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散文诗二首教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旁批诗文,理清文章思路。

2.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3.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诗文,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探究式、朗读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利用默读批注,感知理解诗文内容。

2.设计对比诵读两首散文诗,体会两首散文诗在感情基调、内容、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活动,介绍作者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金色花》《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谁来介绍一下这两首诗的作者?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泰戈尔曾两次访问过中国。访问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译成汉语。当时翻译的绝大多数是散文诗,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散文诗。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作品,这其中冰心可以说是受惠于泰戈尔最深的“私淑弟子”了。受泰戈尔作品的影响,冰心的创作走向温柔的爱的吟颂。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欣赏朗诵《金色花》《荷叶·母亲》感受他们作品的异同。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朗读比赛。优秀的诗文是“诗中有画”的,这两首散文诗也不例外,每首诗都蕴含着几幅精美的画面,我们这次朗诵比赛的内容是:每组同学从两首诗文里各选一幅“画面”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激发兴趣,引入本课。 (二)自主阅读,批注“画面”,感知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朗读诗文,请大家拿起笔去文中寻找优美的“画面”,并在旁批处给“画面”拟个小标题,然后咱们比一比谁拟的题目最美。

(学生默读批注文章,全班讨论,选出最佳标题。)

示例:《金色花》:第一幅:母亲祷告,“我”为她散发香气。第二幅:母亲读书,“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幅:母亲拿灯去牛棚,“我”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荷叶·母亲》:第一幅:花瑞人祥回忆莲花白。第二幅:白莲凋零红莲亭亭。第三幅:雨打风摆红莲攲斜。第四幅:荷叶护莲尽显母爱。

【设计意图】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三)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比较异同

每幅画面都有了一个诗意的标题,如何能读出诗意的美呢?先让我们以组为单位边品味“画面”边填写《“画面”对比阅读表》,然后组内朗读,准备展示。

“画面”对比阅读表

(学生合作填写表格,朗读所选“画面”。) 示例:

比较维度 所选“画 篇目 面”名称 相同点 感情基调 活泼、口语化 不同点 语言风格 写“画面”诵读脚本 假如ˇ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ˇ高枝上,笑..嘻嘻地ˇ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ˇ..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ˇ在那里匿笑,ˇ.却▲一声儿不响。 《荷叶·母白莲凋零 亲》 红莲亭亭 温和、释典雅、书然 面化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ˇ一会子,窗外ˇ雷声作了,大..雨ˇ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ˇ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ˇ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金色花》 母亲祷告,两幅画轻松愉“我”为她面都表快 散发香气 达的是母爱。语言清新雅致。 【设计意图】训练朗读技巧;体会两首诗语言风格和情感的不同。 (四)展示表格,比赛诵读,体会情感

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请各组依次展示自己的表格并进行解说,然后诵读本组所选的“图画”。

(分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着重从重音、停连、节奏、语气、情感等方面评价。评出特色,颁发奖状。)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提高把握感情基调能力;体会《金色花》所表达的孩童对母亲的亲昵之情以及《荷叶·母亲》所表现的少女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两篇文章可以从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对比阅读。课下我们可以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冰心的《繁星》《春水》进行对比阅读。也可以将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作业:课外阅读《飞鸟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们作品风格的相同之处。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