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以下区域中类型相同的是( ) 1)淮北平原 2)淮河水系 3)淮河流域 4)江淮丘陵 A 、1)2) B、1)4) C、2)3) D、2)4) 2.以下区域中,属于行政区的是( )
A、厦门经济特区 B、东部季风区 C、南方地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3.区域多具有层级特征,以下区域中属于同一层级的是( ) 1)长江 2)洞庭湖平原 3)东北平原 4)三江平原
A、1)2)3) B、2)3) C、2)4) D、1)3)
4. 根据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的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 B、估算工业生产总值C、分析产业结构 D、判断人口分布 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中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计算城市人中密度 B、为商业网点选址 C、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D、分析城市环境污染状况 6.关于遥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多 B、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分辨率比飞机遥感高 D、遥感可以环境实施动态监测 7.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
A、信息 数据处理 数据库 空间分析 表达 B、信息 空间分析 数据处理 数据库 表达 C、信息 空间分析 数据库 数据处理 表达 D、信息 数据库 数据处理 空间分析 表达 8.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 )
A、有效管理轨道卫星的正常运行 B、快速了解全球各地地理信息 C、准确分辨地面物体的种类和性质 D、适时测定经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 9.在近百年来全球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全球变暖 B、气候干旱 C、水源短缺 D、人类活动 10.抗击荒漠化的最高目标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下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D、求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11.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1)土地沙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土地酸化4)次生盐碱化 5)土地硬化
1
))
A、1)2)3) B、1)3)5) C、1)2)4) D、3)4)5)
12.“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西北某些地区的真实写照,它反应的荒漠化形成因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3.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
A、截留水分、削减风力 B、减少蒸发、增加降水 C、固定沙丘 D、吸收地下水 14.有关亚马孙雨林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唯一的热带雨林区 B、位于南美洲北部 C、有世界第一长河 D、天气日变化很大 15.以下对热带雨林的比喻比较贴切的是( ) 1)人类医学宝库 2)能源宝库 3)地球之肺 4)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5)储水库 6)地球之肾
A、1)3)4)5) B、1)3)5)6) C、2)3)4)6) D、3)4)5)6) 16.热带雨林容易受到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
A、生物循环及生长速度缓慢 B、土壤积累、补充养分很少,贫瘠 C、林木枝叶遮挡,地表难以获得阳光照射 D、植物生长旺盛,缺少枯枝落叶供给养分
17.当前,巴西以下开发和保护亚马孙雨林的措施中,比较适宜的是( ) A、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增加木材出口量 B、向亚马孙平原移民,扩大农牧业生产规模 C、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大力发展造纸厂和炼铝厂 D、把保护雨林放在第一位
18.以下能源均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太阳能、风能 B、煤炭、天然气 C、石油、水能 D、煤层气、生物能 19.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相比( )
A、水电所占比例较小 B、煤炭所占比例较大 C、天然气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D、核能所占比例不相上下 20.关于山西省煤炭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范围广,地下全是煤田 B、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 C、大同煤田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D、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21.山西省利用资源优势,构建的产业不包括下列中的( ) A、煤——电——铝产业链 B、煤——焦——化产业链 C、煤——铁——钢产业链 D、煤——油——化产业链
2
22.对山西省煤炭市场形成挑战的自身因素是( )
A、西气东输 B、开采成本上升 C、能源结构调整 D、西电东送 23.晋煤外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24.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
A、一级支流 B、二级支流 C、三级支流 D、干流 25.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流域的利用和治理 B、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C、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 D、梯级开发 26.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田纳西河水质的是( )
A、建设水电站 B、防治水污染 C、保护水源涵养林 D、改善库区生态
二、综合题(共48分)
1.分析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域差异(本题20 分) (1)自然条件与农业特点的比较: (每空1 分) 水热条件 土地条件 耕地类型 主要农 作物 农业生产特点 松嫩平原 长江三 角洲 (2)工业发展特点及其条件的比较: (每空1 分)
①松嫩平原工业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②长江三角洲工业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3)建筑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建筑物的墙体厚度和楼房间距的差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填表分析(本题12 分)
(1)填表比较传统游牧经济与商品定居牧业的不同特点:(每空1分) A 集中的规模经营 B 掘井定居 C 分散的小经营 D 季节游牧 E 牲畜品种单一 F 牲畜品种多样性
3
传统的游牧经济 ① 对草场的影响 ④ 商业性定居牧业 ② ⑤ ③ ⑥ (2)分析商品牧业对草场的不良影响:(每空2分)
① 掘井定居与季节游牧相比,对草场环境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② 牲畜品种单一性与多样性相比,对草场环境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③ 集中的规模经营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相比,对草场环境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3.读图回答(16分)
(1) 弃置荒地恢复为次级森林的时间需要_____年,如时间不足,只能形成_______。(2分) (2) 迁移农业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如果人中增加使迁移农业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4) 阅读上图,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