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三)
一、积累与运用
1. 按要求修改下面语段。
①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语文课上学习语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在 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②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③漫步公园,一句“小草梦正酣,请君勿打扰”的标语,让人发现标语也可以如此诙谐
步入教室,一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条幅,让
人领略古诗中的哲思妙趣;连接互联网,“点赞”“给力”等生动易记的网络流行语,让人感叹网络语言的别样魅力。④要学好语文,还要多读好书。⑤只要有一双惠眼,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语文的智慧!
(1) 第①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改为
。 。
”。
(2) 第③句画横线的地方应填入的标点是
(3) 第⑤句有一个错别字,应将“
”改为“
(4) 第
句偏离主题,应删去。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怅 wǍng 踊跃.
蓦. 沟 hè
然 )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
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谥号为“靖节先生”。
B.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
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
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
305 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表现手法。
4. 名著阅读。
①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
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
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 “
,
”。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②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中; 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 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 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 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 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从傅雷给儿子的信中,你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青年吗? 5.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 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 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
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
D.光临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贺州大道两旁的紫荆花盛放,摩肩接踵的市民和车辆仿佛沐浴在花海之中。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都.B会自惭形秽。 ....
学与问是相.C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D.每当看到他那滑稽的动作,调皮的表情,同学们都会忍俊不禁。....
二、阅读与赏析
7. 古诗阅读。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本诗以
起兴,表达了 (情感)。
(2) 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
果。
8. 文言文阅读。
游小盘谷记梅曾亮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①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 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②,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 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③。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 謦欬④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注释】①卢龙山:即狮子山,在南京西北约二十里处。明太祖朱元璋曾败陈友谅于此。②熟五斗米顷:大约煮熟五斗米的时间。③陂陀:起伏不平的样子。④謦欬(qǐng kÀi):咳嗽。⑤阬谷洼隆:高地和低地都凹凸不平。⑥井灶龈腭:比喻山地高低不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⑤
⑥
①余尝求小盘谷 .
求: 或: 业: 殆:
②土人或曰无有 .
③居民以桂为业.
④殆近之矣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井灶龈腭之状 .B.①至其地 .
C.①乃登山循城而归 .D.①居民以桂为业 .
②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②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②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3) 下列选项都是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文是一篇写景的游记,记叙作者一行六人探访小盘谷的经过,按时间顺序、方位顺序刻画了小盘谷清净的环境和秀美的风光。
B、文中“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一句,以声衬静,用犬吠声衬托环 境的幽深、寂静;表现作者想找人问路却找不到的急切心理,侧面表现小盘谷隐蔽、人迹罕至的特点。
C、抵达佛寺以后,于归云堂反而不多落墨,而写居民以桂为业,写“四山皆大桂树”,重在写人,而不在写桂。
D、中国的传统艺术都追求意境和神韵,在有限中表现无限。梅氏此文,可以 说是清代游记中写神传意的佳作;可以说“深”“幽”是小盘谷景色最基本的特征。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9. 说明文阅读。
植物睡眠运动王恩收
①许多植物都有睡眠现象。例如,合欢树的叶子是由许多羽片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不仅植物的叶子会有睡眠,植物的花朵也会睡眠。例如, 生长在水面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时,美丽的花瓣就慢慢地舒展开来,似乎刚从梦境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②植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植物的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上又称植物睡眠运动。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达尔文。100 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 曾对 69 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认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③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对植物的睡眠运动提出了不少解释理论。
④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的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然而, 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
⑤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关闭睡眠,当遭遇大风大雨时,也会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⑥美国科学家恩瑞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种植物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呈水平方向(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垂直方向(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要低 1℃左右。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 1℃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
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力。
⑦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植物的午睡大约是在上午 11 时至下午 2 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明显降低。这是由于 ..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炎热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 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环境下生存。
⑧综合起来,植物睡眠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夜晚比白天冷, 夜晚闭合叶子和花朵,可以避免寒露和霜冻的侵袭;二是叶子闭合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热带植物白天也闭合),有保持适当温度的作用;三是夜晚开花的植物白天睡眠,有防止水分过多散失及防止昆虫捣乱的作用。
⑨总之,植物的睡眠运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植物的世界真是神奇无比!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②﹣⑦段是按照
什么顺序说明的?
(2) 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述其表达效果。
(3) 第⑦段中的加点词“大约”能否删去?请结合句子说明其理由。
10.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山寻野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 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 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 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 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看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已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
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静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 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 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葛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 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 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 上是难得的乐事了。
⑪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向他表示了谢意, 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选自《河北日报》2019 年 5 月 17 日,有改动)
(1) “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 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受骗上当﹣﹣( )﹣﹣( )﹣﹣( )﹣﹣沁人心脾
(3) 品析语言。
①静一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
②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 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葛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5) 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三、写作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天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
也会懂得感…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有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三)
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按要求修改下面语段。
【答案】(1)学习语文、运用语文。(2);(3)惠 慧(4)④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答案】惘
mò
yuè 壑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C。4.名著阅读。
【答案】①傅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②a.注重社交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入乡随俗;
b.注意行为举止,一举一动,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c.养成好习惯,注重细节,比如讲话时的站姿和手的摆放。
5. 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答案】C。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答案】A。 二、阅读与赏析7.古诗阅读。
【答案】(1)蒹葭;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或对远方意中人的强烈相思之情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点明主题。一唱三叹,节奏鲜明,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还深化了诗歌的意境,强化了主人公的情感,主人公的执着,也在一唱三叹中得到了尽情地展示。 8.文言文阅读。
【答案】(1)①寻找、寻求;
②有人;
③职业;
④大概。
(2)B (3)C
(4)①低头看去,只见很多影子在摇动,像鱼龙在波浪中起伏。 ②(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9.说明文阅读。
【答案】(1)植物产生睡眠运动的原因 事理说明文
时间顺序
(2) 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
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增强文章说服力。
(3) 不能删去。“大约”表估计,是大概的意思,说明植物的午睡时间大概是在
上午 11 时至下午 2 时这个时间范围,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植物的午睡就是在上午 11 时至下午 2 时,与事实不符。“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案】(1)①非人工栽培或驯化的纯自然的事物;②脱离喧嚣世俗的自由与快乐。
(2) 非常得意 心旷神怡
一往情深
(3) ①句子运用“久久”与“匆匆”两个叠词,描述生动、口语化,表现出作者
对山间空旷、幽静与山间自然纯正事物的喜爱。
②这个句子是对作者的动作描写,以“闭”“靠”“掏”“倒”“咽”等动词,表现作者身处山境的自由与随意,表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
(4) 童谣表现出儿童的纯真,陶渊明的“巷巾滤酒”表现其为人的纯朴、真实。
以此来突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纯真、自由生活的热爱。
(5) 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与众游客形成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
人生态度,为下文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表现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三、写作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例文】
原来,我也很脆弱
“我,天不怕地不怕,还会怕你!你算哪根苗!”若是你在喧嚣的人声中听到一句这样的话,不用怀疑,它一定出自本姑娘之口。
我一生下来就强硬,强硬得似一块在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煅打出来的铁,调皮捣蛋的男生们都惧我三分,胆儿小的女娃儿就更甭提了。凡是沾惹我的人,一见我火了,都会退避三舍,忙着请别人来转弯道歉。每每这个时候,我是乐得满地找牙。 我越来越觉得,我好坚强,我从不知道眼泪是啥滋味。可是,谁曾想到,一件突如其来的小事,却让我蓦然意识到:原来,我也很脆弱。
记得是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考数学,我一拿着试卷,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 太简单了,太好做了,我又是第一名喽!从初一到初二,大大小小的考试也有上十 次了吧,每次我可都是轻轻松松取得桂冠,学校还专门组织人马敲锣打鼓给我家送 过喜报呢。唰唰唰,唰唰唰,我的笔在试卷上欢快地飞舞,我的心如浪花般欢快地 开放。太好做了,真是太好做了!三下五除二,我做起了。抬头逡巡四周,他们都 还在辛苦攻关呢。交了吧,既捞个成绩第一名,又捞个交卷第一,我的思维敏捷吧, 老师、同学、爸妈准得又夸我。可是,等到公布结果的那天,我却傻了眼,我的数 学还有一个 12 分题没有做,成绩是全班第十二名,总名次也降到了第四名。我努力睁大眼睛,眼珠使劲往上翻,但眼泪还是很不听话地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下来。谁都知道:眼泪常常是脆弱的代名词。啊,天哪,原来,我也很脆弱啊!
自此以后,我的狂热降温了,因为我知道了:坚强背后是脆弱,每个人都有他 (她)脆弱的一面,再坚强的人也不能例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