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复习1.2练习题

高三复习1.2练习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必考部分 第1章 第2讲

(二)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A.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 B.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C.观察风向,顺风撤离

D.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其速度慢且反应不充分,故A项错;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应向地势高的地方、逆风跑,B、C项均错;D项,纯碱水可以吸收氯气,正确。

答案: D

2.牙齿洁白,人人喜欢。将漂白剂沾到牙套上,牙齿咬住牙套可使牙齿变得洁白。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可作为牙齿漂白剂的是( )

A.Cl2 C.Na2O2

B.HNO3 D.H2O2

解析: 稀HNO3无漂白性;Cl2、Na2O2、H2O2的水溶液均有漂白作用,但氯水有毒,Na2O2的溶液有强腐蚀性。

答案: D

3.下列物质,能因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干燥的Cl2 ②Na2O2 ③NaClO ④活性炭 ⑤HClO ⑥SO2 A.除①以外 C.①②③⑤

B.除③以外 D.全部可以

解析: ④为吸附脱色,⑥为SO2与品红溶液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 C

4.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是( )

①氯水 ②氯酸钾 ③氯化钠 ④四氯化碳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1

解析: 凡含有Cl的物质,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①中由于Cl2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可电离出Cl;②中KClO3溶于水后发生电离:KClO3===K+ClO3,故KClO3只含有ClO3而无Cl;③中NaCl是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能电离出Cl;④中CCl4不溶于水,更不能电离出Cl。

答案: C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氯水放置数天后,氯气挥发出去,氯水变成水

解析: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项错;漂白粉是利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而明矾净水原理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吸附

光照

杂质,B项错;氯水放置过程中因2HClO=====2HCl+O2↑造成Cl2+H2OHCl+HClO平衡正移,最终Cl2全部转化为HCl,氯水变成稀盐酸。

答案: C

6.用经Cl2消毒的自来水配制下列溶液:①Na2SO3;②KI;③AlCl3;④FeCl2;⑤AgNO3;⑥稀盐酸,发现部分药品变质,它们是( )

A.①②④⑤ C.①②④

B.①②③④ D.③⑥

解析: 用Cl2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盐酸和氧化剂HClO,Cl能使Ag沉淀,HClO能将SO32、Fe2、I等氧化。

答案: A

7.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有以下几种溶液,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 )

①浓硫酸 ②NaOH溶液 ③H2O ④饱和氯化钠溶液 A.①③ C.②③

B.①② D.②④

解析: 先判断A处通入的Cl2是否带有水蒸气,根据打开B阀后,C处的红布条逐渐褪色,说明A处通入的Cl2为潮湿的,潮湿的Cl2在关闭B阀时通过了D瓶,看不到C试管中红色布条有明显变化,说明D瓶吸收了Cl2或吸收了Cl2中的水蒸气。

答案: B

2

8.(2010·11苏北四市调研)向盛有Cl2的三个集气瓶甲、乙、丙中各注入下列液体中的一种,经过振荡,现象如下图所示,则甲、乙、丙中注入的液体分别是( )

A.①②③ C.③②①

B.②①③ D.①③②

解析: 甲中气体和溶液都无色,说明不存在氯气,是加NaOH溶液;乙中气体无色且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说明不存在氯气且溶液中生成了白色沉淀,是加AgNO3溶液;丙中气体和溶液都呈浅黄绿色,说明存在氯气分子,是加水。

答案: B

9.“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擦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解析: 该实验是课本实验的改进,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目的——减少污染。看似繁杂,考查的知识却较简单,利用排除法,钠在Cl2中燃烧时火焰为黄色,苍白色火焰是H2在Cl2中燃烧的现象。

答案: C

10.已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32>I>Br。向NaBr、NaI、Na2SO3的混合溶

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NaCl

B.NaCl、NaBr、Na2SO4 D.NaCl、NaI、Na2SO4

C.NaCl、Na2SO4、I2

解析: 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SO32>I>Br,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氯气,理论上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其先后顺序为:①Na2SO3+Cl2+H2O===Na2SO4+2HCl;

3

②2NaI+Cl2===2NaCl+I2;③2NaBr+Cl2===2NaCl+Br2,将溶液加热时溴易挥发,固体灼氯气的量不确定,可参照四个选项来选:A项只有NaCl不对;C项有I2,不对;D项有NaI而无NaBr,不对。

答案: B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水、SO2、活性炭的漂白或脱色原理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能使品红褪色 B.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立即褪去

烧时碘易升华,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NaCl、Na2SO4,可能有NaBr、NaI。此题中

C.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同时通入同一烧杯的水中,然后将红色布条浸入其中,布条褪色

D.经Cl2和SO2漂白的物质,日久都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解析: 氯水、SO2、活性炭均能使品红褪色;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稀硫酸:SO2+Cl2+2H2O===H2SO4+2HCl,二者的漂白性都消失了;Cl2的漂白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是不可逆的,经Cl2漂白过的物质不能恢复原来颜色。

答案: A

1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解析: A项: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与稀盐酸不反应,该项说法错误;B项:应发生了取代反应;C项:应生成棕黄色的烟。

答案: D

4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3.(12分)工业上用Cl2和碱制漂白粉、漂粉精及漂白液。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工业上将氯气制成漂粉精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制漂粉精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________。

A.生石灰 C.NaOH

B.漂白粉 D.Na2SO3

(3)写出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漂白粉+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________反应。

漂白粉+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________反应。

(4)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填编号)。

①HCl ②O2 ③CO2 ④H2O(气)

答案: (1)漂粉精比HClO(Cl2)稳定,且便于贮存和运输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2)B (3)Ca(ClO)2+2HCl===CaCl2+2HClO 复分解 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氧化还原 (4)①③④

14.(10分)某学生往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稀H2SO4;E.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⑤蓝色(提示:I2+2OH===I+IO+H2O)

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①→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④→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解析: 与Cl2和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I2在NaOH溶液中能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I和NaIO、H2O;NaI和NaIO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

答案: (1)A→E→B→C→D (2)2I+Cl2===2Cl+I2 (3)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4)I2+2OH===I+IO+H2O (5)I+IO+2H===I2+H2O

15.(10分)某学生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看,这套设计还存在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

答案: (1)比较Cl2与HClO的漂白性(或验证Cl2是否有漂白性) (2)干燥Cl2气体(或吸收A气体中的水) B中布条不褪色,C中布条褪色 (3)Cl2污染空气,使生物中毒

所选尾气处理装置如下图

16.(10分)已知A、B、D、E四种物质中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D为气体单质,E为黑色粉末,在右图转化中E均起催化作用(某些产物已略去)

MnO2

(提示:2KClO3=====△2KCl+3O2↑)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B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A与浓盐酸反应可得黄绿色气体单质X,气体X能与溶液B反应,生成气体D,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3)某同学用下列装置检验X的性质。

①Ⅰ图中褪色的是________(填a或b),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Cu丝换成铁丝,做Ⅱ实验,结果也能点燃,你认为铁丝也可点燃的理由是________。 a.铁与铜都是金属元素 c.铁的密度比铜小

b.铁的熔点也比铜高 d.铁的金属性比铜强

解析: 由提示及题意知A为KClO3、B为H2O2、D为O2、E为MnO2,它们均含有氧元素。

·······答案: (1)KClO3 H·O ·O ·H

····(2)Cl2+H2O2===2HCl+O2

(3)①b Cl2+2OH===Cl+ClO+H2O ②d

17.(10分)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方法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 溶液中 实验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淀粉-KI试纸变蓝色 结论 氯水中含有Cl2 +-

④ 氯水中含有H (1)实验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

7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氯水中含有Cl (2)溶液褪色 有气泡冒出

(3)取一片淀粉-KI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

(4)a.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

b.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若溶液重新显红色,证明是H的中和作用引起的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