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版二年级_平移和旋转_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平移和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重、难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多媒体课件、画有船、淘气和笑笑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今天啊老师也想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好吗?。

(课件出示:滑板车、自行车、高空缆车、风车、摩天轮)

师:在游乐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呢?

生1:摩天轮。

师:那你知道摩天轮运动时是什么样子的吗?你能用手势比划它运动时的样子吗?

师:他做的好不好?

生:好!

师:全班给予掌声表扬一下!除了摩天轮,游乐场里还有什么?

生2:自行车。

师:那自行车运动时又是怎样的呢?你用手势比比。

(生2用手势表示小火车运动时的样子)

师:真棒!还有没有其它的游乐项目呢?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又是怎样的?

生3:风车。(生3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风车运动时的样子)

师追问:那风车在转动时,是不是整个风车都在动呢?(不是)什么地方是不动的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谁想再来说说其他的呢?

(生4、生5用手势分别表示滑板车、高空缆车运动时的样子)

2、师:大家做的真好!那这些游乐项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是不是都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分分类吗?

生:能。

师:好,现在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分,为什么要这样分?(小组活动,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3、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汇报:

师:哪个同学愿意到黑板上面来分一分呢?

生:滑板车、自行车、高空缆车分为一类,风车、摩天轮分为一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滑板车、自行车、高空缆车它们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把它们分为一类;风车、摩天轮都是在转圆圈归为一类。

5、揭示课题小结:我们把滑板车、自行车、高空缆车这些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叫平移。把风车、摩天轮这样绕着一个固定点所做的圆周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

1、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师: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些特点来判断一下下面那些运动是平移?那些现象是旋转?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请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要说清楚什么的运动是平移或旋转。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师:看了这么多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些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好,现在就请你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讨论,学生汇报)

师:哪个同学愿意来说给老师听听呢?

生:窗帘的运动是平移(边说边做动作)。

师:它不仅在说,而且手还在动,这样就非常好。

生:“可乐”瓶的盖子打开时,它的运动是旋转。

生:打开文具盒时,文具盒盖的运动是旋转的。

生:数学书上的夹子,把它往上推动或往下推动时,它的运动是平移。

生:妈妈买回来的陀螺玩具,运动起来是旋转的。

生:我们拔钢笔套时,钢笔套的运动是平移的。

生:踏自行车时,车轮的运动是旋转的。

生:我们玩的风车的运动是旋转的。

(注意让学生用动作表示)。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多!像这样讲下去讲得完吗?

生:讲不完。

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只要同学们都来做个爱观察、勤动脑的孩子,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体验平移或旋转现象。

(1)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

师: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和旋转吗?(想)请命拿出你们的铅笔,听老师口令做动作。(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向右下角平移、向左上角平移……)接下来让我们原地旋转一周,好吗?(好)听老师口令:预备开始。怎么样你们都体会到了平移和旋转的感觉了吗?大家表现得真棒!请坐。

(2)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师:接下来是发挥同学们各自创意的时候了,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下平移和旋转的动作,用不用

道具都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等会儿老师会请几位同学为我们展示。开始!(时间不要花费太长,记得评价几位学生)

师:谁想上来给班上的同学展示展示?

学生展示,其他学生展示的运动现象。

3、师小结:刚才同学都做得很好!通过刚才的动作体验,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更清楚了。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1、激趣

师:看来,今天同学们学的真是不错,一会就认识了平移和旋转。其实我们的老朋友蓝猫和淘气今天也来到了游乐园,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多媒体出示蓝猫和淘气在船上的画面)看,它们正准备划船呢,蓝猫在船头,淘气在船尾。船开动了,船在做什么运动?

生:(异口同声)平移。

师:同学们真聪明!朝哪个方向平移?

生:向左。

2、设疑

师:可是就在到岸的时候,蓝猫和淘气为谁走的路长一点发生了争吵。同学们,你们评评理,究竟谁走的路长一点呢?(小组讨论,之后指名汇报)

生1:蓝猫走得远。因为它坐在船头又在前面。

生2:一样远。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同,蓝猫在船头,淘气在船尾,它们原先的距离并没有改变,所以它们走的一样远。

3、 验证

(1)小组合作验证。

师: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请小组长拿出方格纸,利用方格纸自己验证一下,数一数蓝猫和淘气分别平移几格?

师:在数之前,请同学要注意:我们在数格子时要从起点的蓝猫数到终点的蓝猫,数一数中间经过了几格,像这样

(2)学生汇报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1:蓝猫平移8格,淘气也平移了8格,它们走的一样远。

生2:蓝猫平移了7格,淘气也平移走了7格,它们走的一样远。

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他们走的一样远,但有的说平移了8格,有的说平移了7格,我在下面观察发现还有平移6格的,到底平移了几格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演示,师生共数,得出一致结论:7格)

师:那它们都是向左平移了7格,也就是说他们经过的路是怎样的?

生:一样长的。

师:看来同学们刚才的猜测是正确的。

(3)师:那么是不是不管在这条船上的任意一个点,它向左平移的距离都是7格呢?我们个一起来看看,这些点在船上的不同位置,有各种不同颜色,请大家选择一下你喜欢的颜色,数一数自己所选的点向左平移了几格?可是等会儿千万记得不管你选择哪个点来数,一定要从起点数到终点的同一点。

(生动手选点,数格)

师:谁来说说你选了什么颜色的点,你所选的点向左平移了几格?

生1:我选的是红色的点,我选的点向左平移了7格。

师:有没有选红色点的同学?你们数的和这位同学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还有没有选其它颜色的同学?

生2:我选的是黄色的点,它向左平移了7格。

生3:我选蓝色的点,它向左平移了7格。

生4:我选白色的点,它向左平移了7格。

师:那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它们都是向左平移7格。

师:哦,原来不管船上的任何一个点都是向左平移了7格,也就是说整条船平移的距离是都一样的,所以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或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观察点,看这个平移了几格就行了。

(二)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1、课本试一试第一题。

师:蓝猫和淘气很满意我们班同学的表现哦!可是它们很不甘心,它们还有一道题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你们瞧!

下面有三幅图它们已经平移好了,请你用刚才的方法判断它们分别是向哪平移了几格?请把你的结果填到横线上,再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过会我找同学们汇报。

指名学生回答。

师:(集体更正)看来,小朋友们掌握的不错!你们帮蓝猫和淘气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蓝猫和淘气玩了一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陈老师还有问题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课本试一试第二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出示填一填小蜡烛(向右平移4格)、小鱼(向左平移5格)〗

师:这幅小蜡烛向右平移了几格呢?你是怎么看的?这幅小鱼图呢?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刚才孩子们又能移,又会数,如果请你们在纸上把平移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会吗?

师:比如说我想请你把这个三角形向下平移3格之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能吗?

生:能

师:别急着动笔;善于思考的孩子总会先观察、思考看有没有一个又快又好的方法,那就请你们4人一小组商量一下看一看怎样画图才能使平移后的图形既正确又美观?

生:先找到图形中的一个点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个点,把它们平移到相应的格子,然后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四、拓展创新

师: 同学们,在现实中房子会平移吗?

(学生可能说:会;也可能说不会; )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有的说不会。今天,老师就让你去见识一个世界奇迹——上海音乐厅的平移。(出示上海音乐厅成功平移66米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大楼能平移,真是太神奇了!

生:我们中国的工程师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没想到数学知识在建筑行业也能发挥这么大威力。

师: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只要我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五、全课总结

1、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学生自由发言)

2、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陈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积极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尝试数学知识带给你们的喜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