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0 17:36:09) 转载
中西绘画艺术鉴赏论文 自康熙年间,油画首次被法国画家郎世宁带到中国起到如今地球村的时代,对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众说纷纭。对此,林语堂先生又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西洋艺术的精神好像是较为肉体的,较为热情的,更较为充盈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的;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清雅,较为谨饬,由教委与自然相调和。
尼采曾说:“中国艺术是爱美之神爱普罗的艺术,而西洋艺术即为暴君但奥尼细阿斯的艺术。”
画由人为,因此,画的不同,也是人的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这又离不开人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和时代。马克思认为:对艺术的思潮,流派或艺术家,只有从历史的发展中才能认识它产生的原因,判断它的社会价值,从而便于我们批判的借鉴。
中国画最早用于记事,最早的画师也受雇于皇家,转为绘制皇家贵族的肖像或皇宫大事。虽然,以后也出现了民间画家,但不可避免了受到先辈们写诗意识的影响。孰视之,中国画有类似凡.高的画那样抽象。 中国画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造型艺术,就必然有具体表现在人的审美意识在实践的物质活动中,其动机和意图就必借助于既能模拟自然运动规律之道,又适应思维反映规律,现统一而特定的物质外壳的笔墨概念为中介转换因素,以体现其艺术作品。因此中国画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不外是意识对存在的反映,以审美观念在头脑中被改造了意象。以笔墨物质运动的时间摹写转化出可视的艺术形象,否则它就不能反映现实。故“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历代名画记〉)
中国的花价一般都是能师能画的士大夫,而封建统治者则一直坚持“焚书坑儒”,激励压制文人思想,因此,他们只能寄情山水。中国人寄情山水,任何自然的和谐,寄情言情,士大夫情怀多,中国画讲究平和冲淡,天人合一,以及一种禅意,有一种对人心的关怀,很得益于修身养性。由此便渐变出中国的写意绘画。 而西方,虽说感慨事业同样为皇权服务,可是,由于文艺复兴等事件,使人们从文学作评中更加了解自由,渴望自由。画家们不必过于隐藏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因此,画中充盈着艺术家的自我意识。文学与绘画处于不同人之手,使其二者相互影响,而后者受到的影响更甚。这便使得,在某种程度上,西方的绘画跟为丰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形式上。
西方人的生活中心是宗教,因此,早期的油画几乎全部是关于宗教故事,像《圣母加冕》和《岩间圣母》。宗教无非人和欲,所以圣母也是丰满的。中国画中的纤肢柳腰,是不会出现在西方绘画中的。
中西绘画在技术与表现手法上则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孰高孰低无法判断。 中国人长的平面化,因此画也是平面化的;而西方人长的立体化,画也是立体的。中国人追求简单,因此中国画条清丝晰,一目了然;而西方人则追求立体与详尽,因此有话也色彩鲜艳惨烈,图画复杂。
在色彩上,中西差别很大,与其艺术追求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讲究绘画表达人生的境界,而平和中正是中国人最大的追求之一,文人画尤其不会用鲜艳的颜色。虽然也大量使用鲜艳丰富色彩的,比如壁画,但是保存不了那么久,年代太久远了;而西画太过于颜色惨烈,用过艳的色彩刺激人的视觉。相对来讲西方一直讲究具体真实的反映客观环境,卡拉瓦乔对他画苹果上面如实画出虫蛀的洞很是自傲(这并非反映社会生活或者人生境遇,只是如实的描摹现实)。然而色彩表现是中西绘画的共同属性。
技术上,西方化受到科学的影响,而中国画却没有。油画对“光与影”把握得非常棒。西方艺术家东德广的规律,李斯与现代摄影技术中的灯光效果,表现出人的神情,豁亮或暗,而中国人不懂,也不欣赏这种画法,中国画中只有艺术细胞,没有科学的影子。
表现手法上,中国画,画亦是诗,诗亦是画,诗、书、画、印浑然一体,诗、书、画、印水乳交融,使人感到浓厚的文人雅致。中国画全凭“一画”为主体的特定的笔墨运动观,在审美意识的情感和联想活动中,以用笔的力学原理贯通笔墨之道的纵横运动于纸绢的适应性,转化出抽象思维的物质观。为视沉现实有体量特质感的物质运动形式,在情感个性的韵律浑然运行中,按物体结构的形态在空间的扩延性和位置关系,多变性的淋漓附体于艺术形象。于二度空间中以自律的能量,腾跃出三度空间视觉的意识,传到这审美理想的现实,创造出种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是谓“笔墨乾坤”。由于笔墨简约的概括性,即要求其笔墨概念,就是所谓中国画与其艺术实践的概念。因它是中国画借以表现生活,而为之造型传神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建设的要素,以简约压缩的典型概念形势,成为中国画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特殊本质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它,鉴赏它,审美它,把握它和应用它,反映着中国画精神面貌的特征。
中国画是“人化了的自然”之审美理想的心印,是笔墨概念根与自然发于心源,而又超越自然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线结合的表现方法。是情质并发的思想感受。西方绘画则是属于自然科学观法则的条件制约,以镜面反映而毕肖自然的再现。即“镜子为画家之师;你的图画就像一面大镜子中看到的自然\"(《达芬奇轮绘画〉)。所以中西绘画在大自然面前虽然是一律平等,但在表现于再现的差异上,对画中内容所表述的艺术语言形式美有主客观的侧重区别。因此在中西绘画之间,只能是在同属造型艺术的视觉表象上,可“艺无国界”,而实分中西之别的相互理解。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并具有普遍的民族性,反映这本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其影响之大,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与西方绘画构成表现与再现两个绘画体系而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其笔墨概念的高度科学概括性和独立的自主性,也影响着稀饭绘画“现代派”艺术的发展。 左拼右凑,2500字的论文终于完成。中西绘画艺术鉴赏的老师真不是盖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