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济上可行性
首先,从经济效益上讲,而本系统的开发,为统计人员工作效率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本系统的运行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第二,本系统的运行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第三,本系统的运行可以大大的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是,从所需投入来讲,对于一个中小型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说,他的投资成本是十分的低。应该不会超过5000元。
所以,此系统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6. 技术的可行性
本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传统的生命周期法,即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定义一个过程,对其每一个阶段规定它的任务,工作流程,管理目标以及要编制的文档等,使开发工作易于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可操作的规范。 同时,系统需要对数据库的灵活和快捷的操作,因此强大的SQL语言是开发此类数据库系统的最佳选择。ACCESS本身所携带的面向对象程序的开发界面,以及对SQL的支持,符合本系统的开发需求。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局域网、互联网和WINDOWS操作的系统,其他图书馆已经有广泛的采用类似系统。有较成功的实例可以进行借鉴分析。
现有技术已较为成熟,利用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系统开发目标。同时,开发期限较为宽裕,预计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开发任务。
正确的理论指导和优秀的开发工具,双重保证了我们这次开发的技术可行性。
7. 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所有软件都用正版,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数据信息均可保证合法来源。所以,在法律方面是可行的。
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我们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同时还尽心为客户考虑其长远利益和运行要求。从用户单位——大学校园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等方面来看,是完全能够使用该软件系统。
从大学图书馆的使用人员来看,可大致分为五类:一、学生;二、教职工;三、图书馆管理人员;四、行政职工;五、其余各界人士。用户的素质较高,大部分受过本科教育,而新开发的软件系统友好的界面及简便的操作方法,保证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使用该系统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项目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是完全可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