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纵横 青年与社会 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尹海涛 (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摘要: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市场变化、学生的就业需要和自我发展,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水平的提高、增 强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本文从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含义收入,分析艺术类人才专业设置和培养途径的 革新,完善教学机制,为系统提高艺术类人才作出努力。 关键词: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目前我国艺术类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但我国高校培养 出的艺术类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艺术院校的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缺陷,学科设置存在与市场需求不 一致的矛盾造成的。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艺术类 人才模式改革成为紧迫的任务。 ・ 一、艺术类人才模式改革的动因 人才培养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 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艺术类人 才教育的外部环境越来越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变化。“从 本质上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对 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 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样,艺术类人才改革的动因也 是系统的,包括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艺术类 人才模式的自身的变革的需要。 艺术类人才模式改革的动因之一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 是指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正如克尔教授曾经说 过的那样,大学从来都不是虚幻的,大学往往要屈服于周边 的压力和束缚。因此,大学艺术类人才教育模式的变化和革 新都要根据外部环境即国家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相 应的的调整。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型 艺术人才、纯理论的艺术形式相对就业较难,比如平面艺术 设计、装潢构图等人才市场需求旺盛,绘画、美声等市场需 求较小,就业比较困难。所以,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 艺术类人才更倾向与实用教学;艺术类人才模式的改革还直 接受到当地社会发展的制约,当地产业规模、产业布局,人 才培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类人才自身的发展是艺术类人才模式改革的内因。 目前,我国艺术类人才在培养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重理论轻 实践的教学模式、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人 民培养定位不准等。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自身缺陷阻碍了艺 术类院校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落后的教育 方式,适应时代变化是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部动因。 二、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 我国目前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 方,如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定位不清晰 等问题。 首先,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一些综合类本科院校和高职类院校中。 “许多本科及高职类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过程中,并 没有对自身的办学能力进行严格把关,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 据,匆匆上马,其造成的后果是高校专业趋同,缺乏特色。” 所以,要对一些艺术类培养的方式进行规范,对专业设置进 行重新梳理。 其次,艺术类课程体系不完善,造成艺术人才培养断层 的现象出现。许多学校艺术类课程呈现“杂、乱、旧”的特 点:“杂”即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知识学习缺乏连贯性;“乱” 教材选择无目的性,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旧”即教材观 念陈旧,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交融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艺 术类人才的客观需求。 再次,培养定位不清晰,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没有有 效规划。人才培养定位是学校特色之一,是培养优秀学生的 必要举措,但是,在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培养目标 不明确、培养计划形式化的现象,造成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学生被动、盲目的学习状况出现,甚至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浑浑噩噩的表现。 三、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路径 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从优化专业设置、完善教 学环节、改革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去探索。 优化专业设置是艺术类人才培养改革的前提。长期以 来,我国艺术类人才培养已经形成较稳定的教学模式和专业 设置,禁锢了艺术人才的思维,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优化专业设置一是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二是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设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特长,为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如有的学生有现代音乐表演天赋,就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 现出流行音乐的培养计划i课程设置还得考虑学校的特点, 构建自己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逐渐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 艺术培养路线,以特色专业为突破口 以点带面,逐渐提升 学校的专业水平,“精心设置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 核心,职业方向,职业教育等课程模块,全面修订完善了各 课程教学大纲,着力开展课程建设等系列教学平台建设工作。 从而为圆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教学模式是推动力。传统的艺术类教学模式较为单 一和程式化,这个呆板的教学模式无法开发学生的艺术个性、 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艺术类人才教学模式要紧 跟时代变化,采取“过程式教学”模式推动人才模式改革。 “所谓‘过程式教学’即按照教师讲解专业基础理论、前沿 信息——教师设计课程模块——学生收集资料完成教学模块 内容要求——学生随堂交流、教师点评——学生结合所有模 块内容,完成本课程的综合作业——课题结题陈述——教师 点评(实行多位教师综合评分)的程序进行。” 总之,艺术类人才模式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都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培养专业能力强、创新 思维活跃的艺术类专门人才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荔.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 1]田.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6). [2】陆卫倩,李美芳.高职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U].教育 发展研究,2004(11). 【3]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 含义卟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4]谢海涛.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Ⅲ.教育 与现代化,2010(1). 2013.VOL.516.NO.0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