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Brunnstrom上肢 手 下肢

Brunnstrom上肢 手 下肢

来源:意榕旅游网
阶运动特点 上 肢 手 下 肢 段 Ⅰ 无随意运动 无任何运动 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仅出现共同运动模式 无任何运动 仅有极细微屈曲 无任何运动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 Ⅱ Ⅲ 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 可有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在坐位和站位上,有髋、膝、踝的协同性曲 在坐位上,屈膝90°以上,足可向后滑动;在足跟不Ⅳ 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 活动:肩侧捏和松开拇0°、肘屈90°的条件下,前臂可旋前、指,手指有半随旋后;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意的小范围伸展 离地的情况下,踝能背屈 运动 90° ;手臂可触及腰骶部 Ⅴ 肌张力逐渐恢复,有分出现相对独立于共同运动的活动:肘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健腿站立,病腿要先屈膝,后伸髋;伸膝情况踝可背屈 伸时,肩可外展90°;肩前屈30°-90°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离精细运动 时,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前臂 中立位,上肢可举过头 Ⅵ 运动接近正常水平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所有抓握均能完确性比健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抬起该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可伸直膝内外旋下肢,合并足内外翻 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 成,但速度和准阶段 Ⅰ 运动特点 无随意运动 无任何运动 出联合反上肢 手 无任何运动 仅有极细微屈曲 下肢 无任何运动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 仅出现共同运动模式 Ⅱ 应、共同运动 Ⅲ 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共同运动模可随意发起共同运动 可有钩状抓握,但不能伸指 在坐位和站位时,有髋、膝、踝的协同性曲 在坐位上,屈膝90°以上,足可向后滑动;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踝能背屈 出现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手臂可触及腰骶部 出现相对独立于共同运动的活动:肘时,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可举过头 侧捏和松开拇意的小范围伸 Ⅳ 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肌张力逐渐屈90°的条件下,前臂可旋前、旋后;指,手指有半随可作球状和圆柱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 健腿站立,病腿要先屈膝,后伸髋;伸膝情况踝可背屈 Ⅴ 恢复,有分离精细运动 伸时,肩可外展90°;肩前屈30°-90°状抓握,手指同运动接近正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所有抓握均能完确性比健侧差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抬起该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可伸直膝内外旋下肢,合并足内外翻 Ⅵ 常水平 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秒) 成,但速度和准Ⅰ 无任何运动

Ⅱ 患肢开始出现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合反应和协同运动 Ⅲ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痉挛达高峰

Ⅳ 开始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出现部分分离动作 Ⅴ 出现难度较大的分离动作的组合 Ⅵ 运动协调和速度均接近正常

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

姓名 科室 项目 性别 年龄 病历号 病房/床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临 床 诊 断 判定 侧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序体号位 1 2 3 4 不充分(无) 联合反应(胸大肌) 放于近耳处(屈肌联带运动型)。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胸大肌是否收缩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伸到对侧腰部”,触知胸大肌收缩 充分(有) 仰 卧 随意收缩( 不充分(无) 位 胸大肌)伸肌联带运动充分(有) 开始肢位:同1。检查动作:用与2相同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动到的部位(伸肌联带运动) 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侧腰部(使肘尽量伸展,前臂旋前,伸肌联带运动型)。检查动作: 不充分 充分 不可能 耳-乳头 乳头-脐 脐以下 完全伸展 不可能 不充分 0-脐 脐-乳头 坐位 屈肌联带运动 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察指尖到达的部位 5 将手转于背后,观察手充 分 乳头以上 与耳同高 不可能 不充分 充 分 部分分离运动是否达到背部脊柱正中线附近5cm以内,注意躯干不要有大的移动 达到体侧 过体侧但不充分 距脊柱5cm以内 不可能 6 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注意屈肘不超过 不充分 充分 部分分离运动 部分7 分离运动 20°,肩关节的水平内收,外展保持在±10°以内) 30-55° 60-90° 肘不靠体侧 屈肘,前臂旋前(手掌向下)。将肘紧靠体侧不要离开(靠不上者不合格),肘屈曲保持在90°±10°的范围内 不充靠体侧但前臂旋前 前臂可保持中立位 分 可旋前5-45° 充分 旋前5-45° 旋前90° 不可能 分8 坐位 离运动 伸肘位,将上肢向侧方水平外展。注意上肢水平屈曲不得超出20°,屈肘不超出20° 不5-25° 30-55° 60-85° 90° 0-85° 90-125° 130-155° 充分 充分 不分9 离运动 上肢上举,肘弯曲不超过20°,尽量从前方上举,上肢向侧方外展不超过30° 充分 充分 160-175° 180° 不能向前方上分10 离运动 肘伸展位,肩屈曲,前臂旋后(手掌向上),肘弯曲不超过20°,肩关节屈曲超过60° 不提 能上提但前臂旋前 能保持中立位 充分 充分 需指尖触肩做快速上举动作,测量反复10次速11 度检所需时间。上举时,屈肘不超过20°,肩关节屈曲130°以上(先测所需时间为健侧的1.5倍以下为充分 充分 时间 不充旋后5-45° 旋后50-85° 旋后90° 健侧 患侧 健侧2倍以上 秒 秒 秒 秒 秒 秒 查 量健侧)。判定:患侧分 健侧1.5-2倍 健侧1.5倍以下 姓名 科室 序号 体位 项目 性别 病床 年龄 临床诊断 住院号 检查日期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判定 ____侧 月日 月 日 月 日 将健侧下肢稍外展,对抗徒手阻力将使仰1 卧位 联合反应 充分(有) 令患侧下肢内收,触知内收肌群的收缩 不充分(无) 下肢内收。观察患侧下肢有无内收动作或内收肌群收缩(Raimiste现象) 不充分(无) 仰2 卧位 随意收缩 伸 充分(有) 开始肢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令“伸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伸膝程度 可能 不可能 不充分 充分 开始肢位:髋伸展(0-20°) 观察动作:令“屈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其程度 可能 不充分 45-85° 5-40° 45-25° 20-5° 0° 90-50° 仰3 卧位 肌共同运动 屈肌共同不可能 仰4 卧位 运动 在膝关节伸展状态下髋屈曲,观察髋关部仰5 卧位 分分离运动 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不得超过20° 不充分 充分 90°- 不可能 5-25° 30-45° 充分 开始肢位;坐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使脚在地板上滑动,同时屈膝100°以上,要使髋关节保持屈曲60-90°,足跟不得离开50°- 部分6 坐分运位 离 不可能 (不充分) 可能 (充分) 动 地面 部分7 坐分运动 仰8 卧位 分离运动 取髋、膝伸展位作踝关节背屈的动作 不 充分 充分 足跟着地使踝关节背屈,背屈5°以上为充分 位 离不可能 (不充分) 可能 (充分) 不可能 可能, 但在跖屈范围内 背屈5°以上 不可能 不 可能, 但在跖屈范围内 背屈5°以上 不可能 不 内旋5-15° 分9 坐离动 位 运观察踝关节有无背屈动作及其程度,髋关节屈曲60-90°,膝屈曲不超过20° 充分 充分 分10 坐离动 位 运取屈膝位,观察髋关节内旋角度,髋关节屈曲60-90°,使大腿保持水平,屈膝90±10° 检查同10的动作,取屈膝位,髋关节从中间位内旋10次, 充分 充分 内旋20°- 健侧 患侧 健侧的2倍以上 速11 坐度位 测 需 时 间 不 定 记录所需时间(内旋要在20°以上,其他条件与检查10相同),先测健侧 充 分 充分 健侧的1.5-2倍 健侧的1.5倍 以下 姓名 科室 序号 体位 项目 性别 病床 年龄 住院号 检查日期 临床诊断 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判定 ____侧 月日 月 日 月 日 将健侧下肢稍外展,对抗徒手阻力将使仰1 卧位 联合反应 充分(有) 令患侧下肢内收,触知内收肌群的收缩 不充分(无) 下肢内收。观察患侧下肢有无内收动作或内收肌群收缩(Raimiste现象) 不充分(无) 仰2 卧位 随意收缩 伸 充分(有) 开始肢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令“伸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伸膝程度 可能 不可能 不充分 充分 开始肢位:髋伸展(0-20°) 观察动作:令“屈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其程度 可能 不充分 充分 在膝关节伸展状态下髋屈曲,观察髋关45-85° 90°- 5-40° 45-25° 20-5° 0° 90-50° 仰3 卧位 肌共同运动 屈不可能 仰4 卧位 肌共同运动 不可能 不充分 充分 30-45° 5-25° 部仰5 卧位 分分离运动 节屈曲角度。膝关节屈曲不得超过20° 50°- 序号 体项位 目 部分坐分运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 开始肢位;坐位屈膝90° 检查动作:使脚在地板上滑动,同时屈膝100°以上,要使髋关节保持屈曲60-90°,足跟不得离开判定 ___侧 不可能 (不充分) 6 位 离可能 (充分) 动 地面 部分7 坐分运动 仰8 卧位 分离运动 取髋、膝伸展位作踝关节背屈的动作 不 充分 充分 足跟着地使踝关节背屈,背屈5°以上为充分 位 离 不可能 (不充分) 可能 (充分) 不可能 可能, 但在跖屈范围内 背屈5°以上 不可能 不 充分 充分 可能, 但在跖屈范围内 背屈5°以上 不可能 不 充分 充分 内旋5-15° 分9 坐离动 位 运观察踝关节有无背屈动作及其程度,髋关节屈曲60-90°,膝屈曲不超过20° 分10 坐离动 位 运取屈膝位,观察髋关节内旋角度,髋关节屈曲60-90°,使大腿保持水平,屈膝90±10° 内旋20°- 健侧 患侧 健侧的2倍以上 健侧的1.5-2倍 健侧的1.5倍 以下 检查同10的动作,速11 坐度定 位 测取屈膝位,髋关节从中间位内旋10次,记录所需时间(内旋要在20°以上,其他条件与检查10相同),先测健侧 需 时 间 不 充 分 充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