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考试试卷(801)

来源:意榕旅游网
某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10分,每题5分)

1.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扬州大学2019研] 答案:正确

解析:蛋白质磷酸化是指由蛋白质激酶催化的把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上的过程,或者在信号作用下结合GTP,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通的调节方式,在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磷酸化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

2. 低浓度CO2促进气孔关闭,高浓度CO2能使气孔迅速张开。( )[扬州大学2019研] 答案:错误

解析:低浓度CO2促进气孔张开,高浓度CO2能使气孔迅速关闭。抑制机理是CO2融水之后呈酸性,保卫细胞pH下降,水势上升,保

卫细胞失水,必须在光照一段时间待CO2逐渐被消耗后,气孔才迅速张开。

2、名词解释(55分,每题5分)

1. 戊糖磷酸途径

答案:戊糖磷酸途径(PPP)是指在细胞质内进行的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为二氧化碳的酶促反应过程。亦简称HMP。 解析:空

2. 代谢源与代谢库

答案:代谢源是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代谢库是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解析:空

3. CO2补偿点

答案:CO2补偿点是指当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时,外界的CO2浓度。 解析:空

4. 光补偿点[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扬州大学2019研]

答案:光合作用中所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光呼吸所释放的CO2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在光补偿点下,植物没有光合产物积累。如果考虑到夜间的呼吸消耗,则光合产物还有亏损。所以在光补偿点下,植物不可能生长。

解析:空 5. 光抑制

答案:光抑制是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光能时,光会引起光合效率降低的现象。 解析:空 6. 临界日长

答案:临界日长是指昼夜周期中,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日照长度。 解析:空 7. 单性结实

答案: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指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一般都形成无子果实,故又称无子结实。 解析:空 8. 春化作用

答案:春化作用是指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如冬小麦、胡萝卜、白菜、甜菜等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解析:空

9. 生长和代谢

答案:生长在植物学中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的现象。代谢是指物质转化与能量转化紧密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这些反应进程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解析:空

10. 程序性细胞死亡

答案: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指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其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过程。 解析:空 11. 细胞周期

答案: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形成子细胞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形成新的子细胞所经历的时期。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是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之间的间隔期。分裂期是指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 解析:空

3、填空题(15分,每题5分)

1. 植物细胞处于临界质壁分离时其水势ψw=;当吸水达到饱和时其水势ψw=。[浙江农林大学2012研]

答案:渗透势|0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临界期是水势等于渗透势,吸收饱和后水势为0,不再从外界吸收水分。

2. 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和。[浙江农林大学2012研] 答案:种皮限制|胚未完成后熟|胚未完全发育|抑制物质的存在 解析:

3. 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

答案:PSⅠ复合体|PSⅡ复合体|Cytb6f复合体|ATPase复合体 解析:类囊体膜又称为光合膜,其上含有PSⅠ复合体、PSⅡ复合体、Cytb6f复合体和ATPase复合体这四类蛋白复合体。

4、实验题(15分,每题5分)

1. 简述运用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原理及主要步骤。[扬州大学2019研]

答案: (1)实验原理

水势表示水分的化学势,像电流由高电位处流向低电位处一样,水从水势高处流向低处。植物细胞、组织之间以及植物体和环境间的水分间移动方向都由水势差决定。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溶液中时,如果植物的水势小于溶液的渗透势(溶质势),则组织吸水而使溶液浓度变大;反之,则植物细胞内水分外流而使溶液浓度变小;若植物组织的水势与溶液的渗透

势相等,则二者水分保持动态平衡,所以外部溶液浓度不变,此溶液的渗透势即等于所测植物的水势。可以利用溶液的浓度不同,其比重也不同的原理来测定试验前后溶液浓度的变化,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渗透势。

(2)主要步骤

①取干燥洁净的试管16支,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插在试管架相应的位置。甲组试管中分别加质量摩尔浓度为0.05~0.40molkg的8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之一,各4ml左右,乙组试管用同样的方法加入8种浓度的蔗糖溶液各0.5ml,甲、乙两组试管分别塞上相应的软木塞备用。

②选取均匀一致的植物叶片8~10片,叠在一起,用打孔器打取叶圆片8~10片,放入乙组试管内的一种浓度中,使叶片浸入溶液,塞紧软木塞,平衡20min以上。期间多次摇动试管,以加速水分平衡。 ③到预定时间后,在乙组每一试管中用解剖针放入微量甲烯蓝粉末,摇匀,溶液变蓝。

④用毛细管在乙组试管中吸取有色溶液少许,插入装有同样浓度溶液的甲组试管中,毛细管尖端放在溶液中部,轻轻挤出有色溶液1小滴,小心取出毛细管(勿搅动有色液滴)。观察有色小液滴的升降情况:

a.若液滴下降,表示溶液浓度变大,植物组织吸水,组织水势低于溶液渗透势。

b.若液滴上升,表示乙组相应试管中溶液浓度变小,植物组织失水,组织水势高于溶液渗透势。

c.若液滴不动,则表示植物组织既不失水也不吸水,组织水势与溶液渗透势相等,该溶液的渗透势即为植物组织水势。

d.若前一浓度中液滴下降,后一浓度中液滴上升,则用二者浓度的平均值。

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中有色液滴的升降,找出与组织水分势相当的浓度,根据原理公式计算出组织的水势。

⑤测定并记录不同处理植物组织的水势,分析各自的水分状况。 解析:空

2. 设计实验证实CO2同化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

答案: 证实CO2同化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的实验如下: (1)实验原理

提取完整的叶绿体,把叶绿体的基质和叶绿体的被膜或类囊体的膜分开,在基质和膜上分别检测光反应和碳还原反应活性,如果在分离的叶绿体的基质中检测到碳还原反应活性而无光反应活性,则证实CO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而不是在叶绿体的被膜或类囊体的膜上。

(2)实验材料 叶绿体 (3)实验方法

①在适宜的条件下,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完整叶绿体。 ②将提取的完整叶绿体放入低渗液中,让叶绿体被膜破裂,然后高速离心,上清液中含有叶绿体的基质,沉淀为叶绿体的被膜和类囊

体的膜。

③分别在上清液和沉淀中加入14CO2同化底物,看上清液和沉淀是否能同化14CO2,结果是只有上清液能进行CO2同化反应,生成含有14C光合产物。

④将上清液和沉淀电泳,看在上清液和沉淀中是否有同化CO2的酶类。

(4)实验结果

只有上清液中含有同化CO2的酶类。而从类囊体的膜上仅分离出PSⅠ、PSⅡ、Cytb6f和ATP合酶等蛋白复合体和其他组分。表明CO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而不是在叶绿体的被膜或类囊体的膜上。 解析:空

3. 现配制了4种溶液(如下表所示),每种溶液的总浓度相同,将已经发育的小麦种子放到这些培养液中。14d后测定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简要分析实验结果及产生的原因。

答案: (1)试验结果表明

植物培养于单盐溶液中可导致植物受到单盐毒害,不利于根系生长。单盐毒害是指植物当培养在仅含有1种金属盐类溶液中,将很快积累金属离子,并呈现出不正常状态,致使植物死亡的现象。 (2)产生单盐毒害的原因

不同的离子间有拮抗作用,能够相互消除单盐毒害的现象,有利

于根系生长。植物只有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盐溶液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解析:空

5、简答题(40分,每题5分)

1. 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 (1)内部因素

气孔数量、气孔大小和气孔阻力直接影响蒸腾速率。气孔阻力包括气孔和气孔下腔的状况,如气孔的形状、气孔的体积和气孔的开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气孔数量多、气孔阻力小,蒸腾作用强。 (2)外部因素 ①光照

光照能提高大气和叶片的温度,光照促使气孔张开,增强蒸腾作用。

②大气相对湿度

大气相对湿度低,蒸腾作用增强;大气相对湿度高,蒸腾作用减弱。 ③温度

在大气相对湿度相同时,温度增高,蒸腾作用增强。 ④风速

微风能降低气孔外的水蒸气,促进蒸腾作用;强风能引起气孔关闭,气孔阻力增大,蒸腾作用减弱。

解析:空

2. 简述乙烯的生理作用。 答案: 乙烯的生理作用如下:

(1)大多数双子叶植物黄化幼苗经微量乙烯处理后发生“三重反应”。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上胚轴的横向加粗;茎失去负向地性而产生横向生长。

(2)在淹水情况下,乙烯能诱导一些水生植物茎的伸长。 (3)乙烯打破植物种子和芽的休眠、抑制许多植物开花,但能诱导菠萝、芒果等植物开花。

(4)乙烯对植物器官的脱落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5)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衰老。

(6)在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中可以在花发育早期改变花的性别分化方向。 解析:空

3. 简述根系吸水的途径及特点。 答案: (1)根系吸水的途径 ①质外体途径

质外体途径是指水分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扩散进入植物体内部的过程。 ②共质体途径

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经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在细胞质连续体内运输,最终进入植物体内部的过程。

③两条途径交替进行

在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的交替中,水分需经历跨膜过程。水分由皮层质外体空间通过内皮层时,即跨膜进入内皮层细胞(共质体);水分从内皮层细胞进入木质部时又需从共质体跨膜出细胞。 (2)根系吸水的特点

质外体途径的水分运输阻力小,运输速度快;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的水分运输阻力大,运输速度相对较慢。 解析:空

4. 简述种子休眠的原因。 答案: 种子休眠的原因包括: (1)种皮限制

种胚外的种皮、果皮以及一些其他附属物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一些种子种皮外有蜡质层或角质层,或由于坚硬而厚的种皮阻止胚对水分和氧气的吸收,并对胚造成机械阻碍。 (2)胚未发育完全

有些植物如欧洲白蜡树、银杏、人参、当归、冬青等的种子或果实在脱离母体后,胚尚未发育完全,在湿润和适当低温条件下,幼胚继续从胚乳中吸取营养,完成发育后,才能萌发。 (3)种子未完全成熟

有些种子的胚已经发育完全,但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需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在胚内部发生一些生理生化变化才能萌发,通常称为后熟过程。经过后熟作用后种皮透性增加,呼吸增强,有机物开

始水解。苹果、桃、梨、樱桃等蔷薇科的植物和松柏类植物的种子就属于这类。

(4)抑制物的存在

许多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如HCN、NH3、扁桃苷、芥子油、水杨酸、阿魏酸、香豆素、醛类、生物碱、酚类化合物、ABA。 解析:空

5. 如何证明植物体中存在抗氰呼吸途径?

答案: 证明植物体中存在抗氰呼吸途径的方法:

(1)加入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的抑制剂如KCN,仍能检测到植物的呼吸速率。说明其不受氰化物抑制。

(2)测定交替氧化酶活性。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时呼吸作用仍然进行,这是由于抗氰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途径中存在一条较短的电子传递支路(交替途径)。这一分支起始于泛醌辅酶Q,经黄素蛋白至末端氧化酶(交替氧化酶)。该交替氧化酶不为氰化物等所抑制,易被水杨羟肟酸抑制。若交替氧化酶活性较高说明植物体中存在抗氰呼吸途径。 解析:空

6. 简述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答案: 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类型 (1)长日植物

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

延长光照可促进和提早长日植物开花,相反,如延长黑暗则推迟长日植物开花或不能成花。属于长日植物的有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菠菜、萝卜、白菜、芹菜、甜菜、胡萝卜、天仙子等。 (2)短日植物

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适当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和提早开花,如延长日照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属于短日植物的有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苍耳、紫苏、大麻、烟草、菊花、日本牵牛等。 (3)日中性植物

日中性植物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的植物,如黄瓜、茄子、番茄、辣椒、菜豆、棉花、向日葵、蒲公英等。 解析:空

7. 论述光、温度、水、CO2与氮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扬州大学2019研]

答案: 不同因子对光合作用影响不同。 (1)光

光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也是形成叶绿素、叶绿体以及正常叶片的必要条件,光还显著地调节光合酶的活性与气孔的开度,因此光直接制约着光合速率的高低。光能不足可成为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光能过剩会引起光抑制使光合活性降低。光合作用还被光照诱导,即光合器官要经光照一段时间后,光合速率才能达正常范围。

(2)温度

光合过程中的暗反应是由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因而受温度影响。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温度范围和三基点,即最低、最高和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进行。 (3)水分

①直接影响:水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间接影响:水分亏缺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因为缺水会引起气孔导度下降,从而使进入叶片的CO2减少;光合产物输出变慢;光合机构受损;光合面积扩展受抑等。水分过多会使叶肉细胞处于低渗状态,另外土壤水分太多,会导致通气不良而妨碍根系活动等,这些也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4)CO2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O2不足往往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对C3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尤为显著。 (5)氮素

氮素是叶绿体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也是Rubisco等光合酶以及构成同化力的ATP和NADPH等物质的组成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叶的含N量、叶绿素含量、Rubisco含量分别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解析:空

8. 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答案: 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为:

(1)促进离体胚芽鞘或幼茎切断细胞的伸长生长。

(2)促进维管束分化,低浓度IAA促进韧皮部的分化,高浓度IAA促进木质部的分化。

(3)根的伸长对IAA非常敏感,IAA在极低的浓度下能促进离体根及完整根的伸长,生长素还能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形成。 (4)维持顶端优势。

(5)增加库的竞争能力,促进果实或种子的发育。子房受精后以及正在发育的种子中生长素合成量大大增加,增强了贮藏库竞争养分的能力;外施生长素也可诱导少数植物单性结实。 解析:空

6、论述题(25分,每题5分)

1.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植物生殖生长所需的条件。 答案: 植物生殖生长所需适宜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1)内部条件 ①生理状态

大多数植物在开花前都要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才能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开花,这种生理状态就是花熟状态。在幼年期的植物不能开花,即使处在适宜开花的外界条件下,也不能开花。植物达到花熟状态后,能感受环境信号刺激,包括低温和光周期诱导,发生一系列诱导反应,随后分生组织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具备了分化花或花序的能力,再在发育信号指令和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启动花的发生,进而开始花的发育过程。 ②体内的营养状况

营养是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形成的物质基础,碳水化合物对花芽的形成尤为重要,花器官形成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精氨酸和精胺、含磷化合物和核酸等都与花芽分化有关。 ③内源激素

GA抑制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细胞分裂素、ABA和乙烯则促进果树的花芽分化;IAA的作用比较复杂,低浓度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抑制。

(2)外部条件 ①光照和温度

除低温和光周期对成花的诱导外,植物花芽分化期的光照时间长、光照强、有机物合成多,有利于开花。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间接影响花芽分化。 ②水肥条件

在水、肥条件适宜,氮肥适量条件下,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等微量元素,有利于花芽分化。 解析:空

2. 试述气孔运动的渗透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 (1)气孔运动的渗透调节机制

气孔运动主要与保卫细胞的水势(或膨压)变化有关,保卫细胞水势提高则气孔张开,水势降低则气孔关闭。目前主要用淀粉蔗糖转化学说、K+积累学说和苹果酸代谢学说解释气孔运动机制。

①淀粉蔗糖转化学说

气孔运动是由于保卫细胞中淀粉和蔗糖转化而形成渗透势改变造成的。淀粉水解转化为蔗糖会对保卫细胞的渗透势产生影响,淀粉水解转化为蔗糖时保卫细胞的渗透势降低,水进入细胞使细胞膨压增加,气孔张开。当蔗糖合成淀粉时保卫细胞的渗透势增加,水流出细胞,使细胞膨压降低,气孔关闭。 ②K+积累学说

保卫细胞中水势变化与K+含量有关。在光下,保卫细胞叶绿体通过光合磷酸化合成ATP,活化了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在H+ATPase作用下质子被排出保卫细胞,保卫细胞pH值升高,同时使保卫细胞的质膜超极化。在保卫细胞质膜H+ATPase质子泵建立的质子梯度推动下,K+从表皮细胞经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K+通道进入保卫细胞,再进入液泡。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K+,水势降低,水分进入保卫细胞,气孔张开。在黑暗中,K+从保卫细胞扩散出来,保卫细胞水势增高,失水引起气孔关闭。 ③苹果酸代谢学说

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O2被利用时,pH值升高,使PEP羧化酶活化,PEP经羧化结合CO2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苹果酸进入液泡,水势降低,水分进入保卫细胞,气孔张开。同时,进入液泡的苹果酸根和Cl-共同与在电学上保持平衡。

上述3个学说的本质都是渗透调节,保卫细胞中溶质增加,保卫细胞水势下降,从周围细胞吸水,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 (2)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

①光照

光照是引起气孔运动的主要环境因素。多数植物的气孔在光照下张开,黑暗中关闭。景天科植物的气孔例外,白天关闭,晚上张开。 ②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30℃左右达到最大气孔开度,35℃以上的高温会使气孔开度变小。低温(如10℃)下长时间光照也不能使气孔很好地张开。 ③水分

叶片水势下降,气孔开度减少或关闭。发生水分亏缺时,无论其他有关气孔运动的因素如何,气孔都会关闭。 ④CO2

低浓度CO2促进气孔张开,高浓度CO2使气孔迅速关闭。无论光照或黑暗均是如此。 ⑤风

大风引起气孔关闭。 ⑥植物激素

ABA促使气孔关闭,ABA会增加胞质Ca2+浓度和胞质溶胶pH,一方面抑制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蛋白活性,促进外向K+通道蛋白活性,促使细胞内K+浓度减少;同时,ABA活化外向Cl-通道蛋白,Cl-外流,保卫细胞内Cl-浓度减少,保卫细胞膨压下降,气孔关闭。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气孔张开。 解析:空

3. 分析导致植物叶片缺绿的可能原因。

答案: 导致植物叶片缺绿的原因 (1)营养元素缺乏导致缺素症。 ①缺氮

植株浅绿、基部老叶变黄,干燥时呈褐色。 ②缺镁

叶脉间缺绿,叶片形成褐斑坏死;缺素症从老叶片开始。 ③缺硫

生长受抑;叶缺绿;花青素形成;缺素症从老叶片开始。 ④缺铁

铁是形成原叶绿素酸酯所必需的,无铁时不能形成原叶绿素酸酯,因此不能合成叶绿素。缺铁症状为:叶缺绿,因铁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铁症状从幼叶开始。

(2)外界条件不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①光照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素酸酯需要光,光强不足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但光过强,叶绿素也会受光氧化而破坏。 ②温度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很大。 ③氧

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Ⅸ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④水

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快分

解。

(3)植物受到病原菌或虫害的侵染。一般而言,染病组织的叶绿体被破坏,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速率明显减慢。 (4)遗传因素,如缺叶绿体的白化苗。 解析:空

4. 试述在果树生产上常利用环剥提高产量所蕴含的生理学原理及注意事项。

答案: (1)环剥的生理学原理

环剥是将主干或主枝基部剥去一定宽度的皮层。果树开花期对树干适当进行环剥,可暂时增加环剥口以上部位碳水经合物的积累,并使生长素含量下降,阻止枝叶部分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运输,使营养集中在枝、芽上积累,促进花芽形成,提高花质,减少落花落果;使幼树营养生长周期缩短,提早结果,使旺长、空怀树增加产量。 (2)环剥的注意事项

环剥是对树体的人为伤害,若处理不当,会对树造成伤害。 ①环割次数

过多造成伤口愈合困难,树体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容易引起树势衰退,造成黄化落叶,乃至枯枝死树。 ②环剥的切环宽度

若太宽,切环下又未长出新枝叶,时间久了,根系得不到地上部分提供的同化物和生理活性物质,而本身贮藏的又消耗殆尽,根部就会“饿死”,根无法吸收水肥等,致使整个植物死亡。

③环剥对象

适于环剥的树是愈伤能力强、成花困难、适龄不结果的品种和生长势强旺的树,绝不能不分品种和树势,见树就剥。 ④环剥时期

适当的环剥时期应该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果树花芽生理分化期开始时环剥过早,影响新梢正常生长;环剥过晚(7月以后),当年伤口难以愈合,枝容易死亡,且环剥过早或过晚,促花效果不佳。 ⑤环剥部位

环剥应在骨干枝距中央领导干15~20厘米处或侧枝的光滑部位进行,切不可在主干上环剥。 ⑥剥后管理

环剥以后,若剥口在1个月内仍没有愈合,应用塑料薄膜包扎,以促进伤口迅速愈合;环剥后应加强果园的肥水管理,在生长期加喷2~3次0.3~0.5的尿素液和0.2~0.4的磷酸二氢钾,以补充树体营养;成花量较大时,次年花期要进行严格的疏花,使树体合理负载,维持其健壮树势。 解析:空

5. 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特点。 答案: (1)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

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水分进入植物体后通过木质部导管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地上部的所有器官,部分水分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其余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扩散到大气中。

(2)水分进出植物体的特点 ①吸水方式 a.主动吸水

主动吸水的动力是根压,是由于根系代谢活动使得矿质离子在导管内积累,引起导管内渗透势下降,水势下降,水分沿着水势梯度进入导管。 b.被动吸水

被动吸水的动力是蒸腾拉力,是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从气孔蒸腾散失到大气中,使得从叶片到根系产生由低到高的水势梯度,促使根系从土壤吸水。 ②水分运输

在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均沿水势降低的方向进行,蒸腾拉力是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

a.水分从土壤进入木质部导管的运输,属于径向运输,运输的距离短。

b.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输属于纵向运输,运输的距离长,水分在导管中长距离运输时,主要在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的作用下进行。 c.水分运输的途径包括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的水分运输阻力小,运输速度快;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的水分运输阻力大,运输速度相对较慢。 ③水分散失

运输到植物体地上部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经皮孔、角质层和气

孔向外蒸腾散失,其中以气孔蒸腾为主要形式。气孔蒸腾受气孔运动的调节。 解析:空

7、选择题(28分,每题1分)

1. 下列生理过程中,无光敏色素参与的是( )。[扬州大学2019研]

A. 需光种子的萌发 B. 花青素合成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长日植物开花 答案:C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由光合色素参与。因此答案选。 2. 植物的伤流和吐水现象能够反映植物体( )。 A. 蒸腾拉力的强弱 B. 植物的生长时期 C. 根系生理活动的强弱 D. 植物的生长速度 答案:C

解析:伤流和吐水是证实根压存在的正常生理现象。伤流是指受伤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吐水是指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的液体。伤流和吐水可作为根系生理活动强弱的指标。 3. 对水杨基羟肟酸敏感的呼吸途径是指( )。 A. 乙醛酸呼吸途径 B. TCA途径

C. 细胞色素呼吸途径 D. 交替途径 答案:D

解析:交替氧化酶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是一种含铁的酶,其活性受水杨基羟肟酸的抑制,对水杨基羟肟酸敏感。

4. 植物缺乏下列哪种元素时老叶叶尖、叶缘焦黄,向下翻卷,茎秆柔弱、易倒伏?( ) A. K B. P C. Mg D. Zn 答案:A

解析:钾的生理作用:①作为酶的活化剂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如作为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等60多种酶的活化剂。②钾能促成蛋白质、糖类的合成,也能促进糖类的运输。③钾可增加原生质的水合程

度,降低其黏性,从而使细胞保水力增强,抗旱性提高。④含量较高,能有效影响细胞溶质势和膨压,参与控制细胞吸水、气孔运动等生理过程。缺钾症:缺钾时,叶片呈褐色斑点,继之在叶缘和叶尖发生焦枯坏死,叶片卷曲皱缩,茎杆柔弱易倒伏,生长缓慢。 5. 随植株年龄增长,抗氰呼吸( )。 A. 先增加,后降低 B. 降低 C. 增加 D. 没有变化 答案:C

解析:植物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之一是增加乙烯的生成、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衰老。所以随植株年龄增长,抗氰呼吸增加。

6.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 的相对含量。 A. IAACTK B. IAAABA C. CTKABA D. IAAGA 答案:A

)解析: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生长调节剂,调控愈伤组织的发育的方向。培养基中I和TK比值较高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根,I和TK比值较低促进愈伤组织分化芽。

7.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也被称为( )。[扬州大学2019研] A. 第二信使 B. 第一信使 C. 胞间信使 D. 胞外信使 答案:A

解析:第二信使也称次级信号,是指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信号因子。主要的第二信使系统有:①钙信号系统:a2+;②肌醇磷脂信号系统: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G或G);③环核苷酸信号系统:cMP、cGMP。因此答案选。 8. 下列呼吸代谢中间产物中,作为莽草酸代谢途径起始物质的是( )。

A. 甘油醛3磷酸、赤藓糖4磷酸 B. 赤藓糖4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果糖6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D. 核酮糖5磷酸、甘油醛3磷酸 答案:B

解析:莽草酸代谢途径指赤藓糖4磷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化合后经几步反应生成莽草酸,再由莽草酸生成芳香氨基酸和其他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的途径。

9. 风干种子的吸水能力主要由( )决定。 A. 渗透势

B. 压力势和渗透势 C. 衬质势 D. 压力势 答案:C 解析:

10. 植物根系吸收磷酸后,向地上部分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 A. 磷酰胆碱 B. 正磷酸盐 C. 有机磷化物 D. ATP 答案:B

解析:植物根系吸收磷酸后,磷素以正磷酸盐或有机磷化合物运输,但主要运输形式是正磷酸盐。

11. 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昼开夜闭,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这种由外部的无定向即弥散型刺激引起的植物运动,称为( )。[扬州大学2019研] A. 感性运动 B. 向性运动 C. 生理钟 D. 趋性运动 答案:A

解析:植物的运动按其与外界刺激的关系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主要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按照刺激因素可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等;感性运动也是植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它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多数在特殊的结构部位,有膨压运动和生长运动之分,按刺激的性质可分为感震性、感夜性、感温性等。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昼开夜闭,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属于膨压运动,也就是感性运动。趋性运动是指具有自由运动能力的生物,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引起具有一定方向性的运动。生理钟是指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的现象。因此答案选。

12. 一般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敏感的生育期为( ) A. 苗期 B. 生殖生长期 C. 营养生长期

D. 衰老期 答案:B

解析:同一般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生殖器官形成期和灌浆期对水分需求最敏感。

13. 生产中的深耕施肥是利用植物的( )运动。 A. 细胞运动 B. 感性运动 C. 分子运动 D. 向性运动 答案:D

解析: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为向性运动。

14. 沙漠中的某些植物只有在雨季才迅速萌发、生长和开花结实,整个生命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植物对环境的这种适应性称为( )。[农学联考2017研] A. 渗透调节 B. 避逆性 C. 交叉适应 D. 御逆性 答案:B

解析:避逆性是指植物通过各种方式在时间或空间上避开逆境的影响;项,渗透调节是通过增加或减少细胞中可溶物质的量来适应逆境环境;项,交叉适应是指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项,御逆性又称逆境屏蔽,指逆境中的植物阻止逆境因素对活组织的胁迫,从而保持较为恒定的体内环境的能力。

15. 光呼吸被氧化的底物是( )。[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A. 乙醛酸 B. 乙醇酸 C. 甘油酸 D. 丙酮酸 答案:B

解析:光呼吸是指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O2放出O2的过程,底物是乙醇酸。因此答案选。

16. 温度升高时,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 )。 A. 不变 B. 无影响 C. 升高 D. 降低 答案:D

解析:安全含水量是指确保种子能够发芽的最低含水量。温度升高时,呼吸作用增强,种子贮藏的安全含水量降低。

17. 参与细胞渗透调节的物质种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沈阳农业大学2019研]

A.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有机物质 B.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可溶性糖 C. 一类是可溶性糖,一类是甜菜碱 D. 一类是无机离子,一类是脯氨酸 答案:A

解析:参与盐渍中植物渗透调节过程渗透调节物质基本上有两大类,一是外界环境进入植物细胞内的无机离子。如K+和l-和无机酸盐等。二是在细胞合成的有机溶质。有机和无机渗透调节物质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中都有重要作用。其中有机小分子,包括脯氨酸、甜菜碱、甘油等还包括一些代谢中间产物,如糖类及其衍生物等。 18. 下列对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自我催化作用

B. 非跃变型果实乙烯生成的速率较低 C. 跃变型果实乙烯生成的速率较高 D. 对乙烯的反应不同 答案:A

解析:项,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的不同在于乙烯生成的特性和对乙烯的反应不同。项,跃变型果实存在两个乙烯生成系统,具有自我催化作用;非跃变型果实只有一个乙烯生成系统,没有乙烯自我催化作用。两项,跃变型果实乙烯生成的速率较高,非跃变型果实乙烯生成的速率较低。

19. 能使活性赤霉素失活的代谢途径是( )。 A. GA20氧化 B. 13位C原子羟化 C. 2位C原子羟化 D. 3位C原子羟化 答案:C

解析:大多数赤霉素类(Gs)没有生物活性,具有活性的Gs在第2碳位上发生2羟化反应,会发生不可逆失活。

20. 能使乙烯利释放出乙烯的pH条件是( )。 A. pH3~3.5 B. pH3以下 C. pH3.5~4.0 D. pH4以上 答案:D

解析:乙烯利在pH值为3以内的酸性条件下稳定,当加水稀释,pH值达到4以上时,会释放出乙烯,且pH值越高,释放乙烯的速度就越快。

21. 植物茎部节间短,叶片狭小呈簇生状,叶片缺绿,严重时新梢由上而下枯死,可能缺乏的元素是( )。 A. 锌 B. 钙 C. 铜 D. 钾 答案:A

解析:锌与生长素形成有密切关系,缺锌时生长素含量下降,植株生长受阻。有些果树叶片显著变小,枝条顶端节间明显缩短,如小叶丛生(小叶病),即为典型的缺锌症状。由于锌是不可再循环元素,所以缺素症首先出现在幼嫩器官上。

22. 在植物体内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途径是( )。 A. 导管 B. 通道蛋白 C. 韧皮部 D. 木质部 答案:C

解析:韧皮部运输是指光合作用产物从成熟叶向生长或者贮藏组织的运输过程,韧皮部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途径。

23. 植物细胞对离子吸收和运输时,膜上起致电质子泵作用的是( )。[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A. NAD激酶 B. 硝酸还原酶 C. 过氧化氢酶 D. H+ATP酶 答案:D

解析:离子泵运输是指利用代谢能逆(电)化学势梯度转运,主要依靠TPase水解TP,驱动离子(或分子)转运。如果在膜两侧形成电势差,此TPase又称为致电泵。因此答案选。

24. 就目前所知,调控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主要激素是( )。 A. CTK B. ABA C. JA D. IAA 答案:D

解析:调控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主要激素是生长素(I)。根的下侧积累了超出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根下侧伸长生长受抑制,根的上侧伸长生长较快,导致根发生向重力性生长。

25. (多选)指出下列四组物质中,哪几组是光合碳循环所必需的。( )[扬州大学2019研] A. ATP B. NADPH C. 叶绿素 D. CO2 答案:A|B|D

解析:光合碳循环所需要的物质有O2、NPH和TP。因此答案选。 26. 由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生的信号转导分子是( )。 A. cAMP B. IMP C. IP3 D. cGMP 答案:C

解析:cMP、cG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甘油及a2+等均可作为第二信使在体内传导信号。cMP、cGMP属于核酸类化合物降解产物,三磷酸肌醇(IP3)属于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物。 27. 直接诱导芽休眠的环境因子为( )。 A. 光周期 B. 水分 C. 养分

D. 光强 答案:A

解析:诱导芽休眠的环境因子有光周期、低温等。

28. 植物衰老时,PPP途径在呼吸中所占比例( )。 A. 不变 B. 减少 C. 增加

D. 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C

解析:在植物体内存在着EMPT、PPP、无氧呼吸、光呼吸、乙醛酸循环等呼吸途径。一般情况下,植物是以EMPT途径为主,只有当环境条件变化使EMPT途径受阻(或者特定生长发育阶段)时,其他途径的比例才增大,如植物受伤、染病和衰老时,PPP的比例明显增大,增强对伤病的抵抗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