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案例分析 指导 示教 其它
学时: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爱国主义概念的理解
教 案
复习提问:(5分钟)
大家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理想信念的内涵,第一部分应主要掌握以下内容:一是如何适应人生新阶段也就是大学阶段的生活;二是明确和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历史新使命;三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部分应掌握的内容:一是理想信念的含义;二是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三是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我们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提问: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导入新课:(10分钟)
音乐播放:《七子之歌》(4分18秒)
①七子指哪七子?“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母亲被掠去
1
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3分钟)
②《七子之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爱国主义)(2分钟)
讲授新课:(65分钟)
情境二 树立正确思想 子情境一 弘扬爱国主义
专题一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和阶级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错误的观点,如有的把狭隘的民族主义当作爱国主义(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拒绝日本人入内是爱国吗?到北京把日本驻华大使馆砸了也是爱国吗?砸日系车、烧日本牌子的店是爱国吗?在钓鱼岛问题上只要和日本人谈判就是汉奸吗?就是卖国吗?)
当爱国以如此敏感和狭隘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究竟应该庆幸还是悲哀?这种对爱国主义的狭隘理解又让我们在多大意义上接近爱国的精神内涵?只有对爱国主义有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请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出爱国主义的定义)(5分钟)
一、爱国主义的概念(18分钟)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书上第40页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下面)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爱国和爱政府是统一的吗?(学生讨论后,加以总结:如果政府能够切实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我们就拥护;如果政府有问题,我们作为公民应该积极为政府献计献策,监
2
督政府改正错误,更好为民服务;如果政府腐化堕落、卖国求荣,病入膏肓,无可救药我们当然要起而反之,建立新政府。清政府、蒋介石政府腐败无能,当然应该推翻;而我们当今的党和政府正带领13亿人民爱国而理性的策略,稳步前进,我们当然应该积极拥护)。
1、调节对象:“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爱祖国爱什么?爱国不是抽象的,从概念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文化的爱”,个人与国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应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呢?(请学生读资料1、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在实质上表现为个人与国家或民族间的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在对待个人利益同国家或民族整体利益之间关系上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国家国家先国后家,“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每个人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慰藉,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祖国是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必要依托。个人是依附于国家而存在的,失去了国家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自古以来,人们深知:国强家兴,国破家亡,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不壮大,个人就没有尊严和价值,你再有钱有什么用?再有地位有什么用?比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各国侵略者可以任意侵占中国领土、操纵中国主权、掠夺中国财富、屠杀中国人民,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滥施淫威。自1840年开始,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大片领土被强迫“割让”,大片地区被划作“势力范围”。他们在中国设立“国中之国”的租界,中国人根本无权过问;把中国人视为“东亚病夫”,在公园门口挂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任意侮辱;以各种惨无人道的手段,任意残害和屠杀中国人民,日本还在许多地方实行“三光政策”,制造了大量的“无人区”。仅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就牺牲了两千多万人。只有国家强盛才能家业兴旺,才有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才谈得上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担负起历史使命,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2、爱国主义所包含的深刻丰富的感情:再听一遍《七子之歌》!刚才我们欣赏完的《七子之歌》,同学们从歌词当中可以知道,歌中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把自己比喻成孩子: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从这种深切的呼唤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好感,不是喜欢,而是爱,
3
我们知道爱是不可以随意说出口的,只有对人、对物的最深厚感情,才可以称之为“爱”。而且这种爱是四种感受的统一,即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1997年6月30日夜晚,十三亿中华儿女夜不能寐,守在电视机前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当米字旗在维多利亚港口徐徐降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有多少人热泪盈眶,有多少人心潮澎湃。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尊严,作为中国人的荣誉。香港人终于可以挺起腰杆,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这是一种归属,一种认同。想一想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抗日战争的左权、滕县保卫战中的川军122师,他们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看一看汶川地震时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对同胞的爱。都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需要指出的是,爱国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之情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的,集中表现为对自己祖国河山、人民群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对自己祖国历史、文化、语言及优良传统,有着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对自己祖国前途命运的无比关心,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昌盛不懈奋斗。(学生读资料3、东归英雄)
3、爱国主义的实质: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可以这么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5000年而不衰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精神。
(1)作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维系我国各民族群众的自尊心、归宿感、责任感的基本价值认同。爱国主义始终如邓小平所说,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爱国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民族素质的重要的价值载体和精神动力。
(2)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的爱国主义,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基础和衡量每个中国人政治态度的重要政治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爱国主
4
义统一战线,同心同德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爱国主义政治原则发生作用的方式不仅属于\"应该\"的范畴,而且属于\"必须\"的范畴,它不仅要求人们自觉地执行,而且还是国家一种强制性的准则,是国家和民族意志的法律体现。它靠行政力量来确保它的执行,成为人们对国家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个人依法享有权益的基础和条件。
(3)作为法律规范的爱国主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重要法律规范。热爱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之首要一条,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也是每个公民应该有的对祖国的情感。爱国要在遵守社会主义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进行。守法本身就是爱国的体现。法律体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充分的保障。法律上对一切具体代表国家主权的象征如国旗、国徽、国家领导人、政府所在地,提供了明确的保护;法律规定袭击国家首长、冲击政府所在地是违法的,焚烧、损毁国旗、国徽也是违法的,违者必被法办。法律上规定了不可以卖国,对卖国者治以重罪、死罪,比如战争时期,为敌方提供军事情报,抓到就是叛国死罪。这就是从法律上宣示爱国、肯定爱国、保障爱国。表达爱国情感时,也要依法进行。如果选择不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爱国热情,侵犯他人权利,超出法律的界限,发展下去往往是违法,甚至犯罪。
(4)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7分钟)
千百年来,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中,人们的社会关系各不相同,其思想关系也必然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丰富内涵。爱国主义思想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逐渐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表现为乡土情、骨肉情、文化情与祖国情。这要求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的时候,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祖国。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播放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每个人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起点与基础,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做了多么大的官,干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你魂牵梦绕的是
5
故乡那熟悉的山水土地、田园房舍、乡亲乡音。“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我家”,这是海外游子的故国之思。实际上,乡土情从原始社会早期就开始萌芽,人们在一定的地区定居下来,开始群体生活,十分自然地对于自己定居的地方和氏族公社集体,产生一种眷恋的感情而不愿离开它。这种热爱故土的感情,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便逐渐发展为一种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中国历史上,\"日暮途且远,游子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等等诗句反映的不仅仅是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之情,而是扩大到为自己提供衣食之源的故土价值的内心认可和无比的感激之情。这种热爱家乡、眷恋故土的思想,实质上是个人与祖国亲密关系微观方面的现实反映,常常会产生出热爱家乡、保卫家乡、建设家乡的巨大精神力量。抗战时期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从\"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来逐层调动无数中华热血儿女产生强烈的爱国共鸣,团结起来,共同抗战。乡土恋情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活动的重要内容。鸦片战争以来的爱国行为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大多都是以保卫家乡的情感驱使而兴起的反压迫、反侵略运动。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救亡运动,都是以保卫家乡为直接目的的爱国主义活动。就是在今天,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必定热爱他的家乡。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己故土家乡的人,他怎么会热爱祖国。(康熙皇帝力排众议,收台湾)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播放《军中绿花》)骨肉情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同胞之间的相亲相爱之情,这种以血缘关系为绷带的亲情,逐渐扩大至周围人群乃至全民族社会,形成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古往今来,许多爱国主义者无不有着浓烈的骨肉亲情,他们对骨肉爱愈切,对祖国爱愈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在绝命书上写道,自己是因为爱妻儿爱父母,才慷慨为国捐躯。流行歌曲《十五的月亮》、《说句心里话》等,本是军营歌蛐,却在老百姓中间广为流传,久唱不衷,原因就是这些歌曲的词曲很好地表达了骨肉之情,体现了骨肉亲情与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还有《亮剑》中李云龙打平安县城的理由都是出于骨肉情。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就要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要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包括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和人情风貌,这是人们永远舍弃不了的情
6
缘。爱国主义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而且,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作为精神脊柱,那么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民族国家、民族外交,又怎么能够真正建立起来,真正支撑下来?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华文化具有强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优良传统,纵使浪迹海外成为外国公民,因为与祖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葆有一颗中国心。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4、爱自己的国家。(《凯旋在子夜》插曲《月亮之歌》)(让学生列举我国近年来的巨大成就)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级层次--祖国爱。祖国的生存与发展,是任何个人存在与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国家的统一与强大,才会有民族和个人的幸福;只有国家的安定、独立、富强,才会有各民族的发展、繁荣、进步。个人对祖国的这种客观依存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就产生了对祖国的依恋之情、亲情之情和热爱之心。这种爱祖国的感情经过世代相传,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为一种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维护祖国利益的文化传统和信念、准则,并在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中积淀下来,渗透到一切社会层面和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所崇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倡的爱祖国,主要表现为热爱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祖国的疆土、资源、文化、语言和民族优良的历史传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今天,爱国主义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它可以把一切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感召团结起来,一切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繁荣富强的公民,一切维护祖国统一、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各族人民,都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统一、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着。
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5分钟)(通过苏武牧羊、顾炎武、渥巴锡东归、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让学生总结出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7
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留下了很多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一)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屈原、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而爱国之心未改)、林则徐等。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
(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中华民族有这维护同意、反对分裂的光荣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如:1771年土尔扈特族人在其首领渥巴锡率领下经浴血奋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东归祖国。毛泽东1949年打过长江、蒋介石拒绝美国的台湾独立、马英九赞同“九二共识”等。
(四)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刀马上行” 这首诗正是他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 ;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在国
8
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抗外侮;今天的保钓问题两岸合作。
我们要在新的形势下对这些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5分钟)(通过鸦片战争、郑成功收台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个人未来的发展等事例让学生总结出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爱国主义就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正是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才有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民族英雄戚继光领导戚家军抗击倭寇、郑成功勇逐荷兰殖民者光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勇破洋枪队、邓世昌勇撞日军旗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狼牙山五壮士抗击日军等事迹,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人民从未有丝毫犹豫和退缩。团结统一始终代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贯以天下为己任,用自己的才智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主义精神就更加鼓舞、激励人们去为祖国争光,努力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特别是近20年来,经过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实践,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华民族要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9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得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就拿读书来说,大家先要想想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有些人也许会说,为自己找个饭碗而读书!这是多么卑鄙和渺小,多么无聊和可怜!你绝对不应该单是为找个饭碗而活着!找个饭碗吃饭太简单了!拿个刀子,找个人随便捅一下,绝对一辈子有了饭吃,而且还有人伺侯,还有人为你做饭,睡觉时还有人为你站岗,你的东西一样少不了!那不就解决吃饭了吗?你为什么不干呢?所以,我们要知道读书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国家需要人才,国家需要建国的栋梁。国家培养你是为了期盼你成才后为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复兴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小结:今天讲述了几个问题:(3分钟)
(一)爱国主义的概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10
(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四)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作业题:(2分钟)
1、什么是爱国主义?
2、我国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11
4、我国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有哪些?
学生练习:(5分钟)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