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测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D.我国西北地区—④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①→② ③
下图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据此完成3—4题。
B.④→①
C.③→④
D.②→
3.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
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 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
4.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把新疆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促进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之间的社会文化交流 D.降低珠三角地区对煤炭、石油的依赖,减轻酸雨危害
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项目对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结合“我国常规能源消费结构表(%)”,回答5—6题。
年份 1978 2000 2007 2011 原煤 70.7 66.1 69.4 70 原油 22.7 24.6 20.0 18 天然气 3.2 2.5 3.4 4 水电 3.4 6.8 7.2 8 5.关于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两个项目的优势在于市场广阔 C.明显改善西部大气环境质量 中的地位
6.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在江苏、上海,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江苏、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江苏、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7—8题。
B.带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天然气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
7.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将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等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地区的工程,被称为“疆电外送”工程。下图示意“疆电外送”工程线路。读图回答9—10题。
9.新疆发展“疆电外送”的不利条件是 A.能源不足 源不足
B.国内市场小
C.交通不便
D.水资
10.“疆电外送”
A.缓解了新疆的能源紧张 至郑州段小
C.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梯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成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11—13题。 11.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A.泰山
B.南岭
C.秦岭
D.太行山
D.三线皆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B.准东至四川段建设难度要比哈密
12.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小
C.汉江结冰期长,渭河有凌汛现象 13.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正确的是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③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D.①②④
C.①③④
为缓解新疆缺水问题,国家计划实施“海水西调工程”,将渤海海水引入新疆沙漠地区。读图回答14—15题。
14.“海水西调”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不包括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
B.纬度高,冬季输水管道结冰 D.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易破坏
C.沿线城市稀少,劳动力不足
15.“海水西调”工程实现后,可能产生的生态效益有
A.改变西北气候缓解干旱化进程 殖业
C.改善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程度
B.充分利用调往新疆的海水发展海水养
D.充分利用调往新疆的海水发展水电
16.读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图2 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
(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哪些地区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试分析其产生过程。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C 2.D
【解析】1.①能源储量小、需求量也小,不是东北地区;②储量大、但需求量小,不是华北地区;③储量小、需求量大,可能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④储量大、需求量大,不是西北地区。故选C。
2.②储量大、但需求量小,③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所以资源跨区域调配②→③是正确的。
故选D。
【答案】3.D 4.D
【答案】5.A 6.C
【解析】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主要向江苏、上海等能源短缺的地区供气,即这些地区为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条件;这两个项目并不能带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表可知,也不会取代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地位;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6.江苏、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展速度快,因此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再加上江苏、上海本身常规能源相对缺乏,故这两个能源调配工程的目标市场都在江苏、上海。 【答案】7.D 8.A
【解析】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加剧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京杭大运河北段已经淤塞,南段能通航,而丙地位于南段,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由图示海拔可知,丁地海拔高于戊地,丙地海拔低于丁地,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丁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在丙至丁段无法实现自流引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经过戊地,所以能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源地在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所以长江的水质备受社会关注;该工程会造成长江入海水量减少,从而会使长江向海洋输送的泥沙量减少;该工程不会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该工程会提高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答案】9.D 10.C
【解析】9.据材料可知,新疆有丰富的煤炭和风能,不存在能源不足的问题;“疆电外送”的目的地是电力紧缺区,能源需求量大,故国内市场广阔;“疆电外送”采用高压输电网络,与交通条件关系不大;将煤炭转化为电能需大量水源,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其不利条件。故选D。
10.“疆电外送”缓解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能够把新疆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准东至四川段经过青藏高原,建设难度大;三线中准东至四川段和哈密至重庆段均不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故选C。 【答案】11.C 12.D 13.B
【答案】14.C 15.A
【解析】14.由图中调水路线可知,该工程要克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冬季输水管道结冰以及沿线生态环境脆弱等困难,不包括C项。
15.“海水西调”工程每年所调海水充分蒸发,可以大大改善沿线内蒙古部北部和新疆的气候,缓解干旱;充分利用调往新疆的海水发展海水养殖业属于经济效益;“海水西调”工程将大量海水填充到沙漠的干盐湖、咸水湖以及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海水河湖,但海水的盐度大于当地的某些咸水湖,而构造盆地的地质结构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密闭的环境,若发生海水渗漏会产生更多的盐碱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要充分利用调往新疆的海水发展水电不太可行,故A项正确。
16.【答案】(1)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 (2)黄淮海平原。
产生过程:沿岸地区潜水面低于东线北上江水的水位,东线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又因为该段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短暂雨季外的其他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3)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调入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