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级: 分数: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2015·广西柳州市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5分)
①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________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②本月上旬,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还杀害了一名将分娩的女性。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6年来发动的最________的袭击。
③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及他与台北故宫冯明珠院长再次见面的情形,说:“我们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交流,少了一些寒暄,多了一些________。”
A. 破釜沉舟 惨无人道 心照不宣 B. 孤注一掷 惨无人道 心领神会 C. 破釜沉舟 惨绝人寰 心领神会 D. 孤注一掷 惨绝人寰 心照不宣
2.(2015·广东省五校协作体第一次联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一APEC北京会议鲜明的主题,体现出中国对亚太持久发展繁荣所作的深入思考和安排。
B.随着“双11”、“双12”、圣诞节、元旦等各个网购高峰的到来,预计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超过美国至少达140亿件左右。
C.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干部蜕化变质,多是从小爱好、小情趣开始的,然后逐渐沉溺于安逸享乐奢靡之中,最终堕落成为腐败。
D.为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各地政府在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同时,也加快了新能源充电站的建设步伐。
3.(2016·名校预测卷)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5分)
每逢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_________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4.(2015·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6分)
“我对李爷爷信中写的这段内容印象特别深刻,他让我知道国家正在为生态坏境做出很多努力。”小欣桐向记者回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能成为绿色发展的‘小喇叭’。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人过上好日子的同时,处处能看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怡人风光。”
某种意义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去的这一年里,小女孩没有忘记这个约定。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发展“小喇叭”,不仅参与过好几次植绿护绿、保护母亲河的活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去的这一年里,总理爷爷也没有忘记这个约定。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专门强调,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5.(2015·贵州省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图表,概括出图表所显示的两条主要含义,要求表述不能出现数据,
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学习程度(学习中对知识加工的深浅和掌握牢固的程度)% 100% 150% 200% 1天 20% 37% 50% 学习后间隔不同时长知识保持量 2天 14% 33% 40% 4天 5% 27% 32% 7天 2% 22% 28% 14天 2% 20% 25% 28天 2% 19% 24% 图表显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湖北省襄阳五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河传·秋雨 阎选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暗灯凉簟怨分离,妖姬,不胜悲。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几回邀约雁来时,违期,雁归,人不归。 (1)词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片中叠词“秋雨,秋雨”、“滴滴霏霏”的作用。 (6分)
答: 三、 名篇名句默写
9.(2015·山西省第二次诊断考试)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表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____ __,____ 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名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10.(2015·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2)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然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晨读练习(二十三)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2016·河北唐山开学测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面对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困境,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日前表示,应对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________。
②索尼和三星电子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日本国内市场的“羹”越分越小,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________。
③现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抵达仁川次日就________地赶到中国女足与中华台北队小组赛的比赛现场。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2.(2015·广东省揭阳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假如城市化过程中不注意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考虑污染物稀释扩散结构的话,这种雾霾天气在中国至少还会持续10~20年。
B.杨敬敏本赛季加盟新疆队后,他的场均得分已经飙升到了每场14.4分。这样的数据已经让他晋升到了CBA一流锋卫摇摆人的行列。
C.不仅谷俊山收受贿赂,查抄的各种财物装了整整四卡车,而且染指二环黄金地段周边军队地产,拥有数十套房,每套面积都在170平方米左右。
D.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的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
3.(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学测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能在史上留名的诗人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________。
A.辛弃疾是集宋词艺术之大成,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B.辛弃疾是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才成为一代名家的 C.积北宋南宋300年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D.集北宋南宋词成就之大成,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4.(2015·贵州省适应性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与科普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的普遍性。它们的不同点在于:人文文化的侧重点是,①_ _;科学文化的侧重点是, ②_ _;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__③__ ,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6.(2015·海南省嘉积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愿做沙漠科学事业上的铺路石 ——记沙漠学家朱震达教授
冯锦川
今年56岁的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
1952年,朱震达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随后,他被派往前苏联科学院进修深造。在前苏联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潜心研讨,勤奋实践,几乎跑遍了前苏联中亚辽阔的沙漠地区,取得了大量的可贵的第一手资料;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为他日后从事沙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院属治沙队,主要对北方地区的沙漠和戈壁进行综合考察。朱震达被选入这支队伍并任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队长。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类型相当复杂,环境十分艰苦,它历来被描绘成“死亡之海”。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他下决心要闯一闯,目的是要揭开“死亡之海”的内幕,研究它的特点与规律,以事实来澄清和纠正一些西方学者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还它的本来面目。
以朱震达为首的治沙队,在塔克拉玛干选择了风沙最严重的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通过连续3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积累了风沙移动的资料,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
沙漠化,是近年来各个国家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它关系到占全球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00万到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因此,沙漠化成了当前干旱半干旱区和沙漠研究中与人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1977年8月,朱震达出席联合国在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沙漠化会议。回国后他根据我国多年来对沙漠研究的情况认为,沙漠化在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同样存在,并直接威胁着草场、农田。因此,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沙漠研究就更应紧密围绕沙漠化来进行。但是,在当时,“沙漠化”这一概念并不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在众说不一的情况下,朱震达果断地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经过10年的研究试验,他认为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是防止沙漠化的根本途径;同时,沙漠化最危险的地区是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沙漠化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战略、治理规划、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整治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给朱震达的学术研究开拓了广阔天地。一向注重国际学术交流的朱震达,主张“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1978年以来,他依靠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他先后与4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日本、联邦德国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组织举办了多次国际沙漠化培训班、沙漠化讨论会等活动。1985年,朱震达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他在国内外的学术成就,引起了国家与科学院的重视。
朱震达在再次出任沙漠研究所所长时说:“我们的沙漠研究要立足两个方面:一是要面向土地沙漠化问题,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二是要看到我国沙漠类型复杂,在世界沙漠中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同时要根据中国大沙漠的特点,抓住若干基础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水平有所提高。我愿做沙漠科学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选自《现代中国地理科学家的足迹》,有删改)
(1)对这篇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占全球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有500万到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因此,沙漠化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
B.雄心满怀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塔克拉玛干。可见“初生牛犊不畏虎”,年轻就是科学研究的资本。
C.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策为朱震达“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主张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D.在“沙漠化”这一概念已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时,朱震达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
E.朱震达认为土地沙漠化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介绍了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作出的哪些贡献?请分条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震达在沙漠科学研究事业上,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像沙漠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请你就“技术”、“勇气”、“奉献”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