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学段学科 章节 河北省深州市乔家屯乡东彭家庄小学 《坐井观天》 小学语文 第五单元第一课 教师姓名 教材版本 年级 刘杰 人教版 二年级 知识与技能:理解 “井沿”“无边无际”两个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的特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粗读到细读,层层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想象力,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学生对事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可以从故事中明白所蕴含的道理。但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学情分析 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的看问题的方式,常常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因此,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讲授法:引导学生认识生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教学法:利用角色扮演,活跃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教学方法 此来回顾文章,更好的理解课文寓意。 讨论法: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坐井观天》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视频播放《小跳蛙》 师:视频中有一只快乐的小青蛙,它生活在池塘里,我们在一年级课本中也讲到一只帮助禾苗不生病,做了不少好事情的小青蛙,它生活在哪里? 生:稻田里。 师:非常棒,记得真清楚。今天我们讲到的这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同学们齐读标题——坐井观天。(解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一)、回顾字词,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字词,下面我要考考同学们,看谁能把字词
- 2 -
树上的苹果都摘下来?(个别提问) (二)、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师:同学们字词掌握的很准确,要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注意理解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谁和谁在哪里干什么? (三)、巡视课堂,学生反馈。 师:我看到同学们标注的段落都很清晰,一共是七个自然段。请同学回答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过渡: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四)、引入“沿“字的认知。 师: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呢?讲解 “沿”。
- 3 -
三、细读课文,朗读对话体会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同学们读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2、同学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学习第一次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次对话,谁想读一读? 指导朗读。要读出青蛙问话的语气,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学习第二次对话: 3、师: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真精彩,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次对话。
- 4 -
看看小鸟和青蛙又说了什么?(谁来读?) (1)大话是什么话?你说过大话吗?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 (2)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天有多大?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生字,“际”。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就是形容天很大很大,没有边,范围十分广阔)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无边无际的——)。 教师引读:天真是无边无际,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无边无际的(草原、大海、沙漠)。 (3)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天空、宇宙) 这些都是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呢! 学习第三次对话:
- 5 -
4、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到底是谁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1)谁来读一读?真不错,青蛙为什么笑了?它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他是多么的无知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小鸟为什么笑了?是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让我们来读一读。 (2)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小鸟去过很多地方,青蛙只在井里呆着。 师:非常好,因为他们所在的位置限制了它们的眼界,所以人们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眼界狭小,看东西看不到全貌,见识短浅的人。 5、以提问的方式回顾小结。青蛙和小鸟因为天有多大的事争论起来,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眼界狭小,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全面,要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会
- 6 -
有更多的收获的。 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象力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以为是自己对了,要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它会看到什么?它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下课同学们互相交流,老师会请同学们来展示你们讨论的成果。【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结束语:老师希望同学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多观察、多思考,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教学反思 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的品味语言,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 7 -
1、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个别学生小动作较多,影响听课效果。我采取视频导入,课件中播放图片,分角色朗读,现场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吸引课堂注意力。 2、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对话。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孩子自由朗读的时间有限,今后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3、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应引导孩子区分说“大话”与“说谎”的区别,联系实际把握词语意思。 4、在第三次对话中,通过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
- 8 -
个“笑”。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
- 9 -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