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 嚣 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但在教师的 发展问题上,很多人认为音乐教师的发展在于外部力量, 如音乐师范学校、职后培训机构等,忽略了教师的“育己” 问题。笔者认为,在当今这个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性提 升的时代,音乐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主体价值的实现, 才是音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 音乐 毒专壁上 自主发展的熏要性 音乐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指在没有外在行政 命令和群体意识的前提下,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发展 意识和动力。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与研究设计,使教学能 力不断提高,音乐文化底蕴拓宽加深,从而不断地向更高 层次发展,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最终目的。从教育学意义上 来看,音乐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 机制,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目标直接指向音乐教师 专业发展。 二、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以弘扬人 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教师自觉、主动的发 展,它有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成为世 界的主宰者,而且还有自我意识,能把自身作为认识和改 造的对象,并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人能成为“主体”,掌 握自己的命运,成为自己的主人。在实践活动中,人能通 过理性的思考,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与自 我发展。哲学理论告诉我们,自主性是人的本质特性。所 以,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应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使其自 主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使专业发展成为可能。 2心理学基础 现代心理学把学习者认识到并形成如何控制认知学 习这一心理机制,称为元认知。这是个体对自己认知的加 工过程,即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音 乐教师作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具有确定的自我概念、较明 确的自我意识,为其自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认知基 础。按照成人的特点,教师的元认知已可以达到内控和自 动化,多能自觉灵活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对情绪、兴趣做 出有目的的调控,使注意力维持在一定的活动上,有效地 控制活动进程,这一心理学基础使得音乐教师的专业自 主发展成为可能。但同时,音乐教师的元认知水平又因年 龄及个体的变化而具有差异性,所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元 认知水平,采用自主发展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1.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现实的需要 新~轮基础音乐课程改革把音乐教师推向了一个新 的层面,希望他们既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 ●白彩霞 教育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具有丰富音乐 知识的音乐理论家。《新课程标;隹》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 的实施,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培训模式提出了挑战性课 题。依现行教学计划(大纲)培养出来音乐教育师资,在教 育理念、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都难以适应九 年义务教育阶段四个教学领域的教学要求。拥有专业自 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音乐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 足,主动去弥补和提高,给自己定下合适的目标,并不断地 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和成长过程,以便更快地适应时代 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2.音乐教师个体发展的实践需要 音乐教师个体间具有差异性。生活背景、性格特点、 认知风格、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个体对音乐的体 验、感受和理解势必存在差异。专业自主发展能使教师根 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需要,自主地确定学习的目标、内 容、方式,使之在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与教学风 格,积极性、主动性和差异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求 异思维,培养创新观念与创造能力,以及独立的人格,发展 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变接 受学习为探索学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 就迫使教师在专业上自主发展。 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不仅是新一轮基础音乐课程 改革的现实需要,而且是音乐教师个体发展的实践需要, 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对音乐教师的必然要求。因此,在 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上的自主发展意义 重大而且深远。 (作者单位: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