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激进科学自然唯科学主义完美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在美国文学史上堪称是最富矛霍桑的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历史或现实生活,着中,霍桑分别描述了一位笃信科学并企图依靠它实现自己战胜自然规律的偏激化学家和一位美丽善良、温柔可爱、对男性信任而且顺从的女性。通过对比两性思想意识上的差异,揭露了科学理想和人类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关系,表达了霍桑对极端理性的怀疑,以及他反对激进科学的思想。霍桑的进步思想在于:科学是可以不断发展的,但泛滥、激进的科学观不顺应自然规律,是扭曲人类本性的恶毒工具。
一、偏执自私的男性科学家
整个19世纪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飞轮开始加速旋转。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达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沃拉斯顿发现了太阳光谱的暗线;德国化学家维勒合成了有机化合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德国医生、物理学家冯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和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冯亥姆霍兹宣布了热力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所有这一切科学创造的奇迹似乎无穷无尽,人们对此也给予了高度承认。对于人们对科学的痴迷,纳撒尼尔・霍桑是这样描述的,“那年头,电和其它大自然的奥秘刚被发现,仿佛打开了奇了对女人的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崇尚科学”的主题反复出现在霍桑的作品中,如短篇小说《胎记》、《拉巴契尼的女儿》等。
《胎记》中的男主角艾尔默是一位天才博学的青年化学不过,他已毫无保留地致力于科学研究”。数年来,艾尔默致
力于发现新的科学原理,把自己关进实验室,煞费苦心地进行各种实验,借助于种种人工刺激,促使大脑处于活跃的顶峰。变态偏执狂,为了彻底消除自己心头上的阴影,他更是企图依娇妻也许甚于科学,但这爱只有与对科学的爱互相交织,并且把科学的力量与他自己的力量相结合,才显得更为强烈”。从这可以看出,在艾尔默心里根本不会存在对女人的真爱。的确,艾尔默在迎娶乔治安亚娜时并不在意她脸上小小的胎记,但随着这个天才化学家对科学实验的日益专注,追求完美的自私渐渐占据了他的整颗心灵,“可是在你脸上绝不是。不,亲爱的乔治亚娜,大自然把你造得几乎尽善尽美,所以这一点点瑕疵-我吃不准该叫它缺憾还是美丽-也令人震惊,因为它是人间遗憾的明显标志”。从那一刻起,妻子的胎记在他眼中很快变成了可怕的东西,成为难逃罪孽、悲伤、腐朽与死亡的象征,艾尔默心境忧郁,纵然乔治娜的娇媚、柔情给他带来过许多欢娱的时刻,但再也抵挡不住这块胎记在他心中引起的烦恼、惊恐之情。终于,这个偏执冷漠的科学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运用科学实验除去大自然留在乔治安娜脸上的烙印,将她变成完美的化身。
霍桑在文中常使用“信仰”、“奇迹”、“神圣”、“祈祷”、“不死”等词语,显然科学已经成为艾尔默心中唯一的信仰和追求。他终日痴迷于科学试验,认为科学可以创造一切,包括诸多美好的天性,也让他迷失了生活的真谛。就这样,在唯科学主义思想的唆使下,艾尔默-这个在各门自然科学中都享有盛名的科学家-为寻求“尽善尽美”,为满足自己冷酷的好奇心,证明自己拥有无穷的智慧、科学的力量无比强大,挖空心而他自己也神经失常。
艾尔默发展成了一个对科学极端笃信、一个虚荣贪婪的盾情感、最令人感兴趣的作家,其作品以短篇小说尤为著名。最终,“爱重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在著名的短篇小说《胎记》靠自己掌握的科学手段将妻子脸上的胎记除去。艾尔默
。对科技文明的过度追求和滥用不但让他丧失了人类异世界的条条途径,人们热爱科学,那份神情与专注甚至胜过“完美”
结果胎记去掉了,妻子也随之芳魂出壳,家,“不知道艾尔默对人类最终把握大自然有没有这等信心,思造出了灵丹妙药,
二、崇高无私的愚忠女性
《胎记》中科学家艾尔默的美貌妻子乔治亚娜是自然的化身,她美丽善良,温柔可爱,对丈夫信任而且顺从,是作家笔下“理想化”的女性。作者一开始就把她描写得美丽动人,除了有娇美的外表,她的真实、顺从的性情都使她与丈夫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乔治亚娜脸上有一块胎记,一开始她并不认为这块胎记妨碍了自己的天生丽质,对于丈夫认为这块胎记象征着“不完美”、试图去掉这块胎记的想法,乔治亚娜也是不情愿接受的,她甚至这样回答丈夫,“说实话,人家都管这叫美人痣,我也自以为是呢”。但是,为了自己可爱的丈夫,乔治亚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熔炉。它烧得热气腾腾,高温蒸人。炉内烈火熊熊,发着通红的光焰。从炉上积聚的厚厚的烟垢来看,熔炉不停地燃烧着已有很长时间了。一台蒸馏器正在流出液体。屋子的四周摆满了曲颈甑、试管、量筒、坩埚等等化学实验的仪器。一架电机放在一旁准备随时使用。屋里闷热
学主义者,始终坚信利用科学的力量能够清除世间一切“瑕疵”,最终,这位把一切都当成实验对象的科学家却弄巧成拙:妻子脸上胎记消失的同时,生命之花也终于凋谢了。《胎记》的悲剧结局告诉我们:不管人类社会怎么发展,人都不可能变成大自然的主人,科学技术终究不能代替一切,人类不得不服从更伟大的法则-自然法则。艾尔默之举不仅向世人透露片面追求理性的危险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现代科学本身的弊病。科学的发展,曾经使启蒙思想家如法国孔多塞坚信人类无限进步的可能性,通过科学,人类可以认识一切、控制一切,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所谓“唯科学主义”,即:认为宇的两次世界大战和若干国家的极权主义、霸权主义的实践,摧毁了科学进步必然将人类引向自由和繁荣之路的伟大神话,科学的工业化和军事化的极度发展,终于产生了核武器之类足以毁灭全人类和文明的黑暗力量。曾经向人类许诺过无限进步的科学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也
娜妥协了,“她匆匆地尾随着丈夫,平生第一次跨进了实验室。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然而,20世纪
得难以忍受。化学作用释放出的气体,使空气变得更加恶浊。摧毁了所有的幻想和理想,这就正如一首题为《科学》的名诗乔治亚娜住惯了那间雅致得出奇的卧室。这里裸露的墙壁,所写:“人创造了科学巨怪,但却被那巨怪控制/……他造出许砖铺的地面,质朴、简陋的陈设,在她眼中确实显得古怪。不过主要的或说几乎唯一吸引她的注意力的是艾尔默的那副样子”。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乔治亚娜百依百顺的言行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对艾尔默的愚忠。当丈夫将试验的危险告诉她时,她竟然毫不犹豫地对他说:“只要是你给我的药水,哪怕是毒药我也会一口喝下去”。显然,乔治亚娜对丈夫顺从的基础是因爱而生的,她宁愿自己承担风险,也要顺从丈夫的意愿。她曾说:“也就是为了你,亲爱的艾默,否则我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意去掉这块胎记”。此时,乔治亚娜相信自己的丈夫已经到了崇拜和迷信的地步。当艾尔默用自己调制的药水对窗台上的天竺进行实验获得成功时,她甚至说:“用不着什么试验,把药水给我,我愿意把一切都交给你”。乔治亚娜的崇高无私和善良愚忠更加衬托出艾尔默的自私和虚伪,“喝吧,高尚的人儿!”“你的心灵完美无瑕,肉体也会尽善尽美
三、悲剧的启示
在《胎记》这篇小说中,一个是笃信科学并企图依靠它追求“完美”的科学家,为了科学的需要,不惜以自己的爱妻做实验;另一个是美丽温柔、善良无私的愚忠女性,为了丈夫实验的需要,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从小说一开始对艾尔默和乔治亚娜的描述来看,两人原本可谓郎才女貌,情投意合,让人不禁想起沉浸在爱河中的恋人们常说的话,“我的眼里只有你”,“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因为爱情给恋人们蒙上一层“眼罩”,让他们对其它缺陷视而不见,艾尔默-这个对科学比对人类关心备至的科学家-则不然,由于掌握了现代科技的手段,他的欲望膨胀了,他对科学实验的痴迷已经使他丧失了理性甚至人性,他偏执地追求“完美”,他的眼里不再是美丽善良的乔治亚娜,而是至高无上的科学,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唯科
参考文献:
[1]Hawthorne,Nathaniel胎记.霍桑短篇小说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2]R.BHeilmann,ScienceasaRegion.In:Fogle.UniversityofOklahomaPress,1964.
[3]史永红,等.论《胎记》与《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思
(7).想.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
[4]Williams,Oscar,ThePocketBookofModemVerse.NewYork:WashingtonSquarePress,1958.
多刺向自然的尖刀,本想/用它们实现无边的梦想,而噬血的尖刀/却向内转刺向他自己”。
以上分析可见,缺陷也好,完美也罢,都是相对而言的。霍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凭借现代文明的手段一味追求“完美”境界,满足虚荣心。如果一任人类的这种欲望发展下去,必将事与愿违,得不偿失。霍桑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并非表明他否定一切技术进步、否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反,在他描写科学实验的作品中,都可以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确实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霍桑反对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手段满足私欲戕害生灵,而将他理解为对科学进步持有否定的态度。他创作的目的在于批判人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之后,对物质追求日益增长的欲望,对客观自然法则的藐视。霍桑认为,人类忽视客观规律去征服自然界就是违背自然,不仅现代化的文明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让人类在进步发展的同时,认识到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求真是其唯一目的,但它本身是不解决也无力解决善和美这类价值问题的。真善美是最有价值的,任何一切通过其他手段争取来的满足不过是弄巧成拙而已。
的”。结果随着“完美”的实现,乔治亚娜的生命也不复存在了。徒劳无益,而且还可能带来可怕的后果。霍桑的这一思想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