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630141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0630141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0630141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630141 编制人 曹辉 编制日期 修订日期 审定组(人) 王怀志 审定日期 2008年12月 2008年2月 2008年12月

1 学分/学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3 /48(12+36)

2 先修课程:秘书学概论

3 使用专业:三年制文秘(中英文)

4 教育目标:

秘书实务课程以现代信息社会为背景,针对广东地区的中小型区域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秘书人才的需要来编制教学大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性质特点、工作经验和操作方法,具备从事秘书工作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教、学、做”一体化系统,为中小型企业、基层行政管理等部门,培养具有“较强沟通能力,会务事务擅长”(“会办文、会办会、会办事”)特色的应用型高素质文秘人才。

5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参照《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依据《秘书国家职业资 格考证(四级)》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培养高素、应用型秘书人才为目标,将课程按秘书核心能力分为7个模块(如下图所示),在教学中采取模块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核心技能。

职业能力 模块 秘书接待 工作内容 1.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 能力要求 教学方法 1.具备“过滤、分流”案例教2.做好预约客人的接待工作; 的能力,能很好地甄别学;情景3.处理好突访者的接待; 客人; 模拟;综合实训 4.制订接待高规格接待计划; 2.良好的沟通能力; 3.具备秘书礼仪。 沟通与协调 1.与公司内部各部门沟通; 2.与公司外部沟通; 3.处理公司内外部协调工作; 会议组织与1.会议前期准备工作; 服务 2.会中组织与服务工作; 3.会后落实与善后工作。 1.良好的沟通技巧; 案例教2.掌握协调工作的技学;情景巧。 模拟 1.策划大型会议的能力 案例教2.掌握会议的一般流程 学;综合3.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 实训;任4.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务驱动 商务活动安1.拟订各种商务活动计划; 排 1.掌握各种商务活动的案例分析;情景2.安排及组织各项商务活动。 要求及流程;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模拟;综及活动策划能力; 3.具备协调能力。 日常事务管1.办公室环境设计及管理; 理 2.安排领导及秘书日程; 3.接打电话及处理邮件; 4.公司的印信管理; 5.公司小额现金管理; 6.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1.具备电话礼仪; 案例分合实训 2.能有效使用电子日析;情景程表格; 模拟;任3.熟练操作及简单维务驱动;护办公设备的能力; 综合实4.现金管理及库存管训 理的能力。 文书处理与1.收文及发文的程序; 档案管理 2.档案管理; 3.编写档案目录。 1.具备拟定文书的能力 案例分2.掌握收发文程序; 析;情景3.具备档案整理及鉴定模拟;综的能力。 参谋与信息1.为领导参谋; 调研工作 2.信息收集、处理及利用; 3.开展调查研究。 合实训 1.掌握参谋的时机与案例分策略的能力; 析;情景2.能有效收集及利用模拟;综信息; 3.能撰写调查报告。 合实训

根据上图所示的秘书核心能力的7个教学模块,具体设计教学环节: 模块一:秘书接待。该模块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秘书接待工作的内容、种类、礼仪要求、程序和方法,按照行动规范做好接待工作。该模块主要由秘书接待工作、接待计划两个教学模块组成,解决学生的接待能力。

该模块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演示教学、录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接待的技巧,如何进行有效的客户分流,如何接待不速之客等,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参考资料、教学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模块二:沟通与协调。该模块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沟通与协调工作的基本原则、掌握沟通与协调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该模块由秘书沟通与秘书协调两个教学模块组成。解决沟通与协调能力问题。

该模块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综合实训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操中掌握与公司内外沟通的技巧,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参考资料、教学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模块三:会议组织与服务。该模块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会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工作程序,学会拟定会议方案,掌握会议组织工作的环节,能够做好会前的筹备工作、会务组织与服务工作及会后的反馈与落实工作。解决会务策划、组织与服务能力问题。

该模块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的办会任务,使学生通过分组实际完成会务的整个流程,提高学生的办会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教学案例、习题集、情景录像等教学资源。

模块四:商务活动安排。该模块教学主要使学生熟悉商务活动的内容,掌握商务活动的操作程序。具体包括会见与会谈工作、开放参观与签约仪式、庆典活动与剪彩仪式、新闻发布会、宴请活动、商务旅行6个专题,解决商务活动安排能力问题。

该模块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综合实训、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商务活动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活动的策划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参考资料、教学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模块五:日常事务工作。该模块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各项内容、主要构件及操作要求,能够按要求进行各项事务的操作。该模块主要包括:办公室环境管理、日程安排与管理、接打电话与处理邮件、印信管理、值班工作、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网络办公7个部分组成,解决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问题。

该模块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录像教学、实训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日常办公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参考资料、录像教学、教学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模块六: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该模块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文书处理程序及各环节要求,了解各应用文文体的写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并具备档案管理的相关技能。该模块由文书处理及档案管理两部分组成。解决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能力问题。

由于课程体系中包括文秘写作、文书档案管理两门课程,故此模块采取略讲的方式,着重突出案例及实操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参考资料、教学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模块七:参谋与信息调研工作。该模块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形成一定的信息工作能力。该模块由信息工作及参谋工作两部分组成。解决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问题。

该模块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案例教学、综合实训等教学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参考资料、教学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6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理论 实操 1 第一章 秘书实务概述 第一节 秘书实务的内容 第二节 秘书实务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第三节 秘书应具备的能力及职业道德 第四节 秘书实务工作的规律与方法 综合实训一: 第二章 秘书的接待工作 第一节 接待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接待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接待规格与接待计划 第四节 接待的礼仪规范 综合实训二: 第三章 秘书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第一节 沟通工作概述 第二节 协调工作概述 第三节 协调的方法与技巧 综合实训三: 第四章 会议组织与服务 第一节 会议概述 第二节 会议筹备阶段的会务工作 第三节 会议进行阶段的会务工作 第四节 会议结束阶段的会务工作 综合实训四: 综合实训五: 第五章 商务活动与商务旅行 第一节 会见与会谈活动 第二节 开放参观与签约仪式 第三节 庆典活动与剪彩仪式 1 1 2 1 4 3 1 2 4 2 12 5 1 8 学时分配 序号 教 学 内 容 理论 实操 第四节 新闻发布会 第五节 宴请活动 第六节 商务旅行 综合实训六: 综合实训七: 第六章 秘书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一节 办公环境的管理 第二节 安排领导工作日程 第三节 接打电话与处理邮件 第四节 印信与保密工作 综合实训八: 综合实训九: 第七章 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 第一节 文书处理 第二节 档案管理概述 第三节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 综合实训十: 第八章 参谋与信息调研工作 第一节 秘书的参谋工作 第二节 信息工作 第三节 调研工作 综合实训十一: 综合实训十二: 合 计 6 2 7 7 2 1 8 2 1 12 36

7 教学形式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录像教学、任务驱动、综合实训等方法相结合。

8 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法,即平时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及作业成绩占50%,期未考试占总评分的50%,期末考试采取实操性考核为主的方式,加强对学生专业实操技能的考核。

9 教材:

《新编秘书实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葛红岩主编,陈晓岚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0 主要参考书:

10.1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北京海潮

出版社,2005年9月版。

10.2 《秘书实务》,董继超主编,北京线装书局,2000年3月版,全国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10.3 《秘书技能教程》,陆世泰、安世民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全国高等院校文秘专业通用教材。

10.4 《秘书培训教程》,廖金泽著,海天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0.5 《现代秘书与礼仪》,吕少平,孟桂兰主编,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 10.6 《秘书实务》,陈旭彬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全国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辅导用书,秘书学专业(专科)全国高等教育自学用书。

10.7 《秘书实务实训教学指导书》,自编。

11 教学条件:

秘书综合技能实训室 会务实训室 档案室

12 必要说明:

12.1 本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并重的方法,以求既具备系统的理论

知识,又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12.2 针对各学期具体教学情况,本课程对部分教学内容可做适当的调整和删减。 12.3 本课程总课时为48课时;每周3课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