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理必修3期中试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高二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影响 2.对大面积森林大火进行实时观测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卫星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4—8题: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5.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6.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7.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8.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

业结构

左下角图是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回答9-10题 9.制约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 B.温度 C.地形 D.农业 10.南方的农牧交错带主要位于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B.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C.我国地势第二节阶梯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D.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11.下列对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平原主要是由于长江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B.长江三角洲平原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至三熟 C.松嫩平原地区以旱田为主,主要作物是冬小麦 D.松嫩平原地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12.下列关于能源描述错误的是

A.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B.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接处 C.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开发难度大 D.核能属于新能源

读图3“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13—18题:

1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 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Ⅰ阶段 欧美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4.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15.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6.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17.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1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9—21题:

香港、台湾地区 Ⅱ阶段

19.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0.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21.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左图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读图回答22~26题 22.图中甲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是 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 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 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

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层气流

中国大陆、越南等地 23.图中甲地区有大片的未开垦土地,新中国成立后曾进行大规模开垦。近年来,该地区的垦荒已经逐渐停止,不少已垦土地恢复原貌。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热量条件差不适合种植 B.该地区人少地多,不需要更多耕地

C.农产品价格近年来较低 D.保护湿地,恢复当地生态 24.目前尚不属于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因素是

A.不合理灌溉,土地盐碱化 B.黑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常年受低温和冻害影响 2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降水:甲<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和留存在两次汛期,有的有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主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26.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但粮食商品率低 D.此生盐渍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如右图,为了解决山东半岛缺水严重的问题,我国启动了胶莱人工运河工

程。读图回答27~28题

27.构想中的胶莱人工运河要在胶莱河的基础上开挖,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减少工程量

B.可以减少对耕地资源的破坏 C.可以减少对沿线人口的搬迁 D.可以防止海水对土地的侵蚀 28.关于胶莱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河段有凌汛现象

B.河流沿岸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有较短的结冰期 D.水位季节变化小

29.下列对热带雨林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世界范围了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 B.热带雨林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较为贫瘠 C.热带雨林是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D.流经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30.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十一五”规划重要任务。 下列做法与此任务相违背的是 A.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大力发展加工装配产业和粗放农业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共9分)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 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右下图所示: (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1分)

A、干旱 B、降水稀少

(2)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 作用的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3分)

(3)请给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5分)

(以上是31题的图)

32.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C

33.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

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 和 工程,

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

1 2 3 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2分)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6分)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什么?(4分)

选择题答题卡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16 17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