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分析文中关键句子,品析语言魅力。 2. 总结文中写景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3. 会用写景方法对其它景物进行仿写。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对春这篇课文进行了简单梳理和理解,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春,在朱自清笔下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是情意绵绵,是生机勃勃的,这样美妙的春天来自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极富情致的描绘,今天我们共同来享受朱自清笔下诗情画意的春天他给我们描绘了五幅春图,我们先来欣赏春草图,大家一块儿读一下春草图。
作者在这幅春草图中描绘了哪些事物?(用笔圈出来) 生:草、人
师:我们来看写草的句子,找个同学读一下。(赵亚钧)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
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还有么?
生: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师:大家思考,写草生长出来,为什么要用“偷偷地”,可不可以删去?
生:不可以。因为“偷偷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长出来,不让人察觉,等发现的时候它已经长出来,有种意外惊喜。 师:在写小草露出土面,作者用了“钻”,可不可以用“长”“冒”?(找同学回答) 生:不可以。因为钻可以看出小草破土而出,有一种力量劲,体现小草的生命力。 师:这是我们从理性上分析,如果从感性角度分析这句,就像小孩子偷偷地从妈
妈背后探出来,有一种小心翼翼,娇羞羞的感觉,就是欲现还羞,表现出小孩的可爱和淘气。作者在这里写草却能让人联想到人,实在是妙。同时看出作者对春草的喜爱。
师:作者在描述小草的质地和颜色用了嫩嫩的、绿绿的,可不可以用“嫩绿”代
替,显得更简洁明了。不行,为什么不行?嫩嫩的、绿绿的有什么好处? 生:“嫩嫩的”“绿绿的”程度更深,强调更嫩、更绿。
师:除了表意程度不同,在情感色彩也不一样,嫩绿的就显得直白,只是描述,
没有汇入情感,而“嫩嫩的、绿绿的”更能体会出作者对小草的那种喜爱。(小孩白白的,胖胖的,白胖)这样嫩绿的小草有多少?书上怎么说? 生:一大片一大片,满。
师:一大片一大片只有两片么?不是,那是有多少。对,很多,小草范围广,小
草茂盛。(用笔做批注,满字那写茂盛) 最后说,从不仅嫩嫩的、绿绿的,还软绵绵的。所以,人们在上面尽情玩耍,
人们在上面玩耍,作者都用了一些什么词描绘? 生:动词。
师:作者连用动作,并没有写成谁在哪里干什么(人们坐在草地上),这样用连
续的动词表现人们一会而坐着,一会而躺着,一方面看出草的上舒服,另一方面说明草地上的热闹景象。
我们说春天光有草还是不够的,春天的花儿才是灵魂,春天是美的,怎么谱
写出那天的美。我们读一遍春花图。刚才带着大家分析了春草图,这幅春花图我们自己来体会语言字里行间的魅力,好不好。那我们大家根据学案提示,先完成第一竖列,写了哪几种景物?写在学案上。写了哪几种景物?(找学生回答)
自己挨个分析,作者在描写每一种景物时都用了什么写法,重点用了哪些词,
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先填第一个:树花。(叫同学回答) XXX,你先来说,用了什么手法或是找到了哪些词? 生:拟人句,写出树争先恐后的开花。
师:很好,其实这里作者用了很好的词就是赶趟儿,赶趟儿是什么意思?(给几
秒钟思考)
我们常常说,你赶紧收拾,在不走就不赶趟了,意思是,再不走就赶不上
了,赶不上什么?(时间)对,所以,赶趟儿是赶一个时间点儿,那么,在文中是赶什么时间点? 生:开花的时间点儿。
师:这些树赶着时间点开花,实际上是要赶上春光,在这春天里绽放自己。还有
么?
生:比喻句、排比句。写出花的颜色艳丽。
师:还有么?没有了,没有,那我来问。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
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大家思考,甜味是一种味觉,难道是吃了花儿知道花是甜的?我们一般说花儿怎么样?很香对不对,闻到的,既然不是说花儿很甜,那么是说什么什么很甜?看后面,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是真的有桃吗?(不是)所以,在这里,作者是在虚拟,在想象丰收的喜悦。所以,也可以说是侧面写出花儿怎么样(多),想想,如果没有花,会有果实么,所以是花儿多。除了这句话是作者虚拟的,其他都是实写,所以用了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那么蜜蜂蝴蝶呢? 生:拟人。“嗡嗡”“闹”写出热闹,欢乐的场面。
师:写蜜蜂多实际上也是侧面反映花多。作者还写了一类不起眼的花,野花。这
些野花不管有没有名字,它都活跃在草丛里,而且野花用的手法是什么? 生:比喻。
师:用了比喻,表达效果是什么,好多同学都没写上,说明还是有难度的。为什
野花就像眼睛,像星星?一个人的眼睛是很有神的,比作眼睛是说野花很有神气,虽不像树花那样绚烂艳丽,但是精神神采奕奕;星星,一说到星星是多,侧面写出所以野花多。那为什眨呀眨?眼睛当然可以眨,但星星怎么能眨?换句话说,花儿怎么就能眨呀眨?联系上面,风轻悄悄地,说明有风,花儿在那摇摇摆摆(花儿低下头就是闭上,抬起来就看见花儿,就是睁开)。 师:所以,野草在风的吹动下,阳光的照射下摇摆着,发出耀闪闪的光芒。这里
没有写风,但是在描述动作中却能感受风的存在,这种写法称为暗写。我们一块儿回顾一下,写花这一段,作者先写树花,再写野花。从树花写到野花,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由高到低)再看,两种花用的笔墨不同,重点写了哪个(树花),所以又用了(有详有略)。在详细写树花中,作何还用了什么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除此之外,还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作者在这里用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手法把花写的有声有色有味,描绘出了一副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美景图。
通过分析春花图,老师发现大家已经能够自己按照这种方法分析语言,真的
很棒,学习中我们就要自己多动,多思考,多写。 三、写作指导
若让我们描绘一幅春鸟图,我们是怎样写的?昨天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写自己眼中的春鸟,我从中挑一份,我也不知道谁写的,我们大家一块儿来赏析,一块儿评一评,看在哪里还能够改进。(看PPT)
现在,我们同学根据学过的这些方法,自己来改一改自己的,哪怕先改一句也是,就是我原先没有用修辞,现在用了,这也是进步,自己改。等会找同学读。(先读原来的,再读修改后的,没改也不要紧,只要说针对哪一句修改的就行。) 不错,有进步,以后我们在描述某一景物时,也要对这个景物进行细致描写,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想,再结合写作手法,把事物景象描述的形象生动。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如何写景,遇到一个景物,我们怎么写才能写的惟妙惟肖,效果十足呢?我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写作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点:如形、色、味等
(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写作方法: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结合、有详有略等手法描写。 (四)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
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来分析剩下的几幅图,看看还有哪些写景的方法。下去之后自己按照上课的分析思路自己分析春风和春雨,下节课直接找同学来说。
板书: 顽强 草 质地 旺盛 喜爱 春草图 绵软
人 活力 树花 高 静 正 虚
春花 蜜蜂 赞美
野花 低 动 侧 实
《春》教学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关键句子,品析语言魅力。 2.总结文中写景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3.会用写景方法对其它事物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品析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用写景方法对其它事物进行仿写。
一、根据文章内容,作者是如何描写春花的,完成下列表格。
春花图 景物 手法 字词 表达效果/作用 二、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仿写春树或春鸟。 三、小结
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字数100-2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