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0分)[ID:130653]在实验室或工厂的高温炉子上开一小孔,小孔可看作黑体,由小孔的热辐射特性,就可以确定炉内的温度。如图所示,就是黑体的辐射强度与其辐射光波长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所降低
D.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2.(0分)[ID:130636]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少量的闪光点
B.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 C.丙图中的泊松亮斑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D.丁图,当两分子间距由等于r0开始增大,它们间的分子力先减小后增大
3.(0分)[ID:130635]如图所示,圆心为O的半圆形某透明玻璃砖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复色光从P点入射玻璃砖(法线如图虚线所示),在玻璃砖中分为两束单色光a、b,其中a光与法线夹角为,且在A处恰好发生全反射,b光入射到B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光的光子能量小于b光的光子能量 B.玻璃砖对b光的折射率大于
1
cosC.a光从P到A的传播时间小于b光从P到B的传播时间 D.a光从P到A的传播时间等于b光从P到B的传播时间
4.(0分)[ID:130617]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基态的氦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态氦离子吸收某种光子发生跃迁,当能量为E4=-3.4eV时,氦离子最稳定 B.能量为48.4eV的光子,能被该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
C.一个该基态氦离子吸收能量为51.0eV的光子后,向低能级跃迁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 D.该基态氦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5.(0分)[ID:1306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证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B.光电效应彻底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C.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 D.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
6.(0分)[ID:130603]关于原子结构理论和α粒子散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着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很空旷
B.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个别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说明圆周内部有一个质量很大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核心 C.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 D.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目的是为了推翻汤姆生的原子“枣糕式”结构 7.(0分)[ID:130597]有关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大多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偏转 C.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得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D.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8.(0分)[ID:130595]用图甲同一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分别用A、B、C三束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得到光电管两端电压与相应的光电流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C两束光照射时对应的遏止电压相同,根据你所学的相关理论判断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B光束光子的能量最大
B.A、C两束光的波长相同,要比B的波长短
C.三个光束中B光束照射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量最多 D.三个光束中A光束照射时光电管发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
9.(0分)[ID:130578]玻尔首先提出能级跃迁。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现有大量处于
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B.氢原子由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长 C.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2eV的能量可以跃迁到n2能级 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4eV的能量可以发生电离
10.(0分)[ID:130577]如图,弧光灯发出的光,经过下列实验后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实验现象。①经过一狭缝后,在后面的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②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铝箔张开了一定的角度。则这两个实验现象分别说明( )
A.①和②都说明光有波动性 B.①和②都说明光有粒子性
C.①说明光有粒子性,②说明光有波动性 D.①说明光有波动性,②说明光有粒子性
11.(0分)[ID:130568]分别用波长为λ和
3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4最大初动能之比为2:3,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 A.
hc 3B.
2hc 3C.
3hc 4D.
9h 8cν0的光照到阴极K12.(0分)[ID:130567]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有频率为
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
A.若换用频率为1(1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一定没有光电流 B.若换用频率为2(v2v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ν0的光照射,则电路中光电流C.若将变阻器触头P从图示位置向右滑一些,仍用波长为
一定增大
D.若将变阻器触头P从图示位置向左滑过中心O点时,其他条件不变,则电路中仍可能有光电流
二、填空题
13.(0分)[ID:130729]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大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
(1)示意图中,a端应是电源_______极;
(2)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_______说法正确。 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
14.(0分)[ID:130715]氢原子从A能级跃迁到B能级时,辐射出波长为λ1的光子,从A能级跃迁到C能级时,辐射出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 , 则氢原子从B能级跃迁到C能级时,将________(填“辐射”或“吸收”)光子,该光的波长为________.
15.(0分)[ID:13069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莱曼线系是氢原子从n=2,3,4,5……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辐射的光谱线系,辐射出光子的最小频率为______,该光子被某种金属吸收后,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的能级为E1。
16.(0分)[ID:130696]可见光中某绿光的光子能量是2.5eV,若用它照射逸出功是2.2eV的某种金属,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eV.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若用该绿光照射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氢原子跃迁.
17.(0分)[ID:130690]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有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要使它们回到n=2能级过程中,可能辐射______种不同频率的光子.辐射出的光子照射某种金属,该金属的逸出功是2.25eV,则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是________eV.
18.(0分)[ID:130680]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1)用频率为(大于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的可见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此时电流表中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电流通过。
(2)多次调节滑片P,测得多组电压表和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U、I,作出IU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2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______eV。
(3)改变照射光的频率,使照射光的频率增加了2.41014Hz,再次实验,作出的IU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由此求得普朗克常量
h____________J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9.(0分)[ID:130672]汤姆孙的“葡萄干蛋糕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其正电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电子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原子是中性的。
20.(0分)[ID:130663]当铁块的温度较高时会呈现赤红色,说明此时辐射的电磁波中该颜色的光强度最大(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0852]分别用λ和
3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4能之比为1∶3,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是多大?
22.(0分)[ID:130844]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v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横轴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求普朗克常量和所用材料的逸出功。
23.(0分)[ID:130840]有人设想在太空中利用太阳帆船进行星际旅行。利用太空中阻力很小的特点,制作一个面积足够大的帆接收太阳光,利用光压(光对被照射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推动太阳帆船前进。假设在太空中某位置,太阳光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为E0,太阳光波长的数值为,光速为c,太阳帆板的面积为A,太阳帆船的总质量为M,太阳光照射到太阳帆板上的反射率为百会之百,求太阳光的光压作用在太阳帆船上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根据上述对太阳帆船的了解及所学过的知识。请简单说明太阳帆船设想的可能性及困难(至少两条)。
24.(0分)[ID:130823]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n=4能级状态,则: 问题探究:
(1)氢原子可能辐射几种频率的光子?
(2)其中有几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金属钙发生光电效应?
25.(0分)[ID:130769]玻尔氢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某种频率的光子,用该频率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25eV的钾表面。已知电子电荷量e=1.60×10-19C,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求:
(1)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辐射出光子的动量;
(3)钾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多少eV?
26.(0分)[ID:130756]氢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21015m.试估算氢原子核的密度,若氢核与氢核紧密排列到1cm3,则质量约为多大?(已知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球的体积公式V4R3) 3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C 6.D 7.D 8.A 9.D 10.D 11.A 12.D
二、填空题 13.正B
14.辐射【解析】 15.
16.3不能【解析】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到逸出功是22eV的某种金属根据光电效应方程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绿光的光子能量25eV不等于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与任一能级间的能量差故不能使氢原子跃迁 17.030 18.有15
19.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镶嵌在球体中 20.正确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 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不同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不同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能量中,频率小的波越多,所以T1>T2,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而是处在最大与最小波长之间,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黑体的辐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错误;
D.有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同波长的光辐射强度都会增大,同时最大辐射强度向左侧移动,即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C
A. 甲图是α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α粒子不偏转,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A错误;
B. 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有电子逸出,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正电,B错误;
C. 丙图中的泊松亮斑是光照射十分小的圆板发生的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C正确;
D. 当两分子间距由等于r0开始增大,它们间的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D
A.由图可知,a光的折射率更大,所以a光的频率更大,即a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光的光子能量,A错误;
B.由下图可知,a光的临界角为 ,由几何关系可得
2
设复色光的入射角为i,由折射率关系及折射定律得
nbnaB错误;
sinisini1 sincoscosCD.设半圆形某透明玻璃的半径为R,则有
nanb光线在玻璃里运动的时间为
sinic sinvasinic sinvbtatbPAPAsini2Rsini vacsincPBPBsini2Rsini vbcsinc所以传播时间相等,C错误,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B
A.原子的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最为稳定,A错误;
B.吸收48.4eV的光子,则能量为-6eV,能跃迁到第3能级,B正确;
C.一个该基态氦离子吸收能量为51.0eV的光子后,能量为-3.4eV,从n=1跃迁到n=4,只释放一种频率的光子,C错误;
D.吸收一个光子后,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则轨道半径增大,根据
e2v2k2m rr得
ke2 vmr轨道半径增大,则v减小,则动能减小,故D错误。 【点睛】
当光子的能量和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时才能被吸收,即体现能量的量子化。
5.C
解析:C
A.布朗运动是花粉颗粒被液体分子的不平衡的撞击造成的,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错误。
B.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但没有否定光波动说,故B错误。
C.由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故C正确。
D.温度升高物体内大部分分子的动能增大,极少数分子动能可能减小,平均动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D
A.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着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α粒子未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的作用,也说明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讲很小,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A选项不合题意,故A错误;
B.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
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个别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说明圆周内部有一个质量很大
体积很小的带正电的核心,B选项不合题意,故B错误;
C.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C选项不合题意,故C错误;
D.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探究原子内电荷的分布,并非为了推翻汤姆生的原子“枣糕式”结构,D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D
A.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模型,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故A错误;
B.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偏转,大多数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故B错误;
C.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得出正电荷集中分布在原子核中,故C错误; D.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卢瑟福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8.A
解析:A
ABD.光电流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根据eU截1mvm2hW可知,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越大,2A光、C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A光、C光的频率相等,则波长相同,同时它们的最大初动能也相等,而B光的频率最大,能量大,则最大初动能也大,且对应的波长最小,即A、C两束光的波长要比B的波长大,故A正确,BD错误;
C.由图可知,A的饱和电流最大,因此A光束照射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量最多,故C错误。 故选A。
9.D
解析:D
A.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A错误; B.从由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能量最大,波长最短,B错误;
C.吸收的能量恰好等于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时,才能吸收该能量,完成跃迁,因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0.2eV的能量,可以跃迁到n2能级,12eV能量不等于任可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因此不能吸收该能量,C错误;
D.外于基态的氢原子,只要吸收的能量超过13.6eV,电子就会跃迁到无穷远处,这就是电离,因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4eV的能量可以发生电离,D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D
现象①是光的干涉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现象②是光电效应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A 光子能量为
Ehc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根据题意有
hcW0
1,2,Ek1:Ek22:3
联立可得逸出功
34W0hc 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D
解析:D
ν0时,能发生光电效应,若换用频率为1(10)的光照射A.由题意知入射光的频率为
阴极K时,若1大于K的极限频率时仍能产生光电效应,电路中仍有光电流,故A错误; 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若换用频率为2( 20)的光照射阴极K时,一定发生光电效应,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但由于不知频率为2( 20)的光的光照强度,电路中光电流不一定增大,故B错误;
C.图中光电管加的是正向电压,若将变阻器滑动头P从图示位置向右滑一些,正向电压
ν0的光照射,若光电流已经达到饱和值,光电流将不增大,故C错误; 增加,仍用频率为
D.若将变阻器滑动头P从图示位置向左滑过中心O点时,其它条件不变,光电管加的是反向电压,由于光电子有一定的初动能,若反向电压小于截止电压,光电子仍然能到达另一端,电路中仍有光电流,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3.正B 解析:正 B
(1)[1]K极发射的光电子向左运动,由此可知电路电流沿顺时针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因此a端是电源的正极。
(2)[2]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增大光照强度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但光电流增大,B正确。
14.辐射【解析】
解析:辐射 【解析】
因为λ1>λ2,根据γ= ,知γ1<γ2.A到B辐射光子的能量小于A到C辐射光子的能
12 12c量,所以B能级能量比C能级能量大,跃迁时辐射光子,B、C间的能级差△E=
ccc12 h−h.又知△E=h,解得λ3=. 21312【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光子,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知道能级差与光子频率间的关系Em−En=h .
c15.
3E13E 1Ek 4h4[1]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的能级差越小,辐射出的光子能量越小,则从n=2跃迁到n=1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小,则
E2E1Eminh
而
E2可得
E1E1 n2434minE1
[2]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EkhminW0
可得
3W0E1Ek
4【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以及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
的能级差。
16.3不能【解析】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到逸出功是22eV的某种金属根据光电效应方程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绿光的光子能量25eV不等于处于
n=2能级的氢原子与任一能级间的能量差故不能使氢原子跃迁
解析:3 不能 【解析】
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到逸出功是2.2eV的某种金属,根据光电效应方程,产生光电子
W00.3eV; 的最大初动能为Ekh绿光的光子能量2.5eV不等于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与任一能级间的能量差,故不能使氢原子跃迁.
17.030
解析:0.30
[1]现有一群处于n4能级上的氢原子,要使它们回到n=2能级过程中,有4→3,3→2,4→2三种可能,故有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2]4→2辐射出的光子能量最大为
W0.85(3.40)2.55eV
所以根据
WW0Ek
故光电子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Ek0.30J。 18.有15
解析:有 1.5 6.71034
(1)[1]由于用频率为(大于阴极K金属的极限频率)的可见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会发生光电效应,有光电流,因此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
(2)[2]由题图2可知,遏止电压为1.5V,故打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e1.5V1.5eV
(3)[3]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Ekhh0
又
EkeUC
则
eU1h1h0 eU2h2h0
解得
eU2U11.61019134hJs6.710Js19.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14212.410内镶嵌在球体中
解析: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 镶嵌在球体中
汤姆孙的“葡萄干蛋糕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其正电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而电子则镶嵌在球体中 ,整个原子是中性的。 [1] 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内 [2] 镶嵌在球体中
20.正确
解析:正确
常温下的物体发射的波都是红外光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发射的电磁波波长就会到达可见光的波长,我们就可以看到了,当铁块的温度较高时会呈现赤红色,说明此时辐射的电磁波中该颜色的光强度最大,故此说正确。
三、解答题 21.
5hc 6设此金属的逸出功为W0,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式,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时
Ek1hcW0①
当用波长为
3λ的光照射时 4Ek2又
4hcW0② 3Ek11③ Ek23联立①②③解得
W0hke;Wkbe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5hc22. 6EkhW
和
eUcEk
得
Uc而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
hW eehke
该直线截距为b,则可得
0即
hbW eehbW
可求得
Wkbe23.
a=2AE0 Mc太空帆平面与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垂直时,光压最大,此时太空船产生的加速度最大. t时间内垂直照射到太空帆上的光的总能量为
Em=AtE0
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Eht时间内垂直照射到太空帆上的光子个数为
hc
N=Em E一个光子的动量为
Ph
对t时间内垂直照射到太空帆上的N个光子(取光子飞向太空帆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Ft=-NP-NP
对太空船
F=Ma
解得
a=2AE0 Mc从上述计算可知,利用光压推动太阳帆船前进,进行星际旅行,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并且同火箭和航天飞机迅速消耗完的燃料相比,太阳光是无限的动力之源,只要有阳光存在的地方,它会始终推动飞船前进.
困难:一是单位面积上的光压很小,为获得足够的动力,需要制造很轻很大太空帆,从制造到送入太空、在太空中展开,这些都存在困难;二是太空帆不仅会接收到太阳光,也会受到深空来自宇宙的带电粒子的干扰;三是利用光压改变飞船的飞行方向在技术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四是飞船离开星球和靠近星球时要受到星球的引力作用,此时必须依靠飞船上携带的燃料提供动力才能完成任务;
24.
(1) 6种;(2) 三种 (1)根据
2C46
所以可能有6种频率的光子。
(2)辐射光子的能量只要大于2.7eV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只有n=4跃迁到n=1,n=3跃迁到n=1,n=2跃迁到n=1这三种频率的光子可以。
25.
(1)ν=6.2×1014Hz;(2)p=1.4×10-27kgm/s;(3)Ek=0.30eV
(1)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释放出光子的能量为
E=-0.85eV-(-3.40eV)=2.55eV,
由Eh 解得光子的频率
(2)由
=6.2×1014Hz
p得
hh cp=1.4×10-27kg·m/s
(3)用此光照射逸出功为2.25eV的钾时,由光电效应方程EkhW,产生光电子的最大
初动能为
Ek=(2.55-2.25)eV=0.30eV
26.
2.3.1017kg/m3 m2.31011kg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有氢原子核的质量约等于氢原子的质量,即
且由题意,原子核的半径
根据公式
解得:
1cm3的氢原子核的数目为
则质量为
代入数据解得:
mH1.671027kg
RH1.21015m
m42HV3RH
2.3.1017kg/m3
N1106m34 3R3HmNmH
m2.31011k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