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 葛家澍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 葛家澍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论文阅读笔记2 (葛家澍 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

1. 摘要

1) 说文章是从 经验数据,和财务会计层面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结果

2) 说本文基本结论:公允价值会计是有用的,单由于其估计计量的本质特性会扭曲资产、负债、权益,所以应在附录中应用,而以上几项应该在报表中用财务会计手段计量。

2. 写个关键词

3. 正文:

*第一部分:讲背景

1)从07年金融危机的前兆说起,说明次级贷款是那个时候的

2)说大批金融机构经营失败,而这些企业又比一般企业的金融资产比重大,故导致用公允价值衡量的金融资产市价并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所以导致大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write down,从而银行失败。FAS157就是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而它的发布恰好在1月1日。所以这时候甚至有人说要停止用FAS157。

3)SEC发表言论说FAS157没错,错的是乱发金融衍生品

*第二部分:讲作者观点

1)FAS157有用,它是计量衍生品的唯一计量属性,可以提供有用信息但是可计量不是可确认,这个不需确认(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会计不是一回事)。 对其FAS157, 16和17段以及标题要进行适当的修改。

2)金融危机根源不在公允价值计量,而在SEC所说的对衍生品翻新的监管不力

3)要严格区分计量和确认,这两个说的不是一回事,计量可以是只要发布表外有用信息,而确认需要在报表中反映出来

*第三部分:根据数据分析研究

1)研究SEC50家上市银行为样本。08年第一季45%的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个份额算少量资产。其中20%计入“收益表”,其他45%计入“全面收益表”

2)行业分布上银行用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例最小,其次是经纪商,最后是保险业计量的资产比例最大

3)样本中75%的金融工具资产是用二级估计,最大(负债的二级估计比例更大),而15%是用一级估计,三级估计样本机构占46%,但资产数只有5%。市场不活跃状态下应主要看二级估计的问题

4)市值会计对样本中的70%的企业权益没有影响,只有少数的有影响

5)市值会计对全面收益的影响。 关于这个SEC出了一份报告认为三级估计的的负债对权益有很大影响(即负债估值可能过低导致权益高估,从而造成金融危机时的大量write down)

6)作者的观点和SEC不一样,用了“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说明问题(资本充足率:核心权益/风险资产总额,一般>=4为不必然失败)说明资产按公允价值计的时候金融危机来了就会导致失败。

*第四部分:从理论层面的研究

1)APB第4号报告描述了财务报表和财务会计的特征,并说明了财务会计使用的环境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限制,而限制主要来自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不可避免估计,则要尽量减小估计的运用,最大程度反映已真实发生的经济活动

2)再来评价公允价值会计(原来所谓研究就是主要发表你对它的看法和评价啊)。这玩意主要就是两个时刻紧跟市价,报告日市价的特点把重估和后续计量两个本来财务会计极力避免的东西带进去了

3)说公允价值会计的做法是什么

*第五部分:问题来了(一一个假设的例子说明问题)

1)“当前”只是一个瞬时,而现实会计实务中即使一级估计出来的公允价值也不可能是报告日的现实价值

2)不管公允价值会计影响了何种收益表,最终还是影响了资产负债表

3)本身这样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和确认就有问题,更不用说用这个来反映一个企业的业绩表现是否真成了

*第六部分:结论

1)每逢报告日,都要进行后续市价确认,而这个要求前后两期的变动确认,但恐怖的是这都是未实现的。

2)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比较大,那企业的净收益将是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的混合物,会歪曲业绩表现,是个模糊反映

3)总体来说,历史成本的可靠性较高,但是决策相关性不高;公允价值是直接相关于金融资产的属性,但是可靠性却不高

4)最终结论:为了保持财务报表的纯洁性,在表内必须主要运用现行的历史成本为主的混合会计模式确认计量项目(不可避免的如摊销,分配,预计,配比等不可以少)

5)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早在1978年FASB就给了“现行成本”一个合适的位置,就是在表外报表附注,而这给披露的补充也是必须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