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概况)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方案

教学楼作为一个公共场所,每日人流量大。应有一个较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可以使室内空气较好的流通,充满光亮,使教职工以及学生有一个健康安心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在具备一个健康安心的生活学习环境后也应在每一个细节,为学生做到安全保护。并且楼内各功能房间除了须遵守规范规定外,其位置也应符合所在环境以及提供便利,并且各相邻功能不发生冲突。

一、教学楼的组合方式

组合方式多样,形式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走廊式组合:有内廊、外廊和内外廊结合等几种,是应用最广的形式。

2.单元式组合:

①单元式组合为一个年级的教室集中在一个组合体内,亦可设置本组合体所需的卫生间、及教师办公室等。

②为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在设计上可将几个单元以联廊连接起来,或从屋顶相通,以形成任何一间教室均有二个通路疏散。

③单元式组合形式,根据需要组成的教室数量不同,可有多种组合形式,但需满足教室对南向采光的要求。有利于组织多变化的室外空间,易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及相互交往的环境。

④单元式组合体,可使每个教学单元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保证有安静的教学环境;也便于组织和开展同年级的教学活动。并且适应地形的能力较强

3.厅式组合:厅式组合是以设于中部的通高大厅连接周边的各教学用房的一种组合形式。各层教学用房是通过设于厅内周边的走廊相联系,形成环状组合。中部大厅形成学生课间的休息、交往、游戏场所,多适用于高中或完全中学。当大厅顶部设置采光顶时,适用于严寒,多风沙的地区,当大厅顶部开敞时,适用于南方地区。厅式组合的缺点是工程费用较大,易造成声音相互干扰。

二、教学楼的体型及立面

中小学建筑的体型及立面设计要反映学校的性格与特征,通过成组的教室、办公室、开敞通透的出入口以及明亮的色彩,可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需要主次分明。而教学楼内分布可以分为教学用房和辅助用房,教学用房是主要的使用空间,应布置在主要部分。办公室及辅助用房宜放次要部位。

教学用房:

①中小学教学用房主要分为普通教室以及特殊教室。普通教室的设计需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而特殊教室可以分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微机室、活动室等,而这几种教室平面尺寸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室的使用人数、家具的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以及设备的要求。

②办公室: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教师办公室的平面布置,宜有利于备课及教学活动。例如多层建筑中将办公室、教师休息室设置在中间楼层。 也可在教学楼中宜每层或隔层设置。

辅助用房:分为卫生间、储物室等

①卫生间:学生使用厕所多集中在课间休息时,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一般中小学人数可按男女生各为一半计算。教学楼内厕所的位置应尽量隐蔽,并且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设遮挡措施 ,位置上多设于教学楼端部、转弯处。 ②储物间:学生教室一般需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但每栋教学楼中不免有阳光找不到的、通风不畅的死角,可以作为辅助用房,用来存放杂物、教学器材等,这样有需要时存取也较方便。

三、交通以及疏散通道

1.门厅:教学楼宜设置门厅,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

2.走道: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①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②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3.楼梯: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另楼梯井必须设置安全扶手。

4.安全出口:因为教学楼是一个人口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并且楼梯时常发生拥挤现象,在发生事故或其它紧急情况时,更容易发生混乱。所以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 并且教学用房及其附属用房不宜设置门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