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血液学检验与临床

血液学检验与临床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6・ 血液学检验与临床 071485准确性、可比性及溯源性在静脉血细胞 参考范围调查中的应用/徐国莉∥中国实验诊断学 一.2006,10(9).一1009 ̄1012 071486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 的意义/常玉荣…∥检验医学.一2007,22(1).一78 ~8O 以血液分析仪检测中白细胞(WBC)、中性粒 细胞百分率(N )、淋巴细胞百分率(L )、单 核细胞百分率(M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E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 )、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异常 的血标本824例为试验组,208例上述指标正常的 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并 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细胞异常检出率高,无论 WBC总数是否有改变,当伴有N 、I 、M 、 B 增高或M 与B 同时增高时,血细胞形态学 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以及 有核红、异淋、幼稚细胞;RBC、Hb、MCV、 RDW指标异常,可见R_BC大小不等,中心浅染 区扩大或RBC体积增大,中心浅染区消失;对照 组细胞异常检出率低。结论:临床上有发热、贫 血、淋巴结肿大等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时,无论血液 分析仪检测结果如何,必须进行血涂片检查。表2 参6(作者文摘) 071487南宁育龄人群D地中海贫血筛查及血红 蛋白A2截断值的确定/张新华…∥中华检验医学 杂志.一2007,30(1).一53 ̄5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I C)法检测2 044名 育龄青年,对其中430例[p地中海贫血(地贫) 筛查中随机选择的75对夫妇以及血细胞分析提示 夫妇双方或一方为地贫表型阳性的280例育龄青 年]同步进行地贫基因分析和3种碱性电泳法[法 国Sebia全自动电泳系统(Sebia)、国产Sang Te 全自动电泳系统(Sang Te)和pH 8.6醋酸纤维 膜电泳法(pH 8.6)]的检测,以基因分析结果为 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 HPLC法和3种碱性电泳法诊断口地贫的血红蛋白 A (HbA )截断值。结果:在2 044名育龄青年 中检出口地贫163例,携带率为7.97 ,随机选 择的75对夫妇地贫基因分析确诊为p地贫的13 例,携带率为8.67 ;诊断p地贫杂合子的HbA。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7年第2l卷第4期 截断值分别为HPI C法≥4.35 、Sebia ̄3.65 9,6、 Sang Te≥4.58 、pH 8.6≥2.66 。结论:南宁 农村育龄人群p地贫基因携带率高,HbAz检测结 果有人种差异,应重新通过ROC曲线确定截断 值,p地贫筛查尽量不使用pH 8.6醋酸纤维膜电 泳法。图1参10(作者文摘) (“地中海贫血”宜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编者注) 071488国产全自动电泳系统检测HbA2诊断13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张新华…∥临床检验杂志 一.2007,25(1).一65~67 以国产森特全自动电泳系统(Sang Te系统) 和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法,HPI C 法)对430例农村育龄青年进行p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筛查及基因分析,以HbAz为研究对象比 较2种方法的差异,并以基因分析结果为金标准, 用ROC曲线评价Sang Te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当地健康人Sang Te系统HbA2值95 9,6频 数分布范围为1.67 ~4.61%,p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HbA 诊断临界值为≥4.58 9,6,其敏感度 为0.94,特异性为0.99,Sang Te系统与HPLC 法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ROC曲线下面积小于 HPLC法,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ang Te系统用于p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 误、漏诊率低,是基层医院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筛查取代pH 8.6醋酸纤维膜电泳较为实用的设 备。图1表1参8(邱方) 071489广东省人民医院2005~2006年新生儿 地中海贫血类型分析/荣卡彬…∥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一2007,30(2).一18O~181 (“地中海贫血”宜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编者注) 07 1 490珠海户籍人群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个体 中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肖奇志…∥临床血液学杂志 一.2006,l9(6).-33o ̄333 (“地中海贫血”宜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编者注) 07149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碳氧血红蛋白检测 的意义/蒲秀红…∥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 (20).-1411~l412 测定189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142例日龄 匹配无病理性黄疸患儿(对照组)动脉化毛细血管 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及静脉血血清总胆红素 (STB)。结果:溶血组、颅内出血组COHb及 ST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O.01);感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7年第2 卷第4期 组、母乳性黄疸组STB水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O.01),而C0H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 无显著性。结论:COHb测定可作为胆红素水平 的指标,有助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病因诊断及指 导治疗。表5参12(作者文摘) 07149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临 床预后关系的探讨/陆秋芬…∥实用诊断与治疗杂 志.一2006,20(10).一711~712 071493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患者网织红参数 与乳酸脱氢酶分析的意义/贾中为…∥现代检验医 学杂志.-2007,22(1).一41~43 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Roche- Module D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 有核红细胞(NRBC),并对NRBC计数阳性的58 例患者同时检测其网织红细胞参数与血清中乳酸脱 氢酶(I DH)水平;以144例外周血未检出NRBC 的患者为对照。结果:外周血NRBC计数阳性的 58例患者分布于18个不同科室;外周血检出 NRBC患者与外周血未检出NREC患者比较网织红 细胞百分率、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中荧 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及LDt-I水乎均升高(P <O.001)。结论:结合网织红细胞参数和LDH水 平有助于对外周血出现NRBC患者的病因诊断和 预后评价。表2参3(邱方) 071494联合检测对地中海贫血实验诊断的应用 价值/陆小婵…∥检验医学.-2007,22(1).一6O~ 63 选择2004年至2005年间在医院进行系统产前 检查的已被基因诊断证实的210例地中海贫血夫妇 的筛查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红细胞平 均体积(MCV)、红细胞脆性试验、血红蛋白 (Hb)电泳单项检测在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的灵敏 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7.6 、89.5 、90.O 及 76.O 、89.3 、97.3 ;MCV与Hb电泳、红 细胞脆性试验与Hb电泳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 特异性分别为100.O 、86.7 及99;O 、 89.3 ,系列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 89.0 、99.7 及87.1%、100.0 ;MCV、红 细胞脆性试验及Hb电泳3项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 度及特异性分别为100.O 9/6及79.7 9/6,3项系列联 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6.7 及 100.O ;经 检验,平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各 单项检i受4的灵敏度之间、系列联合检i受4的特异性与 各单项检测的特异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CV、红细胞脆性试验及Hb电 ・207・ 泳3项联合检测是地中海贫血诊断及其产前筛查中 最理想的试验方法。表4参9(作者文摘) (“地中海贫血”宜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编者注) 071495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致病相关基 因筛查/王国兵…∥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一2006,2I (19).-1317~1319 采用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微小病变型肾 病综合征(MCNS)患儿及健康儿童PBMC基因 mRNA水平;采用R PCR和荧光定量PCR法检 测部分基因转录水平,鉴定芯片相关检测结果。在 33 000个基因转录本中,有969个转录本在MCNS 患儿PBMC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表达上调552 个,表达下调417个;RT-PCR和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较为一致。采用人类基因组 表达谱芯片可快速有效地检测MCNS患儿PBMC 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进而证实MCNS的发生、 发展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图2表3参11 (作者文摘) 071496子痫前期孕妇中性粒细胞相关因子与胎 儿的关系/周淑…∥实用妇产科杂志.一2006,22 (10).-616 ̄618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O例子痫前期患者和2O 例正常妊娠孕妇肘静脉血和脐静脉血中性粒细胞黏 附分子CD11b的表达,同时采用EI ISA法检测两 组血浆IL-8和弹性蛋白酶的浓度。结果:子痫前 期组母体静脉血CDl l b的平均对数荧光强度指数、 血浆IL-8和弹性蛋白酶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 (P<O.O5);子痫前期组脐静脉血CD1lb的平均 对数荧光强度指数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 但血浆II,8和弹性蛋白酶的浓度与正常妊娠组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脐静脉血中性粒细胞 CD11b平均对数荧光强度指数与母体静脉血中性 粒细胞CDllb平均对数荧光强度指数呈正相关 (r—O.590,P<0.01)。结论:子痫前期胎儿中性 粒细胞的激活与母体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相关,胎儿 循环中存在申陛粒细胞的激活,推测中性粒细胞在 子痫前期胎儿患病率中有一定作用。表1参9(作 者文摘) 07149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P_选 择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王家平…∥现代检验医学杂 志.一2007,22(1).-109 ̄110 采用EI ISA法检测8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 中P-选择素。结果:AMI患者溶栓前P'选择素显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8・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7年第21卷第4期 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溶栓成功后P_选 择素显著下降,而溶栓失败者 择素水平仍然 对68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采用玻璃 球法检测血小板黏附功能,采用比浊法检i贝Jl血L小板 聚集功能,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小板计数 (PI 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 (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4项参 较高,再次溶栓后开始下降。结论:P_选择素可用 来评价AMI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表1参7(rg 方) 071498血小板膜糖蛋白I b伍基因可变数目串 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脑梗死的关系/辛晓 数。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分别为 (47.32±3.21) 、(66.24±4.16) ,均高于对照 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一2007,30(2).一150~ 152 采用PCR技术检测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者 各200例血小板GP I b a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 序列(VNTR)多态性,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77 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123例,分析 GPI b a基因VNTR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血小板GPI b a基因VNTR多态性存在B、 C、D 3种等位基因,未见A等位基因;发现BC、 BD、CC、CD、DD 5种基因型,未见BB纯合子 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间GP I b a基因VNTR多 态性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BC+BD基因型 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结论:哈尔滨地区汉族 人群血小板GP I b a基因VNTR多态性等位基因 以C、D为主,基因型CC、CD、DD多见;GP I b a基因VNTR多态性可能不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 因素。图1表3参7(余枫) 071499血小板糖蛋白GP I b伍Kozak基因多态 性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研究/宋玉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一2006,23(5).一561-- ̄564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基因序列测 定技术检测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 和80名对照者的GP I b a Kozak序列一5T/C基因 多态性,比较各基因型的表达与TIA的关系。结 果:TIA组CA2基因型频率为0.166,明显高于对 照组(0.075,P<0.05),TIA组C等位基因与对 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 显示C等位基因与TIA发病呈正相关(P一 0.016)。结论:血小板GP I b a Kozak基因多态 性与TIA相关,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 TIA的危险因素。图4表2参10(作者文摘) 071500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及其 临床意义/李展君∥广东医学院学报.-2oo6,24 (4)。一384 ̄385 071501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和血小板参 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杜雪霞∥广东医学院学报.一 2006,24(5).一486 ̄487 组[(40.68±3.07) 、(57.37±3.88) ,P< 0.o13;且冠心病组PI T和PCT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MPV和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而活性增加,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2参5(作者文摘) 071502血浆TPO水平变化与血小板减少疾病 的关系/陆紫敏…∥中国免疫学杂志.一2006,22 (9).一873 ̄875 采用多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68例 应用人重组IL_11(rhII.-l1)的各种不同病因致血 小板减少的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 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TPO水 平低于正常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患者TPO高于正常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及肝硬化患者TPO与正常者无明显差异;上 述疾病用rhIL-11有效者TPO水平趋于正常,且 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检测血浆TPO有 助于临床鉴别各种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病因,对合理 应用rhIL-1l提供理论依据。表2参8(陈妍) 071503经二甲基亚砜冷冻保存的血小板黏附率 观察/何晓华…∥检验医学.-2007,22(1).一81~ 82 按常规进行二甲基亚砜(DMSO)富含血小板 血浆悬液制备、冷冻保存与复温,抽样进行质控检 测,测定血小板黏附功能。结果:低温保存血小板 复温后,质控检测血小板计数≥2.5×10n个/袋, 红细胞混入量≤8.0×10 个/袋,白细胞混入量≤ 5.0×10。个/袋;无细菌生长,抗一HCV、HBsAg、 抗一HIV、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加入 DMSO保存后的血小板黏附率低于未加DMSO的 血小板(P<0.05),且随时间延长,黏附率有降 低的趋势,加DMSO后再将DMSO洗去的血小板 黏附率与未加DMSO的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的DMSO冷冻保 存技术值得推广应用。表l参6(余枫) 071504机采血小板收集量与几项影响指标相关 性的探讨/许友山…∥现代检验医学杂志.一200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7年第2l卷第4期 ・209・ 22(1).一75~76 vWF、D-Dimer及PAI-1低于死亡患者(P< 随机选择98名初筛合格的献血者,均用Hae- monetice公司的MCS+型血细胞分离机单采献血 0.01)。结论:败血症患者的抗凝血、纤溶系统功 能发生显著变化,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抗凝血、纤 溶系统指标可敏感反映败血症患者病程的发展,并 对预后判断具有辅助意义。表4参11(余枫) 071507蛋白C基因G12918A突变所致I型遗 者的血小板,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机采血小板数。 结果:献血者采前外周血血液指标和自身生理状况 均对机采血小板的收集量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为 了进一步提高机采血小板的收集量,保证机采血小 板制品的质量,应避免目前依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的单一性。表1参4(作者文摘) 071505光学法检测血小板数的应用价值/陈小 剑…∥江西医学检验.一2007,25(1).一8~10,38 用WHO推荐的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电阻 抗法、光学法同时测定同一标本血小板数,并以参 考方法为准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探讨光学 法检测血小板数的应用价值。结果:电阻抗法和光 传性蛋白c缺陷症/黄斌伦…∥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30(1).-56~58 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的 遗传表型和基因特征,PC、PS抗原检测采用 EI ISA法,AT抗原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PC、 PS和AT活性采用发色底物法在Sysmexl500全 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测定;用PCR扩增3代家系10 个成员PC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直接测 序法检测其基因突变点。结果:该家系3代10名 成员中,8名PC抗原水平为1.06~1.92 mg/L (参考值3.O0~6.00 mg/I ),PC活性为41%~ 学法的重复性良好,互染率低,大血小板增多组、 血小板聚集组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形态正常组中3 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红 细胞组电阻抗法和参考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 67 (参考值70 ~140 ),明显低于正常参考 值范围,而PS抗原和PS活性、AT抗原和AT活 性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C基因测序分析示,8 名成员存在Ⅸ号外显子第12918位核苷酸G+T突 变,密码子TGG—TGA,使第372位Trp-- ̄Stop, 并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405c/T、2418A/G、 0.05),但光学法和参考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 0.05);相关分析显示,光学法测定结果较电阻抗 法更接近参考方法。结论:光学法相对电阻抗法而 言,是异常血液标本血小板计数的一个准确而客观 的重要手段,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图1 2583A/T的多态性。结论:该家系为I型遗传性 PC缺陷症,PC基因Ⅸ号外显子存在第12918位核 苷酸 突变,该突变是目前尚未报道的一个新 的基因突变点,并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405C/T、 2418A/G、2583A/T的多态性。图2表1参8(作 者文摘) 表3参5(作者文摘) 071506败血症患者止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H 剑龙∥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一2007,30(1).一33~ 36 - 采用Sysmex CA一7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85 例败血症患者蛋白C活性(PC:A)、抗凝血酶活 性(AT:A)、凝血因子V活性(V:A)、凝血因 子Ⅶ活性(Ⅶ:A)、凝血因子Ⅷ活性(Ⅷ:A)、 071508高血压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研究 /王敬民…∥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一2007,30(2).一 l82~184 凝血因子Ⅸ活性(Ⅸ:A)、vW因子(vwF)、凝 血因子I(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一1(PAI-1)、D-Z聚体(D- Dimer)、凝血因子Ⅱ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 071509纤维蛋白原B 148(C—T)基因多态 性与纤维蛋白原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刘.一瑛…∥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5) (“纤维蛋白原”宜用“凝血因子I”——编者 528~530 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 时间(TT),同时以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败血症组Fg、PAI-1、vWF及D-Dimer高于对照 组(P<0.01);因子V:A、因子Ⅶ:A、因子Ⅷ :A、因子Ⅸ:A、PT INR、APTT及TT与对照 注) 071510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监测在乳腺癌诊治中 的意义/焦沽茹…∥诊断学理论与实践.一2006,5 (5).一394~397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AT:A、 07151 1 骨折患者凝血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PC;A、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d0.01);不同 预后患者抗生素治疗第3~5天,痊愈患者AT: A、PC:A、卜PA高于死亡患者(尸<0.01), 陆琳…∥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 2006,26(12).-1227~1229 采用凝固法检测34例骨折患者和3O名正常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10・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7年第21卷第4期 照者凝血因子Ⅱ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 血因子I含量、凝血酶时间(TT);免疫比浊法检 测I).二聚体;发色底物法检坝4抗凝血酶一Ⅲ(AT_ Ⅲ)、蛋白C(PC)、纤溶酶原。结果:骨折患者 除TT以外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者。表明骨折 病伴血管病变组FPG水平、PCT与无血管病变组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PV和PDW均 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I 较无 血管病变组减少(P<O.05)。结论:检狈4 MPV、 PDW和PLT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 患者凝血系统改变,纤溶亢进,自身抗凝能力增 强,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应考虑在术前增加 抗凝指标(AT-llI、PC)的检测。表2参11(作 者文摘) 071512肾脏疾病患者血液低凝状态及其临床意 义/陆琳…∥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oo6,26(11).一1112~1114 071513活化蛋白C抵抗性在诊断腹主动脉瘤 中的意义/陈聪…∥中国实验诊断学.一2006,lO (9).一972~974 071514晚期孕妇血浆I)-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 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叶艺萍…∥江西医学院学 报.一2006,46(5).一16o,162 (“纤维蛋白原”宜用“凝血因子I“——编者 注) 071515 n'A与D-dimer二种分子标志物检测对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研究/苗晓辉…∥中国 实验诊断学.-2006,10(9).一1O72~1O73 选择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DM)患者 和正常对照者各3O例,分别测定血浆PT、 APTT、Fg和尿液纤维蛋白肽A(FPA)、血清I). dimer水平。结果:DN组与DM组、正常对照组 相比,PT、APTT缩短,Fg增加,但差异无显著 性(P>0.05);DN组FPA、D-dimer较DM组、 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O.01)。结论:凝 血功能筛选实验(PT、APTT、Fg)对DN的早 期诊断缺乏敏感度;FPA与D-dimer能敏感的直 接反映凝血与纤溶阶段的活化,是诊断早期DN的 较敏感指标。表2参5(龚劲松) 0715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血管 性病变的关系/石 晶…∥临床检验杂志.一2007, 25(1).一58 ̄59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 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O例健康对照者血小 板计数(PI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 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同时 利用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 糖(FPG)水平。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 MPV、PDW显著增高(P<0.01),PI 减少 (P<0.05),PCT无统计学差异(P>O.05);糖尿 有一定意义。表2参6(邱方) 07151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 意义/廖 琪…∥中国实验诊断学.一2006,lO (12).一1417~1418 检测非妊娠妇女、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 病孕妇的血浆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因子Ⅱ时 间(PT)、凝血因子I(F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1Vr)的含量。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 的PI T、PT、APTT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晚期孕 妇和非妊娠妇女(P<O.05);正常妊娠晚期孕妇 的PLT、PT、AP1 值较非妊娠妇女略低,但差 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 Fg含量高于正常妊娠孕妇和非妊娠妇女(P< 0.05),正常妊娠孕妇Fg含量高于非妊娠妇女 (P<O.05)。结论:产前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对预防 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表1 参13(作者文摘) 071518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中vWF、 PIG、AT.Ⅲ检测的临床意义/郑美琴…∥临床检 验杂志.一2007,25(1).一35,44 071519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凝血、 抗凝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高 阳…∥检验医学 .-2007,22(1).一64~66 检测1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100例EH 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及100名健康者血浆内皮素一1 (ET-1)、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GMP-140)、11- 去氢血栓烷B2(1l-DH—TXB2)、凝血因子I (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 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结果:EH、 E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GMP_14O、 11一DH-TXB2、Fg、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 健康者(JF)<0.01),E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较 EH患者明显升高(P<O.05)。结论:EH患者存 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与其病情进展、急 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EH患者在降压治疗的 同时给予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活化、降低Fg、 提高纤溶活性的治疗,有利于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 生。表2参3(余枫) (“合并”宜用“并发”——编者注) 07152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结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7年第21卷第4期 分析及临床意义/蒋玉叶…∥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20(1O).-745 071521 SLE活动性与血沉及H-T动态曲线变 化规律研究/吕小林…∥江西医学检验.-2007,25 (1).-37~38 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指数将 l11例SI 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70例)和非活动 期组(41例),采用光电比色、红外线扫描原理全 过程动态监测患者血沉(ESR),以3O例健康人为 对照,比较两组血沉及H-t动态曲线分型的差异 性。结果:1.根据H—t动态曲线特点,可将H-t 动态曲线分为持续缓降型、持续速降型、前期速降 型、后期速降型、后期缓降型、前期停止型,活动 期组H—t动态曲线以持续速降型和前期速降型为 主,占84.3 ,非活动期组以持续缓降型和后期 速降型为主,占87.8 ,健康对照组以持续缓降 型为主,占96.7 ;2.活动期组ESR为(77.1± 35.3)mm/h,非活动期组为(22.9_-4-9.3)mm/ h,健康对照组为(7.0±2.4)mm/h,活动期组 与非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活动期血沉明显加快, H—t动态曲线有明显的特征和规律性,血沉及H—t 动态曲线对SLE的诊断以及鉴别活动性具有一定 价值。表2参7(徐翔) 071522新生儿脐血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 配血实验结果分析/陈才生…∥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一2007,22(1).一61~63 将2 010名新生儿脐血标本,用微柱凝胶血型 卡作正定型,试管法和纸片法作反定型,用微柱凝 胶技术选择异型血与脐血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正 定型为A型的700例标本中,499例(71.28 ) 检出抗B,39例呈弱反应,201例未检出抗B;正 定型为B型的510例标本中,373例(73.13 ) 检出抗A,23例呈弱反应,137例未检出抗A;正 定型为O型的800例标本中,571例(71.37 ) 同时检出抗A和抗B,131例未检出抗A、抗B, 另有53例仅检出抗A,45例仅检出抗B;选用反 定型完全无凝集的A、B型血清各4O例分别进行 相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即A(B)型血清+B (A)型红细胞,盐水配血法全部阴性,聚凝胺配 血法有2例呈弱阳性,微柱凝胶技术配血法有8例 呈弱阳性。结论:新生儿ABO血型鉴定中大部分 正反定型相符,在新生儿常规血型检查时反定型的 价值不可忽视;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能有效地 发现微弱的血型抗体,是一种较为敏感、安全的方 ・211 ・ 法。表2参5(作者文摘) 071523微板法检测ABO血型的应用/杨青…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一2007,22(1).一84 ̄85 采用全自动仪器加样,酶标仪判读,试验结果 经计算机显示。结果:微板法运用自动加样和结果 自动判读技术,结合条形码的自动传输功能,避免 了由于手工抄号、人工判读等人为误差造成的血型 错误;并可应用于大批量的血型检测,实现试验结 果的计算机管理,建立完整、准确的试验记录档 案。图2表1(邱方) 071524三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方法的 比较/孙爱农…∥检验医学.一2007,22(1).一71~ 74 采用蛋白水解酶法、抗球蛋白法(AGT)及 聚凝胺三步法试验(TSPT)平行检测一批Rh、 MNSs、Dully、Kidd等系统的不规则抗体效价, 寻找简便、快速、敏感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的 试验方法。结果:3种方法中TSPT敏感度最高, 其次为AGT,TSPT测出所有IgG和IgM性质的 不规则抗体,蛋白水解酶法未检出抗一M、N、S、 S、F 、Fyb,TSPT和AGT的试剂性能稳定。结 论:TSPT操作简便迅速,敏感度高,无需特殊设 备,TSPT适用于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常 规试验。表1参5(作者文摘) 071525鉴定9个新的RItD基因mRNA可变剪 接体/许先国…∥遗传.-2006,28(1O).-1213~ 1218 应用RT'PCR法检测正常人脐血样本RHD mRNA,对RHD cDNA进行TA克隆和序列分 析,对各可变剪接体的剪接位点进行DNA序列分 析,并将RHD mRNA进行表达序列标签(ESTs) 分析。在28个阳性克隆中,除全长RHD cDNA 外,共检测到12种(包括9种新的)RHD可变剪 接体,发现外显子遗漏、5 和3 剪接位点变异3种 剪接形式,涉及外显子2~9,其中6种新的剪接 体同时存在RHD和RHCE基因同源杂交现象。 ESTs分析还检索到内含子保留形式的剪接体。研 究表明,RHD基因mRNA存在复杂的可变剪接机 制,除已报道的剪接体外,检测到9种新的RHD 可变剪接体,并发现了可变剪接和同源杂交并存现 象。图2表2参18(作者文摘) 071526酸放散方法对弱D抗原的筛选研究/童 军…∥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9).-1022 ,~1023 将待检红细胞样本与人血清抗D抗体混合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12・ 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7笙第 】鲞筮 收,采用酸放散方法将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D抗 体放散下来,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剂卡及试管 法检测放散液中是否存在抗体。结果:51份由盐 水抗D确定为D阴性的红细胞样本中有3例用传 统试管法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测为弱凝集;经酸放散 实验后,检测放散液,该3例放散液中均存在较强 的抗D抗体,确定红细胞抗原为Del型。结论: 酸放散实验在临床输血中可作为确定红细胞上是否 存在弱D抗原的敏感方法。表1参4(作者文摘) 07 1527冷凝集素综合征的血清学特性及检测方 IDA)组,测定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及铁蛋白(SF)、血清铁(SI)。结果:IDA组 sTfR均值高于正常值,与n-IDA组比较差异有极 显著性(P<O.001),而sF和sI均值在正常参考 值范围内;sF和sI特异性较高,但其敏感度明显 低于sTfR。结论:血清sTfR可较准确反映铁贮 存状况,是诊断IDA的有效客观指标,在儿童铁 缺乏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表2参8 (作者文摘) 071532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急性心梗早 法探讨/杨世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一 2006。22(4).一541~543 期诊断的探索性研究/张-鹏…∥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11(1).一63 ̄65 人为纳入正常人、急性心肌梗死(AM1)患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检验与临床 071528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 者比例2:1的小样本人群,采用双抗体夹心 EI ISA法对4O例正常人与19例AMI患者血清心 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进行定量, 绘制H—FABP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MI的受试者 特征(ROC)曲线,并比较ROC曲线下面积 蛋白质组学的比较分析/郭芳…∥中华检验医学 杂志.一2007,30(1).一48 ̄52 071529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AUC)与0.5的大小(0.5被认为是确定一项指 标是否具有任何诊断意义的AUC临界值)。结果: H—FABP浓度定量正常人为(1.29±0.64)ng/ ml,AMI患者为(24.45±32.4O)ng/ml;绘制 在胃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刘池波…∥中华检验医 学杂志.-2007,30(2).一178~179 071530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检测的临床意 出的ROC AUC为0.948(95 Ao C,为0.948~ 1.000),与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具备在AMI早期区分AMI与正常人的 义/赵一中…∥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6(12).一1242~1244 采用ELISA法检测95例急性脑梗死(ACI) 患者发病第1天内、第7天和第14天血清心型脂 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以5O例健康者 为对照。结果:AC1患者第1、7天血清H-FABP 能力,H—FABP定量检测用于AMI早期诊断是具 有可行性的。图1表1参6(作者文摘) 071533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及IL-6、 IL-8变化的相关性研究/陈永生…∥现代检验医学 杂志.一2007,22(1).-101 ̄104 均明显高于对照者(P<O.005),H—FABP敏感度 达7O.5 ;ACI患者皮质+皮质下梗死组血清中 H-FABP含量明显高于皮质梗死、皮质下梗死、 脑于+小脑梗死组,皮质下梗死组高于皮质梗死、 脑于+小脑梗死组(均P<0.001);ACI发病第1 天时,梗死面积越大,其血清H—FABP越高,且 持续时间越长;重型患者血清中H—FABP含量明 用E1 1SA法检测13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血清II,6及IL-8,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瘦素, 以4O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 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 功能衰竭早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瘦素水平 无差异,而IL-6、II,8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 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高瘦 素血症和瘦素抵抗,瘦素参与了能量平衡的调节, 瘦素水平增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标志物; II,6、II,8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和治疗的指标。 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患者(P<O.001)。结论: FABP可作为早期诊断ACI潜在、快速的生物学 指标,并能早期反映病灶大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表3参9(余枫) 07 1 53 1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缺铁性贫血 的诊断价值/孙 红…∥实用儿科j 床杂志.一 2006,21(21).一1495~1496 表3参12(作者文摘) 071534精神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检测的意 义/尹石华…∥检验医学.一2007,22(1).一4~6 采用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125 63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儿根据临床诊断 标准分为缺铁性贫血(1DA)和非缺铁性贫血(n_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名健康者血清瘦素、脂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