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同学在《 我的家乡》 作文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完成1~3题。
1.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2.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3.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连片的水稻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降水较少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D.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5.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改造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6—8题。 6、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7、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8、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年降水量减蒸发量)分布图,回答问题9—11题.
9、从图中可以判断( )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10、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11、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主要来自( ) A.黄河上游 B.黄土高原 C.地上河河床 D.渤海海底 13.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 A.耕地面积减少
B.地下水位下降
C.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 D.鸟类栖息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四川西部的攀枝花是解放后依靠丰富的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读图完成14~16题。
14.该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A.铁矿储量大,矿产组合好 C.临近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B.在两河交汇处,航运便利 D.接近钢铁产品的消费市场
15.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 A.带动第一、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C.促进人口迁移和民族团结
B.推动钢铁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D.促进社会治安的改善
16.伴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应克服的主要问题是( ) A.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 B.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C.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 D.水资源不足问题 二、综合题
17、读“世界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A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主要分布______洲和_______洲。 (2)图中D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其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 (3)B森林类型在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在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 (4)目前,世界上破坏最严重的森林类型为___________。
18. 读“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
(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 ,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 。(3分)
(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 ,原因是 。(2分)
(3)当北京敲响2005 年元旦钟声时,甲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要求写出年、月、日、时,下同),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丙三角洲地区的区时为 。(3分)
(4)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6分) 19、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A地区的名称是_________,该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山脉,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洋流),它对A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
(4)A地区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________,这种资源如果遭到破坏,将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我们应把________放在首位。
(5)E地区名称是__________,F城市名称是__________,其职能主要是___________。
20.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1)试述波河流域图所示地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述波河流域的水系特征。
(3)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
(4)对波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9 A 2 D 10 C 3 D 11 A 4 C 12 A 5 B 13 B 6 A 14 A 7 D 15 B 8 D 16 C 二、17、(1)亚寒带针叶林;亚;北美; (2)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巴西; (3)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热带雨林
18.(1)都位于大河入海口 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 (2)乙 因为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90°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是120° (3)2004年12月31日18时 2005年1月1日0时 2004年12月31日10时 (4)见下表: 共同优势 甲 乙 丙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产高 以种植水稻和亚热带水果为主。资金、技术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高 以生产长绒棉闻名。光照条件主要不好,由于降水集中在冬季,所同特点 以夏季需引水灌溉 19、(1)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
(2)安第斯;阻挡从东部海洋进入的东南信风,增加A地降水; (3)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
(4)热带雨林;生态平衡破坏、物种减少、大气含氧量下降、自然灾害发多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保护;
(5)巴西高原;巴西利亚;行政首都 20.(1)沿河分布;沿海分布。
(2)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支流众多,基本呈南北对称分布;流域面积较大;干、支流河床比降大。
(3)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冬春季节,大部分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波河(发源于亚平宁山脉的支流)得到雨水补给,径流丰富。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4)在中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下游地区开挖新入海河道;切实有效保护上游山区的植被;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在上游配合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
电;提高流域的开放度;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