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每一朵野花都有一张干净的脸/我轻声喊着它们的名字/黄蒿、野菊、小飞蓬……/还有许多我实在喊不出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它们都是野花,装扮山野
最后我轻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我也是它们中的一朵/在天空下,在山坡上尽情开着……
(1)请以“喊出 的名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上面的小诗耐人寻味:即使不起眼的小花,也有自己的名字;即使我们是小花,也能在山坡上尽情开着……它能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
2023年河南中考作文沿袭了近几年来“一个话题(材料)、两种文体”的命题方式。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所给材料是一首现代小诗。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以小诗阅读为切口进行写作能力的检测,既考察阅读能力又检测了写作技能,有一举两得之功效;同时,此命题也紧扣了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教什么”就“考什么”的命题原则。我们知道,诗歌阅读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九年级上下两册的第一单元都以现代小诗为主。“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是教材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而有无达成这一目标,是本次中考作文考察的关键点之一。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读懂诗歌是写作的第一步。
作文题一“喊出______的名字”是半命题作文,已知信息“喊出”“名字”来自于给出的小诗;隐含信息是“谁”喊出名字、喊出谁的名字,这关乎叙述角度和写作内容。毋庸置疑,这里的主语应该是“我”。正像2022年的作文题“留在心底的声音”和2021年的作文题“从_____开始”一样,命题者的意图是让写作者写“我”的经历、“我”的见闻、“我”的生活、“我”的感受,体现出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表达与交流”目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为什么要喊出这个名字?喊出这个名字时带着怎样的情感?这关乎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立足于诗歌来思考,野花“都有一张干净的脸”“装扮山野”,“我”是野花中的一朵,“尽情开着”。可见,诗歌的核心意象是野花,其特征是普通、平凡,但却尽情绽放生命的华彩,彰显生命的价值。“我”喊出野花的名字,喊出自己的名字,其中包含着赞美、喜爱、崇敬、自信、自豪等积极情感。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付出着、奉献着,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同时,也服务了大众、建设了家乡和国家。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伟大,他们值得赞扬、崇敬和效仿。
放眼时代,我们可以喊出逆行者的名字,向英雄致敬。疫霾笼罩、病毒肆虐的经历让人记忆犹新。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无畏发声的钟南山院士,挺身而出、迎难逆行的白衣天使,心系大家、送菜上门的小区物业,他们的名字亲切熟稔,如家人般镌刻在我们心中。喊出他们的名字,为民族自豪,向英雄致敬。
关注家国,我们可以喊出建设者的名字,向榜样学习。平安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默默无闻的付出。大国工匠,精益求精,他们用毕生的心血埋头钻研,勤做苦练,带来综合国力日新月异的提升;建筑民工,流血流汗,他们奔赴远方,无畏寒暑,一砖一瓦建造起崭新的城市;环卫工人,起早贪黑,他们守望街道,维护清洁,日复一日擦亮家乡的大街小巷。喊出他们的名字,学习他们努力奉献的精神。
跳脱出诗歌来思考,只要立足诗歌意象和情感,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我们可以把目光聚焦“我”与亲人、“我”与朋友、“我”与自我,写自己熟悉的素材,写有关“我”的故事。
留意生活,我们可以喊出亲朋的名字,表达心底的爱与暖。也许,我们日日感受着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见证着他们为家庭含辛茹苦地付出,但是我们拙于表达感谢,羞于表露真情。那就让我们在文字中,像电影“你好,李焕英”那样,喊出他们的名字,表达心底浓浓的爱;也许,我们和好朋友有些误解和矛盾,有过争吵和分歧,经过时间沉淀和自我反思,要重新修复曾经美好的友谊,那就让我们在文字里、在行动中,喊出他们的名字,表达心中友善的暖。
回望来路,我们可以喊出自己的名字,表现自我的认同与期许。成长路上,我们不断修正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喊出自己的名字,给自己鼓劲儿,给自己赞许,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然,在拟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大而化之,喊出你的名字,喊出他(她)的名字,喊出他(她)们的名字;在选材方面,可以讲述个体的故事,也可以讲述群体的故事;在布局上,可以是一个故事的波澜起伏,也可以是多个故事的横向并列,还可以是几个故事的递进串联。
文题一写作要规避的,首先是立意肤浅,如在毕业典礼上或者是某一次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喊出自己的名字,介绍自己或鼓励自己,于是我鼓足勇气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僵硬扣题,单一叙事,缺少内在意蕴和启发意义。其次,脱离素材,自说自话。半命题作文虽然有一定的写作自由度,但是材料之下的半命题作文,还要考虑材料的指向。完全脱离材料,自说自话,往往落于三四类作文之列。比如“喊出它的名字”,写心爱的小狗丢了或者死了,喊它的名字,表达思念之情;写“喊出他的名字”,穿越到某几个朝代,遇见了屈原、杜甫、辛弃疾等,与他们对话,喊出他们的名字,表达敬佩之情等等。
作文题二是根据材料写简单的议论文,命题者给出两个提取观点的方向,“即使不起眼的小花,也有自己的名字”,指向自我价值认同;“即使我们是小花,也能在山坡上尽情开着”,指向自我价值实现。前者让人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自强,可确立中心论点如“自信,让平凡也美好”“自强不息,成就不凡人生”等;后者让人想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积极进取,可确立中心论点如“在平凡中熠熠闪光”“平凡铸就伟大”等。从中考阅卷的角度来看,直接用中心论点作文章标
题比较容易得到认可;而看不出观点或文体特征不明晰的标题,如“不起眼的小花”“小花与大花”“喊出名字”等,不可能进入一类文当中。
明确观点之后,论述要求实。首先,道理要切实。即切中观点进行逻辑自洽的阐释。其次,事例要丰实。即从多个角度或多个层次列举事例。如写“自强不息,成就不凡人生”,可从国家发展层面和个人成长层面,阐释自强的意义;可从古代到现代列举正反事例佐证;写“平凡也能闪光”,可围绕“如何让平凡的生命发出光芒”,从“坚定的信念点亮方向”“不懈的努力铺就成功”两个方面摆事实讲道理。
总之,观点先行,论述层次清晰,理据充实,是高分议论文的标配。通篇文章找不到观点,或只有观点没有阐释,只是观点加罗列事例,或者文体不清,写议论文又像记叙文的,是写作此题之大忌。
范文示例
喊出我的名字
周一的升旗例会上,发奖仪式正在进行。突然,“***”三个字钻进我的耳朵:是我的名字!我愣怔了一会儿,犹豫着走向领奖台,耳边隐约飘来议论声:没想到她也能登上领奖台啊!(得分点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埋下伏笔,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我的名字只寂静躲在作业本底端,躲在试卷边侧,躲在我自己的心底里,悄无声息,黯淡无光。
那天中午,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汹涌着热浪。班主任急匆匆地走进教室,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跟大家通报一件事。学校要临时招募几名志愿者到敬老院去慰问老人,你们谁愿意去?”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怪叫声、讥嘲声此起彼伏:“这么热的天,岂不是要命吗?”“就是,谁会去做这些下力不讨好的事?”“谁去谁是傻子,哈哈哈……”
听着同学们的议论,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奶奶慈祥的面孔。我从小跟着奶奶生活,享受了奶奶百般疼爱。后来跟爸爸妈妈到城里上学,就很少回去看望独自守着老屋的奶奶。那些老人跟我的爷爷奶奶一样,也很想得到儿孙们的关心吧?(得分点2:插叙一笔,交代促使自己转变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丰满。)看看同学们不屑的模
样,我又犹豫了:我要是去了,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很傻?这时,老师发话了:“这是一次奉献爱心的活动,也是锻炼自己的机会,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的。”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面面相觑,但无人举手。老师见此情景,叹了口气,准备转身离开。
我鼓足勇气,举起了手:“老师,我愿意去。”老师猛地扭过头,有些惊异地看着我,愣怔了好一会儿,说:“你,你叫什么来着?”我小声说出我的名字,可是老师似乎没听清,她说:“你再说一遍!”我挺了挺脊梁,舔舔发干的嘴唇,响亮地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老师脸上洋溢出微笑,举起手拍了两下,教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环视四周,迎接我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有的同学还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得分点3:描写生动,扣题自然。)
从那以后,我勇敢地举手发言,自信地参与班级活动,终于,我的名字也出现在获奖名单中。当我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勇敢地喊出我的名字,我也会迎来高光时刻!
【阅卷者点评】
详略有致,引人入胜。考生记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真实经历,由羞于发言到突破自我,叙事有波澜,情感有起伏,能吸引读者阅读。
刻画细腻,画面感强。人物描写细腻生动,侧面烘托自然恰切,构成清晰的画面,凸显出个性化体验,读之如临其境如感其情。
平凡也能熠熠闪光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亦有光芒。正如不起眼的小花也可以尽情开放,散发出自己的芬芳,芸芸众生平凡如你我,也能在这个世界熠熠闪光。(得分点1:用工整的句式引出话题,起笔醒目。揭示写作材料寓意,用比喻生动表达观点。)
平凡不是平庸。拥有一技之长,在专业领域坚持探索、努力奋斗,或秉持心中信念不懈跋涉、攻坚克难,即使平凡也能散发出生命光辉,照亮世界。(得分点2:区分近义词,做概念界定,细化观点,展开论证。语言表达准确、有力。)
古往今来,无数先辈用坚持与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铸就了当今时代之辉煌。司马迁历尽寒暑几十载,坚持完成巨著《史记》;华罗庚卧床三月翻书不止,成就一代数学巨擘;居里夫人坚持冶炼四年,方才一睹镭的风采;保尔历尽磨难,仍不放弃,终成钢铁之意志。他们都是平凡人,却在坚持和奋斗中让自己的人生闪光,照亮时代。
坚持和奋斗点亮人的精神,让生命充满激情和活力;而理想信念这座灯塔,则让人们能够拨开迷雾,实现精神的升华。
张桂梅,一位普通的高中老师。她说,要让大山深处的女孩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用毕生的精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托起了无数女孩的精彩人生;王继才与妻子王仕花守护小岛34年,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坚守我国的每一寸疆土,他们是平凡的,但他们每一天的坚守都饱含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那是对祖国的爱,那是身为中华儿女的责任与担当。还有无数的平凡人,消防员,环卫工,交通警察,人民教师……正是那伟大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了不平凡的壮举。
反之,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宝贵的生命将会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守株待兔的宋国人只因为一次偶然的不劳而获,就失去了生活信念,只想坐享其成,最终收获的只有失望与怨恨。而如今,一些年轻人奉行“躺平”“摆烂”,让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浪费,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得分点3:反面论证,使分论点更有说服力;联系当今社会现象,论述富有针对性。)
大千世界,平凡者众。中华复兴之重任,就在每一位平凡人肩头。我辈青年当以心中理想为航标,以坚持奋斗为行动,为社会、为国家担当起时代的重任。我始终相信:坚持奋斗,坚定理想信念,平凡也能熠熠闪光。
【阅卷者点评】
论述层层递进,有深度。考生以“平凡也能闪光”为话题,重新定义“平凡”,然后从两个维度展开论述。层次清晰,过渡得体,论述有深度。
语言精准简洁,有力度。一改多数考生运用事实论据时叙事细碎冗长的毛病,本文举例虽多,却简洁精准,紧扣观点,语言表达干脆流畅,有力度,有理性之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