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整本书阅读

浅析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整本书阅读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的整本书阅读

作者:王利利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3期

摘 要 整本书阅读的观念已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毕竟整本书阅读不同于语文教材中单篇短章的阅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本文从阅读热情的激发、阅读文本的选择,阅读氛围的渲染,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归纳、总结出些许心得。 关键词 语文课程 整本书阅读 小学阶段

著名学者、书香校园的首倡者朱永新先生说 :“没有阅读,就没有学生的精神成长。”的确,阅读能为孩子的成长插上翅膀。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可见,坚持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所以,如何激发孩子们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热情,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阅读困惑, 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肯定孩子们的阅读收获,使整本书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自主的生活习惯,都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 1巧架桥梁,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1)整合资源,有效建构,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把语文教材里的 单章短篇型的教学文本,与其相对应、有关联的“整本的书”联系起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帮助孩子们拓展阅读视野。 (2)结合教材,制造悬念,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3)联系文本,引进经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2立足实际,推荐有益的阅读文本

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随意性,他们对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更带有个人的喜好性。按照推荐书目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做法。但目前国内推荐书目种类繁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通过了解学生的阅读实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知识水平,结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编排,帮学生选好整本书阅读的文本, 制定出每个阶段的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体验活动。

(1)“篇——本”结合 :我们现在语文教材里的不少课文都是一些长篇小说的节选。如果仅仅学习这些所谓的节选的文本,我觉得不能足以引导学生领略整部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所以说,整本书阅读应该成为语文教材的有益补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系列阅读 :我们的教材由于时代及篇幅等的局限性,不可能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可能迎合不同孩子的不同口味。所以我们可以在整本书阅读中,开启“系列阅读”模式。 3注重环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专家指出,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整洁、健康、轻松、温暖 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们还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教室的墙壁,开辟出了“古诗古韵”、“名人名言”、“美言美语”、“我的姓氏故事”“一路书香一路成长” 等特色栏目,每个栏目都有负责团队,他们会征稿、编辑,按期更新栏目内容。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把搜集到的不少有关读书的警句,比如“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 读书警句用毛笔写在宣纸上,作为标 语张贴在教室里,孩子们转身、抬头之间都能看到,读到,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在这样浓郁的阅读氛围中得到激发。 4借助书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正处在阅读快速成长期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只有将“输入”与“输出”完整地结合起来,并借助一定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将整本书中有价值的资源,如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精彩的语言修辞格式、深刻的语句段落内涵等等,及时有效地转化、 建构到他们自己的言语结构中。 整本书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 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读有练,每读必练,让练笔成为学生的一种阅 读习惯。我在班级开展的“以书为伴与书同行”的整本书阅读实践活动中, 充分利用我根据班级学生特点为他们专门制作《读书卡》,鼓励他们坚持“每 日阅读,每日记录”,从而达到“点滴 积累,见证成长”的效果。学生对每天的阅读内容进行摘录、赏析、体悟、总结,使自己的阅读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读”上,还坚持把阅读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诉诸笔端,形成“输入— 输出”的循环。 5适时点拨,加强有效的阅读指导

坚持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恒心与耐力。教师只有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才会收到实效。首先,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先上好导读课。导读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帮助他们打开阅读的途径。其次,读中推进工作做到实处。我们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调动 , 维持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帮助学生阅读中思考得更深更广。

6肯定收获,呈现多样的阅读成果

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形象思维往往大于抽象思维。在阅读一本书的开始,学生很容易被形象所吸引,所以引导孩子阅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配插图、画思维导图、 画肖像等再现书中的精彩情节等。比如学生读完《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后,学生对荒岛生存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常感兴趣,他们根据自已的兴趣点不同,自发组织了各类阅读汇报小组。学生们不仅完成了《读书卡》书面作业,还产生各种奇思妙想,为书中的人物画肖像,编写书中的人物关系图,编辑“荒岛生存秘籍”,为鲁滨孙的荒岛绘制地图等等。通过把这么多形式多样、别具 一格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动力。曹文轩曾说 :“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阅读之上,显然是有很大缺陷的。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该如此。”的确,整本书阅读在思维方式上可以为学生打开一片宏观的、复杂的阅读视野。 7结束语

在当前“碎片化浅阅读”盛行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能够推进语文课 程改革,但它的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涉及到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语文老师要积极探索整本书阅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寻找现实中的理想教育,让“手不释卷”真正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5):22-26. [2] 陈烜祥.中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3] 李静.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D].银川:宁夏大学,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