地市间18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打造济南、青岛与周边主要城市半小时、1小时直达的交通圈,实现区域同城效应的目标。 参考文献:

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京沪高铁对山东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对策[M].2011 山东省铁路局.山东省铁路规划.2011

经济研究导刊[M].黑龙江:2011年第29期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