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为NP,(S)VP”构式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作为NP,(S)VP”构式分析

作者:易正中

来源:《云梦学刊》 2014年第3期

易正中

(天津外国语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 天津 300204)

摘 要:“作为NP,(S)VP”构式表达的是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某种预期;构式中的“NP”与“VP”之间存在着相对固定的联系;该构式具有主观性、能产性等特点。

关键词:“作为”;介词;构式;预期信息;理想化认知模型

中图分类号:H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4)03-0131-05

引言

“作为”是现代汉语里的常用词,既可以作名词和动词,也可以作介词。“作为”用作介词最早出现在翻译西方语言的译文中,如:“托尔斯泰作为一个预言家,发见了挽救人类的新药,那是很可笑的。”(见《瞿秋白文集》二,第1220页,1933年)后来,介词“作为”的用法逐渐流行开来。[1]吕叔湘(1952)最早对“作为”的这种用法进行了研究,并称之为“副动词”[2];常新(1988)仍把“作为”的这类用法当作动词[3],吴慧颖则认为是介词[1];陈淑梅(1999)对“作为”的动词用法和介词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将其用法进行了格式化[4];王珏对“作为”的语法化历程进行了探讨[5];芜菘(2011)对“作为”的介词用法及其所构成的“包含关系句”进行了探讨[6]。

我们认为介词“作为”的用法比较单一,基本上可以用构式“作为NP,(S)VP”来概括。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作为NP,(S)VP”这一构式句法特征、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能更好地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一、构式“作为NP,(S)VP”的句法分析

(一)从构成成分来看,“作为NP,(S)VP”构式由固定部分“作为”和可替换部分“NP”、“S”和“VP”构成,其中“NP”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S”由名词或代词充当,“VP”由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NP”与“S”大多为上位词和下位词的关系或同位语关系,“S”与“VP”大多为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例如:

(1)作为妻子,作为医生,她都没有尽到责任。

(2)作为领导,我能闭着眼睛装瞎子吗?

(3)作为一个教书的行家,她从心里佩服这位老朋友。

(4)我作为负有全权的工程师绝不会分辨不清皱纹和裂痕!”

例(1)中,“NP”由名词“妻子”和“医生”充当,“S”由代词“她”充当,“VP”有动词短语“都没有尽到责任”充当。例(2)中,“NP”、“S”和“VP”分别由名词“领导”、代词“我”和动词短语“能闭着眼睛状瞎子吗”充当。例(3)中,“NP”、“S”和“VP”分别由名词短语“一个教书的行家”、代词“她”和动词短语“从心里佩服这位老朋友”充当。

例(4)中,“S”的位置与前面的例句有所不同,它出现在介词“作为”的前面。以上四个例句中的“NP”与“S”均为上下位词的关系,“S”和“VP”均为“施事”与“动作”的关系。

有时,构式中的“作为”可以与“来说”、“来讲”搭配使用,形成“作为NP来说,(S)VP”等变化形式。例如:

(5)对于舞蹈,我并不懂,可是作为一个观众来讲,我也不忍再去刺伤她的心。

(6)当然,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

例(5)中,“作为”与“来讲”搭配使用,构成“作为NP来讲”格式;例(6)中,“作为”与“来说”搭配使用,构成“作为NP来说”格式。

(二)从句法结构来看,“作为NP”用于句首,充当句子的状语;“(S)VP”为句子的主干部分,多由主谓短语充当;“作为NP”多用来强调“S”的某种身份等特征。例如:

(7)作为唯一的外国记者,您还得到了有关我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资料。

(8)而洪嘉,作为领导机构的一名干部,她也采取这种方式,他没想到。

(9)当然,作为本地的土生土长的区县干部,对当地的一些倾巢出动的革命家庭,是了如指掌的。

(10)不过,作为一个领导人,到一个地方,首先取得感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例(7)、(8)中,主语“S”分别由“您”和“她”充当,“唯一的外国记者”为句中

“您”的身份,“领导机构的一名干部”为句中“她”的身份;例(9)、(10)中,主语“S”省略了,“NP”分别由名词短语“本地的土生土长的区县干部”、“一个领导人”充当。

二、“作为NP,(S)VP”的语义分析

(一)构式中“NP”的语义特征

构式中的“NP”绝大多数由表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NP”可以表示人的某种职业,例如:

(11)作为一个油画家,要追求这样的风格,那是无可奈何的事。

(12)作为老渔民,他深知单船搞架子大搬家,这要付出多大的辛苦和担多么大的风险!

(13)他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医生,能为北伐军将士解除伤病之苦,心里颇有几分宽慰,工作得很起劲。

(14)作为酒吧女招待、舞娘,遭男人摸摸捏捏也是常有的事儿,这样小费收入高,有可能是薪水收入的两到三倍,可轮到黎小玲身上,她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承受不了,她毕竟是只有十七岁的少女,做酒吧女招待已是她本人做出最大的牺牲了。

例(11)~(14)中,“画家”、“老渔民”、“医生”和“酒吧女招待、舞娘”都为名词,都表示某种职业。

构式中的“NP”也可以表示某种职务。例如:

(15)作为军事指挥员,他要肩负起扭转败局的责任,坚决主张继续取浏阳攻长沙。

(16)作为两条船的党小组长,眼前的这一切,自然都挂在他的心上。

(17)当前兴办水利的问题迫在眉睫,会上两种方案议而未决,作为党委书记,他深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18)是的,当时作为一个公社的党委书记,他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向父老乡亲们描绘过丰衣足食的美景。

例(15)~(18)中,“军事指挥员”、“党小组长”、“党委书记”和“公社党委书记”都由表示人物职务的名词充当。

构式中的“NP”也可以表示人的其它身份。例如:

(19)我们作为一个党员,不能只有个人的决心,还要发动周围的每一个人,团结起来,和我们一起干!

(20)作为肖武斌政治上和生活上的伴侣,她为自己没有能够帮助好丈夫而惭愧,而内疚。

(21)作为女性,我敢说,虽然我身处于女性的环境,但我对于她们构成的境界是隔膜的。

(22)作为妻子和母亲,玉冬支持县长丈夫的工作,照顾体贴他的生活,不仅是她亲生孩子的多情的妈妈,也是他前妻遗子的慈爱的后母,她从没有为家务琐事和他发生过龃龉和纠纷,从而使他能把身心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又是刘成仁非常满意和感激的。

例(19)中,“党员”表示“我们”的政治身份;例(20)中,“肖武斌政治上和生活上的伴侣”表示“她”的政治身份和家庭身份;例(21)中,“女性”表示文中“我”的性别特征;例(19)中,“妻子和母亲”是王冬在家庭中的身份。

另外,构式中的“NP”也可以由不表人的名词充当。例如:

(23)作为商业部门来说,支援工业生产是义不容辞的。

(24)作为军事要地,疗养院立即封闭,所有病员被赶下山来……

例(23)、(24)中,“商业部门”和“军事要地”由表示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等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本文主要考察由表示人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NP”的情形。

(二)“作为NP,(S)VP”的构式义

“预期是对未知事物的推测和判断,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参见易正中,2013)[7]预期不仅对人们的决策与行动起着重大作用,还对人类语言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Heine(1991)等认为,预期是是一种与人的认识、观念相联系的抽象世界,通常与一定的社会常规、言谈时间中说听双方的知识状态以及特定的话语语境密切相关。吴福祥(2004)认为,从言谈者的角度来看,话语传递的信息有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等三种类型。[8]Dahl(2000)认为三类信息的信息量大小不同,反预期信息的信息量最大,中性信息次之,预期信息的信息量最小。从表达手段来看,预期信息可以用副词来标记

(如“果然”),也可以通过小句来标记(如“我说什么来着”),还可以通过特定的构式来标记(如“N就是N”)。

构式“作为NP,(S)VP”中的“NP”与“VP”存在着紧密的联系,“NP”往往表示某种身份,而这种身份对“VP”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作为NP,(S)VP”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表达对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某种预期以及这种预期的实现情况。

首先,“作为NP,(S)VP”可以表达对某种身份的人在义务和责任方面的预期。构式中“NP”大多表示人的职业、职务等身份,“VP”往往表示具有这种身份的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职责。例如:

(25)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反映问题,而且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6)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充分地掌握、接受这种优秀的成果,要挖掘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当中的那些积极的东西。

(27)作为领导者,要积极鼓励被领导者健康兴趣的发展,特别是培养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成为推动他们积极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

(28)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总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同党站在一起,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党不犯或少犯错误,有效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怕犯错误,同党离心离德。

例(25)中,“反映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也是人们对具有“人大代表”身份的人的预期。例(26)主要强调“作家”应尽的职责,或者说表达对“作家”职责的预期,即“要积极充分地掌握、接受这种优秀的成果,要挖掘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中的那些积极的东西”。例(27)表达的是对“领导者”职责的预期,即“鼓励被领导者健康兴趣的发展,特别是培养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等。例(28)主要表达的是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或者说预期,即“同党站在一起,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党不犯或少犯错误,有效地为人民服务”等。

其次,“作为NP,(S)VP”可以表达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在履行其义务和责任、达成预期方面的情况。例如:

(29)特别是作为先锋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一路挺进,所向披靡。

(30)郭沫若作为文协的一个领导人,带领大家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

(31)作为母亲,陈爱珠含辛茹苦,把年幼丧父的茅盾兄弟俩抚育成人。

(32)作为北京加速器土建管理专家和负责人,张百发已做了许多实际工作,还要为最后建成加速器继续工作。

例(29)主要强调“叶挺独立团”完成了其“先锋”使命、满足了人们对“先锋”的预期,即“英勇善战,一路挺进,所向披靡”。例(30)主要表达郭沫若履行了“文协的一个领导人”职责,例(31)主要强调陈爱珠尽到了“母亲”的义务和责任(即“把年幼丧父的茅盾兄弟俩抚育成人”),例(32)主要强调“张百发”履行了“北京加速器土建管理专家和负责人”的职责。

第三,“作为NP,(S)VP”可以表达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其它特点或者局限等。例如:

(33)作为学生,叶惠方的身上有林巧稚的许多烙印。

(34)作为一个孤儿,宋琳显然拥有异乎常人的恋母情结。

(35)徐悲鸿作为一个青年画家,他也不可能有一个考虑得很成熟的方案。

(36)因为“五四”时,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精神的革命战士,他不可能在思想体系上从宗教迷信中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

例(33)、(34)分别表达叶惠方作为学生的某个特点、宋琳作为孤儿的某些特点;例

(35)、(36)分别突出“青年画家”和“具有强烈反帝反封建精神的革命战士”的某些局限。

另外,“作为NP(S)VP”可以表达某人行为不符合其身份、违背预期的情况,这时,一般要用反问句来表达对这些特点的质疑。例如:

(37)你作为一个院长,怎么连这都不懂?

(38)作为要求入党的人,哪有不关心党组织对自己的态度的?

(39)作为一个战士,有什么能比让敌人白白跑掉更觉得可耻呢?

(40)但是,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光具有这“怜悯之心”就够了吗,就能持之以恒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保卫祖国的重任吗?

例(37)~(40)均以反问句的形式表达对“NP”的预期:“NP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

三、“作为NP,(S)VP”的语用特征

芜淞(2011)认为,由介词“作为”引导的句式在语用方面有三个特点:1)逻辑性;2)归类性;3)对比性。[6]我们认为,“作为NP,(S)VP”构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为NP,(S)VP”构式具有主观性的一面。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又具有消极的一面,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进入“作为NP,(S)VP”构式的“NP”同样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特定的语境往往只能激活其中的一个方面;至于用“作为NP,(S)VP”表达“NP”的哪方面的特点则取决于说话人对“NP”的认识和态度。例如:

(41)作为女人,张旭朴素、淡雅,宛若一朵幽幽的紫丁香,以独具的韵致与清香释放着万种风情。

(42)作为女人,我很可怜很同情这个女工,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命运,她的一生是不幸的。

(43)作为女人,或更具体一点说,作为妻子,就有天生的责任去哑忍,或排解这一切的生活纷扰和人情瓜葛。

(44)肖华曾经以牺牲和奉献的方式去帮助张艺谋,作为女人,她满足于做一位温柔顺从的妻子,她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理想、希望都维系在她所信赖的男人身上,她帮助她的男人建立起一个世界,并把它当作自己的世界。

例(41)、(42)表达的是“女人”积极、正面的特点,而例(43)、(44)表达的是“女人”消极、负面的特点。不同的人可以利用这一构式表达“女人”不同的侧面,可见,这一构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第二,“作为NP,(S)VP”构式具有表达多样性、灵活性、能产性等特点。一方面,如上文所述,由于事物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即使“NP”指的是同一类人或同一类事物,也可以用“作为NP,(S)VP”这一构式来表达其不同侧面、不同特点。另一方面,进入构式的“NP”灵活多样,既可以表事,也可以表物;既可以指具体事物,也可以指抽象事物,所以这一构式可以用于表达说话人对各种人或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例如:

(45)作为艺术家,应当从事物中去发现具有代表性的东西。

(46)事实上,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47)作为必然趋势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形式,在普遍性形式里边就包含有必然的秩序在内。

(48)作为综合经济部门的财政,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的职能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例(45)~(48)中,“NP”分别由“艺术家”、“人口众多的大国”、“必然趋势的规律”和“综合经济部门的财政”等表不同事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可见,这一构式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表达各种各样的人或事物。

四、“作为NP,(S)VP”的形成机制和动因

Lakoff在体验哲学和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模型”(Cognitive Model)理论(简称CM理论)和“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认知模型就是人们在认识事体、理解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由概念及其间的相对固定的联系构成。”[9]“所谓ICM,就是指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a complex structured whole, a gestalt),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参见王寅,2011)[9]

“作为NP,(S)VP”构式建立在“理性化认知模型”之上。人们根据知识和经验对构式中“NP”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形成一定的认识,并且根据这种认识对“NP”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为或特征作出某种判断,从而在“NP”和“VP”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联系,例如:人的职业与其职责存在着某种固定的联系——“医生”与“救死扶伤”、“教师”与“教书育人”、“军人”与“保家卫国”等。“NP”和“VP”之间存在相对固定的联系,这是构式“作为NP,(S)VP”形成的重要基础。

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既可能相符合,也可能存在偏差。“理想化认知模型”在实际运作中不一定与客观事实相吻合,它能以不同的程度来适应现实世界。因为“作为NP,(S)VP”构式是“理想化认知模型”,所以它既可以适用于表达“NP”与“VP”一致的情形,也可以适用于表达“NP”与“VP”不一致的情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例如:

(49)作为一个中国的指挥家,扶植中国青年作曲家和中国作品,是自己的天职。

(50)作为国家的主人,有权研究国家政治,有权讨论国家大事。

(51)作为一个中国青年,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是很惭愧的事。

(52)战争情况错综纷繁,作为高级指挥员,事必躬亲,历来效果不好。

例(49)、(50)中,“扶植中国青年作曲家和中国作品”符合“中国的指挥家”的职责,“有权研究国家政治,有权讨论国家大事”符合“国家主人”的权利;例(51)、(52)中,“不了解祖国的历史”、“事必亲躬”与“中国青年”、“高级指挥员”的身份不符。

结语

在历史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的作用下,人们对特定的人或事物形成某种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对其行为、特性等进行判断、评价。“作为NP,(S)VP”构式“NP”与“VP”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固的联系,从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理想化认知模型”。在脱离具体语境的情况下,构式中的“NP”具有多面性、丰富性等特点;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NP”中的某个成员往往只是激活其中的某个或某部分特征,这些被激活的特征既有可能与说话人对“NP”的固有认识相符,也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出入、甚至相反。因此,“作为NP,(S)VP”可以用来表达“NP”与“VP”之间的各种可能性,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吴慧颖.“作为”也是介词[J].淮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2]吕叔湘.“作为”[J].语文学习,1952,(2).

[3]常 新.动词“作为”的陈述对象[J].语文建设,1988,(4).

[4]陈淑梅.“作为”的动词用法和介化用法[J].汉语学习,1999,(4).

[5]王 珏.现代汉语“作为”及其语法化历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6]芜 凇.由介词“作为”构成的包含关系句[J].汉语学习,2011,(3).

[7]易正中.反预期构式“哪里是A,而是B”[J].云梦学刊,2013,(2).

[8]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中国语文,2004,(3).

[9]王 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校对 杨年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