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义务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我国18个省市为例

义务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我国18个省市为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产业驱动 l striat D“ e£ 义徽育公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我国1 8个省市为例 陈匡钰方永松 (深圳实验学校广东深圳51 8000)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的基础。“教育公平 要从城乡公平与地区公平两个维度进行现状比较与分 析,选用实际教育经费支出以及专任教师的充足性、 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被视为最基本、最 师生比等通用指标。 重要的社会公平,它包含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社 会阶层公平、性别公平、校际公平等多个维度。从 起点、过程和结果层面而言,义务教育意味着起点 公平,特别是由政府承担起义务教务的全部责任, 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是我国教 育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 标,但是,义务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 表现为不同的人或人群由于经济社会地位、地域、 具有不同的地位。 (一)城乡公平 1.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综合考虑小学与初中教育,对城乡生均教育经费 采用预估算法: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小学生均教育支出×小学在 由图1可明显看出,上海、广东、重庆的城镇教 育经费支出显著大于农村的;内蒙古、西藏正好相 反,农村水平高于城镇;对其他省市而言,城镇与农 支出超过20000元,上海城镇生均支出更是接近 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公平是国家教 校学生比例+初中生均教育支出×初中在校学生比例 教育权利与机会、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在教育结构中 村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几乎持平。西藏与上海生均经费 义务教育公平具有起点意义的公平,本文以我国 28000元;内蒙古、青海城镇与农村生均经费支出则 18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选用生均经费支出、专任教师 超过15000元;广西、云南、甘肃三省城镇与农村生 充足性、师生比等指标,从城乡公平与地区公平两个 均经费支出偏低,均未达到10000元,尤其是广西, 维度进行现状比较,对初始禀赋、制度安排、二元结 处于最末位;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农村生均经费支出也 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阶层、教育资源配置等影响 不足10000元。 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明确政府主导责任、完善教育 资源配置机制等建议。 义务教育公平现状分析 2.专任教师充足性 引入城乡专任教师充足性的概念,分别求出城镇 与农村的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值,这两个比值代 一、表的意义分别是城镇、农村的每位专任教师平均可以 结合指标选择的科学性与公共数据的可得性(所 辅导的学生数,数值越大表明充足性越低;然后用学 有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与《中国统 生数进行再比;最终数值如果小于l,则说明城镇专 计年鉴》,其中,部分数据只能取 ̄iJ2014年),研究 任教师更为充足;若大于1,则说明农村专任教师更 对象选定为广东、上海、内蒙、吉林等18个省市,主 充足。越接近1,说明城乡专任教师城乡差异越小。 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球经济治理视野下“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研究(16BJY146)。 产业驱动 Industrial Drivet 用公式表示为: 夏、广东位于第四梯队,小于i0000元;其他省市属  比值=一位城镇专任教师可辅导的学生数/一位农 于第三梯队,在100o0—15000元区间。村专任教师可辅导的学生数 从表l可以看到,黑龙江、内蒙、海南的农村专 任教师充足性位于18省市的前三位,最高值是黑龙江 省的2.039;广西、西藏、云南三个西部省份的农村 程度高,城镇专任教师的充足性则要高于农村的。 18个省市初中阶段的农村与城镇专任教师充足性 从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实际支出来看,上海遥遥领 先其他省市,为第一梯队,实际支出超过33000元; 内蒙古 西藏、青海、新疆、浙江五省为第二梯队, 实际支出超过15000元;广西、云南两省支出小于 10000—15000元范围内。 2.师生比 与城镇专任教师充足性基本相当;而上海市的城市化 i0000元,为第四梯队;其余省市为第三梯队,在 的排序与小学阶段的有一定差异:内蒙古、陕西与黑 龙江农村专任教师充足性最高;重庆、广西与云南三 根据城乡占比调整后的师生比具体计算如下: 师生比=(城镇在校生 2/总在校生+农村在校 个省市的数据比较接近于1,表明城乡专任教师充足 生 2/总在校生)/(农村专任教师 2/总专任教师+城 性基本相当;而西藏的数据只有0.843,即其城镇专 镇专任教师 2/总专任教师) 任教师充足性要高于农村的。 (二)地区公平 根据图3的小学师生比,可以明显看出2015年 18个省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广东最高,达到2O.13; 15;甘肃的最低,只有12.83;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 的师生比并不高,基本上只处于18个省市的中位数 15.24 尽管面临类似的制度约束,义务教育公平问题在 广西、福建等省接近2O;辽宁、云南等省正好跨越 不同地区却有着不同的表现。 1.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考虑到城镇与农村在校学生存在比重关系,这里 各省的生均教育经费算法按照以下公示计算: 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城镇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在 校学生占总在校学生的比重+农村生均教育经费×农 村在校学生占总在校学生的比重 二、义务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初始禀赋的不同 初始禀赋是指影响个体与生俱来的能力因素、决 从图2可以看出,西藏、上海的小学生均教育经 定个体教育投资决策的家庭因素等,包括智商、户 费属于第一梯队,达 ̄20000--25000元;内蒙古、青 籍、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在影响义务教育 海属于第二梯队,为15000元左右;广西、云南、宁 公平的诸多因素中,初始禀赋的影响作用是最为显著 产业驱动 Industria1 Driver 表1 内蒙古 1.8l0 2015年小学专任教师充足性 辽宁 1.456 吉林 1.780 黑龙江 2.039 广西 1.163 重庆 1.417 云南 1.122 西藏 1.000 陕西 1.694 甘肃 1.564 青海 1.208 宁夏 1.318 新疆 1.216 上海 0.985 浙江 1.120 福建 1.450 广东 1.333 海南 1.821 表2 内蒙古 辽宁 1.597 1.149 初中专任教师充足性 吉林 1.423 黑龙江 1.491 广西 1.087 重庆 1.074 云南 1.087 西藏 0.843 陕西 1.524 甘肃 1.286 青海 1.2l7 宁夏 1.400 新疆 1.174 上海 1.235 浙江 1.153 福建 1.396 广东 1.136 海南 1.431 与持久的。有研究表明,家庭背景的差距是导致教育 (三)二元结构的存在 机会不公平和教育结果不公平的微观原因,家庭收入 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家庭收入在子女成 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由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 构所决定,其制度根源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一系列 长的早期阶段以及低收入家庭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其 城乡二元制度安排以及义务教育的分级管理体制。在 次,父母的教育水平年限差异会导致下一代教育的不 城市与农村的整体分割以及依照行政权力而衰减的等 平等,父母所接受教育水平越高,则会更有效配置家 级框架下,分属于两种制度下的受教育者权力的实现 庭内部资源,给子女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投入。第 程度截然不同,导致获取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巨大差 三,有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与强调了遗传基因、能力禀 异。从本质上说,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公平是二元制度 赋等差异对后代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影 性等级差异的产物。受价值导向和利益原则驱使而设 响。 计的制度与政策往往会存在着路径依赖,并对社会观 (二)制度安排的偏差 念造成深远影响,进而造成“马太效应”,导致城乡 (四)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公共财政投入的高低,从而 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缩小社会 教育差距不断扩大。 差距的手段之一,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途 径。现实情况中的社会差距与教育差距在同趋势进一 步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现行教育责任理念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发展水平,由于各省市经济发 的偏差、教育政策的不合理所导致。义务教育属于纯 展水平存在差异,这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义务教育公平 公共产品,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做了相当的保障措 状况。在我国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体制下,各省市财政 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完全尽到责任。政府对 分权情况不尽相同,其财政能力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义 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方针,但各级 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增加与结 政府的权责配置是不清晰的,而且地方政府在横向教 构调整会逐步改善义务教育的公平程度,但也正是因 育公平能力上有诸多局限性,因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为各地区或省市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以及倾斜点的 容易出现主体的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进而影响 义务教育均等化进程。 不一致,导致经济发展水平越优越、原本越优秀的教 育单位获得的财政资源更多,义务教育水平与公平程 产业驱动 i娃 一 1)1:ive; 度受到极大影响。 (五)不同阶层的差别 三、国外基础教育公平的借鉴 “教育公平”在当代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政策中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教育作为筛选工 也是一个核心议题,不仅众多学者关注,各国领导层 具与社会分层机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较高社会阶 在政策上也高度重视。教育制度具有特殊的结构,美 层成员在其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收益也更大,占有的优 英等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变迁清晰地体现 质教育资源份额不断增加,由阶层差别引起的义务教 了它们所处时代的教育理念。 育不公平也日益显现。教育的累积性与延续性等特质 的存在,使得阶层差别所导致的义务教育不公平会进 一美国1918年颁布的《中等教育基本原则》和 1944年的《关于满足青年的需要》,以及英国1918年 的《费舍法案》和1934年的《关于文法中学和技术中 步引起教育质量的不公平,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不 公平。事实上,现行各地教育部门采取“学区制”, 学的中等教育报告》的政策重心均是进一步普及义务 适龄孩子均需就近入学。虽然政府出台了诸多关于禁 教育。21世纪5O一7O年代,美国1965年的《初等和中 止“择校”的政策,但选择优质资源的重点学校依然 等教育法》以及英国1977年的《学校教育——一份协 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最优决策。一方面,“就近入 商的文件》等政策旨在推进各自的基础教育公平发 学”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通过 展。2l世纪8O一90年代,美国1994年的《2000年目 购买昂贵的学区房来实现“择校”,实际上已经成为 标:美国教育法》和英国1992年的教育白皮书《选择 优质阶层的特权。 (六)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与多样化——学校的新框架》等开始强调基础教育结 果的公平。自2l世纪初以来, 《美国教育部2002—  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会 2007年战略规划》和英国2011年的《教学的重要性: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 学校白皮书》等强调通过教育技术的应用来缩短基础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很大, 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凸显。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 教育的差距、营造公平。 当代美英等发达国家实施的基础教育公平政策, 合理加剧着有限性与稀缺性,而多元性的需求主体在 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是强 其价值选择上存在差异性,最终形成了社会成员追逐 调教育平等与教育质量的结合;二是强调政策向弱势 教育资源时呈现的多样性与竞争性,造成了事实上的 群体学生倾斜;三是趋于国家宏观政策与学校微观技 义务教育不公平。 术的结合;四是关注本国标准与世界标准的结合。 产业驱动 图3 18个省市的小学师生比 四、政策建议 教育经费。考虑到教育经费投入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 根据我国18个省市义务教育公平现状的比较,对 显著的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因而要注意调动地 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借鉴英美等西方 方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积极性。 国家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入 (二)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把“优质均衡” “优质均衡”既包括义务教育资源需求总量与供 (一)明确政府主导责任,加强政府义务教育投 作为基本目标 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政府不仅是义务教育利 者,政府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中所起的作用是影响 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许多义务教育不公平问题 不健全所导致。 给总量的均衡,也包括中东西地区之间、各省市之 教育的均衡发展。 益的最大需求者,也是教育公平正式制度的主要供给 间、同一省市的不同学校之问、不同群体之间的义务 第一,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扩大教育投资, 需求的相对平衡。坚持平等原则,由公共财政支持的 本身就是政府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与制度供给缺失或 包含教育资源的总量供给充足,从而实现教育供给与 第一,明确政府主导责任,清晰与增进政府作为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使接受义务教务的学生获 义务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重视实质公平,推 得质量均衡的教育,努力实现入学机会与求学过程的 动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界定政府被赋予的权利和所承 公平。 担的责任,使权责清晰明了,从理念上打破固有的城 乡二元模式,倡导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坚持差别补偿原则,注重义务教育发展过 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差别原则,通过收入在分配、 化财政性教育支出与支出结构来有效改善义务教育的 (下转第7页) 第二,鉴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不足,教育经费严 转移支付、教育扩展等方式给予倾斜性支持,通过优 重短缺己成为当前制约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瓶颈,因 此,要保持一定的公共财政规模,以维持充足的公共 公平程度。 改革前沿 Rctor ̄ he tief 化是现实的常态,不变则是假象。随着技术进步、消 打造新引擎”。 费水平提升,需求的变化呈现加速更新的趋势,这种 变化不仅是量的概念,更多是结构性的变化。电信网 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不仅对传统长线产业是必要的,而且对新发展起 来的产业也具有实践意义。在电信网络产业中,同样 需要以降成本促需求,以补短板扩市场。这不仅对于 络需求的增长及内部的结构性变化,正反映了“这种 需要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变动性”,在技术供给能力不 场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支持。 革的重要举措 断增强的同时,对用户减免收取部分费用,就是对市 把电信网络产品用于消费领域的消费者具有意义,而 且在信息化时代所有行业、所有厂商都离不开通信网 就能够帮助全社会的经济运行降低成本,因此如果实 (二)电信网络资费减免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 络的支撑时,通过减免电信网络的付费支出,实际上 2015年11月以来,中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 施得好,对于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明 构性改革。这一决策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显的积极作用,对整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很 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发展,基于现阶段发展形势和任 大。因此,合理减免电信网络费用,既是电信网络运 务的科学判断,是主动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 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要“认真贯彻新的 发展理念,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 补短板,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 生增长动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 量,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归 结到一点,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 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 参考文献: 营企业主动适应市场竞争与市场需求的行为,也是这 *总书记指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 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 [1】李晓玉.电信业改革拐点将至,产业链共拓 “数据”金矿[N].通信信息报.2017一O1—25(A09). [2】http://finance.ifeng.com/a/201 60323/142 85379—0.Shtm1.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上接第31页) 第三,明晰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中所 承担的财政责任,加大中央财政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 付,形成政府分层分级、权责分明的财政管理和承担 机制。建立教育资源均衡机制,在多元主体之间寻找 缩小的情况下,从根源上对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新 Deve1opment”.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 i Stics 81,2(1999). 【3]G.S.Becket&N.Tomes,“Human Capna1 and the Ri se and Fall of Fami lies”.Journa1 0f 最佳平衡点。在地区、城乡经济发展短期内难以大幅 Labor EconomiCS 4.3(1 986). [4]4王少峰. 义务教育公平研究问题综述》 经 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5期. 的制度安排,加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力度。 参考文献: f5]王玉凤,单中惠. 当代美国和英国基础教育 公平政策及启示 析与政策安排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年第4期.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 5年第8期. 【1】李克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基础 , 2013年8月31日.http://news.Xinhuanet.tom/201 3— 08/31/c一117173973.htm. [2】D.M.Blau.“The Effect of Income on Chi Id [6]6李五一,艳玲. 有质量的教育公共:理论分 [7】李世刚,尹恒. 县级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的外 部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