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偏瘫运动疗法

偏瘫运动疗法

来源:意榕旅游网
偏瘫运动疗法 (2004-7-27 15:08:05)

作者:杨幸华

运动疗法是偏瘫病人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治疗方法。中风或颅脑外伤后的偏瘫患者,除了在康复科运动治疗室在治疗师指导帮助下规范治疗,日常生活中家属和护理员也可帮助其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训练,促进康复:

第一步:被动锻炼。

护理者应每天帮助瘫痪病人活动患肢100~200次。对于可以活动的病人,可帮助病人在床上做患肢屈伸运动。

第二步:从卧位到坐位需要一个锻炼和适应过程。

患者可每天两次将头背抬高,背与床大约呈10度角,每次3~5分钟,大约一周后病人可以在有靠背的情况下坐稳。然后两足踏地,两手紧握床栏,护理者双手扶住病人腋下,每天锻炼3~5次,每次20~30分钟。

第三步:站立锻炼。

瘫痪病人从坐位到站位,每次可站立3~5分钟,每日数次,之后逐渐增加每天站立的次数及时间。具体做法是:先让患者背靠墙站好,护理者双手扶其腋下,双膝顶住患者膝关节。经过几天,病人能够靠墙独自站立后,逐渐锻炼扶床栏站立。进一步可做身体左右摆动和两脚横向移动练习。 第四步:行走锻炼。

患者用手扶住护理者肩部,护理者托住病人腰部,从原地踏步开始,缓慢小步行走。经过数天锻炼后,试着扶拐杖行走,延长行走距离。

通过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锻炼,使病人逐渐恢复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偏瘫患者的自我按摩

偏瘫患者的自我按摩

偏瘫患者在无意识障碍或无较严重的心功能障碍情况下,可开始自己按摩。一般在发病后第3天就可进行自我按摩患侧肢体。按摩手法有推法、按法、拿法、揉法、捻法、抹法、掐法、摩法、拍打法、踩跷法、捋法。开始手法宜轻,选用一种或几种手法,以后手法可以灵活变换,按摩量亦可逐渐增大。

偏瘫患者自我按摩时,先用健肢将偏瘫的上肢放在胸前,普遍将上肢按摩1遍,然后重点按摩关节部位(肘关节、肩关节适用拿法,指关节适用捋法)。能够坐起时,可用健手按摩患侧下肢。大腿及小腿部位用按、推、拿、揉、摩、拍打等手法进行自我按摩;足趾选用捻、捋等手法为佳:不能坐起的患者,可用健足的足跟、足底或足旁蹬踩搓动下肢。这种踩跷法对促进下肢功能恢复也有积极作用。

治疗偏瘫的偏方,怎样治疗偏瘫

治疗偏瘫的偏方

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以上这三种症状,总称为\"三偏\"。失语也是中风的主要后遗症,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运动性失语表现为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语,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只能说一些简单而不连贯的单字,别人无法理解。感觉性失语则无语言表达障碍,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表现为答非所问,\"自说白话\"。若同一病人存在上述两种情形,则称为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则表现为看到一件物品,能说出它的用途,但却叫不出名称。治疗其偏方有:

麻子黑豆酒也叫麻子仁酒:麻子仁(炒)二合,黑豆(紧小者,炒)二合,鸽粪。每次空腹,温服二合至三合。上四味,先用酒七升,煮柳枝至五升。炒鸽粪、麻子仁、黑豆等令至黄,乘热便投入柳枝酒内,片刻去滓,取清酒即可。治中风偏瘫,手足活动不利,口面歪斜。 全当归9克,黄芪12克,千年健3克,秦艽9克,桑寄生9克,地龙3克,丹参6克,海风藤5克,鸡血藤6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30天为一疗程,连服2~3疗程。如头痛剧烈属肝阳上扰者,加龙齿9克,石决明12克,磁石6克,抱茯神12克。本方重在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中风偏瘫。也可用于风寒湿痹。

黑木耳7克,生姜10片。每天早晨先用冷水将黑木耳浸泡10分钟,洗去杂质,然后和切好的生姜片放在较大一点的茶杯里用开水沏,待稍凉后饮用。杯里的水饮完后,继续倒入开水沏泡,随渴随喝。每天做晚饭时,将当天用的黑木耳炒菜或做汤吃掉。坚持数月,可见效。

中医如何治疗偏瘫,中医治疗偏瘫

中医如何治疗偏瘫

偏瘫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康复手段是重要措施之一,但

在临床实施中有一些问题往往被忽视。中风后康复治疗在什么时候实施,在临床上很重要,它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一般发病后往往重视的是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康复治疗,待病情平稳,一些不良情况形成了,再介入康复手段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石学敏院士很早就提出了针灸治疗在中风后立即参与治疗之说,并收到了很好的疗效。除针灸外,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也应在病情平稳后的48h即开始,包括良肢位的设计、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中医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方法颇多,其主要方法:

(1)中药内服:以健脾补气,养血柔肝,通经活络为主要治疗原则。

(2)针灸疗法:现临床方法颇多,可达几十种针法,归纳起来以头针和体针运用最多。笔者个人多采用体针,且以阴经、阳经穴同取,以达阴阳平衡之意。

(3)按摩方法:按摩是中医康复重要手段,它通过手法的刺激可以实现功能的重组和再塑。 (4)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方法,通过疏通经络,活血散瘀以达缓解痉挛、促进康复的作用。我科曾用中药外洗消除中风后的水肿症状,起到了很好疗效。以上是中医康复的几种方法,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医方法必须是建立在中医的辨证基础上,且不可千篇一律。最好是根据个人情况设计康复训练方案。 偏瘫患者吃什么好

偏瘫患者应多吃下列东西,如:芦笋;红薯;卷心菜;芹菜;芥菜;大白菜;大蒜;蕨菜;番茄等。

芦笋: 含有多种甙类化合物,芦丁、甘露聚糖、胆碱、叶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红薯: 具有消除活性氧作用,活性氧可诱发动脉硬化。 卷心菜:能使胆固醇转化为酶后排出。

芹菜: 嫩芹菜捣汁加蜂蜜,可防高血压。芹菜连根与糯米同煮稀粥,治疗冠心病。

芥菜: 煮粥可以高免疫力,冲茶降压。

大白菜:含微量元素硒---是心脏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大蒜: 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浓度,延缓血管硬化,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动脉硬化减轻,预防血栓形成。

蕨菜: 含萝卜素、Vc、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及16种以上氨基酸,具恢复脑细胞功能,安神降压。

大葱: 有消除血管内不正常凝固,防止动脉硬化。

番茄: 含番茄素,能够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氧化破坏,可减少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肌梗塞和高脂血的发生,防止动脉硬化。

黑木耳:能降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效益。 黄瓜: 丙醇二酸在人体内可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苦瓜: 富含VB1,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内含Vc,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脏等作用。 菠菜: 含大量抗氧化剂,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即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增强活力。 木瓜: 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草莓: 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猕猴桃: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 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杏: 食用杏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西瓜: 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苹果: 每天食300g,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即可下降,血管也不会硬化。

瘫患者的家庭康复原则

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利用一切康复手段,促进瘫肢功能恢复。

对高级皮层功能(失语、失用、失认)障碍的恢复和促进训练。

应在学习家庭康复知识,掌握康复手法技巧的基础上再对患者施行治疗。 被动运动,主张早期施行,坚持与其它疗法紧密配合。

辅助病人的坐、立、走,纠正病人不良姿势,训练记忆、言语等。 施行运动疗法治疗手法要轻柔,禁止粗暴。

注意瘫肢早期合理摆放位置,避免关节强直畸形,并对患者进行硬瘫的阻抗运动治疗,采用抗痉挛模式方法,抑制肌张力增高。

软瘫者要用感觉刺激疗法予以促进运动。如患肢负重压迫患肢关节,拍打与按摩患肢等。 运动训练应按发育顺序进行,从翻身、俯肘、支撑俯、爬跪至站立等。

注意消除患者低落情绪,树立回归社会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制作简易而实用的康复设备,以利病人运动锻炼。

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避免联合反应。以防引起瘫肢痉挛。

治疗偏瘫的方法有哪些

偏瘫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许多偏瘫患者通过药物和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偏瘫患者康复内容有:

一、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二、作业疗法:包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三、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四、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五、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六、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免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偏瘫患者家庭训练的注意事项 (1)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来说,只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即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训练。如果已经并发了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2)运动量不宜过大:训练强度要由小到大,使病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恢复体力。如安静时心率超过120次/分,收缩压超过24kPa(180mmHg),有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应暂停训练。训练后脉率不宜超过120次/分。如果患者经过一天的训练,休息一夜后仍感疲劳,脉搏数仍高于平日水平,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量。

(3)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鼓励病人自己做事,如更衣、梳洗、进食等。减少其对家庭的依赖,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4)顺其自然:病人能达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建议病人坚持试做1-2次更难的动作。

(5)注意日常保健:按时服药,规律起居,保持平稳的情绪和开阔的胸怀。多食高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劳。

(6)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如感冒等,则应暂停训练,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7)运动后切勿立即进行热水浴,以免导致循环血量进一步集中于外周,从而使血压突降,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

(8)训练频度至少每周2-3次,最好每天1-2次,每次约30分钟。 (9)不穿过紧过小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肢体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