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知识点
1、_______和_______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_______能使人们获得有关 的信息,通过_______可使自然现象在 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 、 和 。
3、长度的测量工具为_______;决定长度测量准确程度的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nm。
4、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和 。
② "放" 刻度尺上有_______的一边应_______被测物体,并_______尺的位置。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④"记" 测量值是由 和 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 、 、 ;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 值,最末一位是 值。
⑤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5、误差与错误:_______与_______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_______,
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 。一般情况下平均值所取位数必须与 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够 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6、实验报告是实验探究_______和_______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日期、 、器材与装置、 、现象与数据及讨论与结论等。实验报告中的记录应力求及时、准确和 。
7、测量体重的工具是_______,使用前应将指针调至_______处,还要注意它的_______和_______。
8、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符号为____。科学上1℃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定为0度, _____ _ 定为100度。将0度的性质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的规则: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 和 。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_________要 在被测液体中,跟被测物体_________,不能接触_______ ,
③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俯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 真实值,仰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 真实值
10、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最小刻度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使用前需要_______ ,读数时体温计 离开人体读数。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_____。 11、心率是指心脏或脉搏_______跳动的次数。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为_________,时间的国际
微米( )、纳米( )。1m= mm= μm=
①\"看"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看清刻度尺的
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
--
--
单位是_______,符号位_______。各单位关系:1分=_______秒,1小时=________秒 。 12、科学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它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在不断_______和_______之中。物体所含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Kg),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它们的关系:1t=___________g,1mg=_______________Kg。 13、在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来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应注意:
①“放” 将天平放在 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处。 ②“调” 调节 ,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 。
③“称” 物体放在_______(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物品,要用烧杯或两边铺一样的纸),用镊子向右盘增减_______,移动_______使指针再次对准______________。 ④“记” 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指示的读数。
14、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_______为另一种形式。 15、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_______、图像和_______等多种形式;信息的传播需要以_______为载体,并且必须用_______来驱动。
16、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构成我们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一节 观天认星
1.一天中,星空________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原因:___________
一年中,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形成了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北极星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始终指向______方向。原因:北极星位于地轴的______。
2.恒星是自己___________的星体,位置___________的天体.行星是___________, 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星体,昼夜___________的天体. 用肉眼可以看见5颗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绘制成的图叫________。星图上的方位是:________ _______。现代___________把天空分成___________个区域,即________个星座。
4.需要知道的星座及恒星: _____座、_____座、_______座、大熊座(__________)、 小熊座(_________)、天琴座(__________)、 天鹰座(___________)等
5.根据___________斗柄的指向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对应的季节为___________。 6.寻找北极星:先找到___________,然后将斗前二星连线,并朝___________延长约___________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7.在夜空中,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_______多颗星星,为了看到更多的星星,需要借助于__________.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____________, _______天文台有很多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中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_______________
8.望远镜的主要结构有____ 、___、____,望远镜分三类____ 、___、____, 第二节银河系
1.银河系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2.银河系从正面看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核心伸出__________; 银河系从正面从侧面看像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河系内绝大多数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密集在银河系的__________附近。
3.银河系的直径有______光年,总质量为太阳质量的______倍,年龄已经长达__________年。太阳系运转速度高达___________.
--
--
4. 太阳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________万光年的地方,并围绕________高速运转。
5. 银河系外还存在很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简称为星系.宇宙中总共有_______个________,最远的离地球超过____________光年.
6. 光的传播速度为300000千米/秒, 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为_______. 光年和天文单位指的都是____单位。1光年=________km 1天文单位=__________km 第三节 太阳
1、太阳是一颗自己___________的巨大的______球,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的表面,叫____。太阳表面温度高达______,质量是地球质量的_____倍,体积是地球的_____倍。
2、太阳离地球十分遥远,距离为____________,它给地球提供了_______,是地球上一切活动的主要___________.
3、太阳的外部大气由里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________。 4、太阳表面常有的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常见太阳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____。黑子数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____,黑子数极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____。世界上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国家是____。
6、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___ ___创立了“日心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球上的______通讯受到干扰;(2)产生______现象;(3)到达地面的_______线增多;(4)造成天气异常,发生____灾害。 第四节 行星和卫星
1、太阳系是由太阳、________及卫星、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地行星包括_______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类木行星包括____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系八颗行星之最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 大多数时间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 体积最大的行星——( ) 体积最小的行星——( ) 最亮的行星——( )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 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的星球”的行星——( )
南半球有大红斑的行星是——( ) 躺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是——( ) 天空中最美丽的天体是——( )拥有最美丽的光环(由岩石颗粒和冰块组成);
6、行星的共同特征是:(1)在星空背景下,有明显的相对_______;(2)形状都接近于________;(3)自身都_________,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4)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轨道都是接近于___________;(5)公转方向都是___________的.
7、卫星是指沿椭圆形轨道绕行星运动的天体。行星中除了__________外,都有自己的卫星,卫星最多的是_________。
8、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____________,离地球最近的是________。 第四节 太阳系小天体
--
--
1、小行星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的轨道之间,沿着椭圆形轨道__________绕太阳运动,组成一个小行星带。
2、小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形状和成分各不相同,有的是________,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有的是______的。
3、第一颗小行星是由意大利______的发现的,正是编号为_________,我国命名为________. 4、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编号为1125号,是由_______发现的,我国把它命名为“____”。 5、彗星是太阳系里比较特殊的小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而成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6、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俗称“_______”。最著名的彗星是________,绕日公转周期是____。_____国是有关哈雷彗星记录最早的国家。它最近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下一次应该在__________。
7、当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___________,使流星体熔化燃烧,发出___________,形成______。
8、极少数流星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成为_____。石质的陨星叫______,铁质的陨星叫_______。 9、我国的___________陨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 10、宇宙中的天体撞击事件:1994年_______相撞。
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
第1节 昼夜的成因
1、地球不停的绕着_______自_______向_______地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___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_______方向。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现象;由于地球的_______,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4、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日(_______小时)。我国古代常用的计时仪器有_______和_______。我国古代很有多著名的天文学家,其中修编《大衍历》的是_______;创制《大明历》的是_______;主持编制《授时历》的是_______;著作《灵宪》、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的是_______。 5、我国位于北半球,一天中竿影的方向和长度都在不断变化。早上,竿影在_______边;正午,竿影在_______边;下午,竿影在_______边。_______时,竿影最短。 第2节 四季与节气
1、地球斜着身子,绕着_______自_______向_______地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于_______的_______,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成_______的夹角。
2、我们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______________,长度为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编制的历法称为公历,又称_______历。1年=_______日,每隔_______年有一次闰年,1闰年=_______日。 3、右图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图,请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并完成表格(表格中所填内容以北半球为准)。
--
-- 图 A B C D 节气名称 时间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点 4、把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的计时方法叫做节气。一年分为_______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之间一般相隔_______天。节气属于_______成分。
5、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太阳光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往北移,我国的太阳高度变_____,竿影变_____,昼变_____,夜变_____。直射点往南移正好相反。 第3节 月球与月相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______,它的表面布满了_______。月球上没有_______,听不到声音。月球的半径为_______ km,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_______,质量约为地球的_______,月地平均距离约为__________ km。
2、月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我们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是因为月球的_______周期和_______周期相等,且都是_______日。在公历中每年分为12个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叫做“月”。
3、月球相貌的变化叫_______。月相的变化周期叫_________(_____日)。在一个月中,月相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靠_______太阳光,同时_________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4、上弦月与下弦月的区分规律:上上上_______,下下下_______;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_______半月的_______半夜,月亮面朝_______,位于_______部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_______半月的_______半夜,月亮面朝_______,位于_______部天空。
5、发生月食的时间为_______,这一天的月相是_______,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一条直线上,_______在中间。月食分_______和_______。月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月轮东缘开始西缘结束(____亏____复)。
6、发生日食的时间为_______,这一天的月相是_______,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在一条直线上,_______在中间。日食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日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日轮西缘开始遮掩太阳,东缘结束(____亏____复)。
7、农历就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编制并用于指导农时的历法。_______、_______等都是以农历确定的节日。
第4章 变化的地形知识点
1、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 :高原、 、 、 和 。
2、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 ,有的来自
。尤其是受到如 、 等作用时,地形会发生剧烈变化。
3、火山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岩石底下有 岩浆,而这种活动的岩浆会沿着地壳的
--
--
喷出地面。
4、火山可以分为 、 、 三种类型。 5、火山喷发时在火山口喷出 、 、 。
6、火山喷发后会形成圆锥形的 ,如日本的 。如果火山是在海底喷发会形成 ,如美国的 。
7、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害是 ,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壳产生 、 而造成的。
地震。破坏性地震是 级以上的地震。
9、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但是发生之前总有种种 。
如 、 、
。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 地震火山带和 地震火山带。我国是一个多 的国家。 分布也有关系。
12、德国科学家 ,依据 两岸的 和 的轮廓非
学说。他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 ,以后逐渐 , 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13、20世纪50年代以后, 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形成了 学说。
14、大洋地壳与地壳发生挤压时会在海底形成 、 ,而在会形成 、 。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创立了 。学说认为: 被分成 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慢慢地移动着。 16、岩石圈由 和 组成。
17、地球从里到外可以分为 、 和 三个圈层。
18、板块学说观点认为, 的地方是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 和 。如 洋就是由于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
19、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这证明那里曾经是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板块与 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20、 作用是岩石的风化和地形改变的主要力量。
21、侵蚀作用的动力来自 、 、 、 等。 22、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作用;溶洞、石笋、石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作用。
23、流动的沙丘是由于 作用;我国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8、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的 大地震,我国最大的地震是发 生在
、
10、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 集中释放的表现,它们最容易发生在
11、科学家们发现,来自 的力量会造成海陆的变迁,而且与
常相似、 、 创立了
--
--
是 ;风蚀蘑菇形成主要是由于 ;
24、产生沙尘暴,除了要有强劲的 ,还要有大片干燥的 。为了防止沙尘
暴,我国西北地区正在进行 工程和 工程。
25、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 ;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 ;等高线等高线重叠处的地形是 。
26、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 。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
27、我国东部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在 板块和 板块的分界处;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是在 板块和 板块的分界处;美国西海岸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在 板块和 板块的分界处。
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
1.生物体 和 的地方叫栖息地或 。植物栖息地的环境不仅是 环境,还包括 环境。
2.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层,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 、 和 。
3.大多数陆生植物依靠它的 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大多呈 ,叶的作用是吸收 ,制造 。茎的作用是支撑 伸向空中。 茎的分类 典型植物 直立茎 匍匐茎 缠绕茎 攀援茎 一般情况下不会 ;等高线密集处的地形是 ;等高线稀少处的地形是
4.生物体形态结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生物名称 仙人掌 捕蝇草 落叶阔叶树 具有鲜艳花的植物 小麦 陆生高等动物 鸟类 绵羊 鱼类 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 叶退化为 适应 环境 特殊形态的叶适应 环境 冬季落叶适应冬季 的气候 鲜艳的花适应 对花粉传播 轻小的花适应 对花粉传播 具有发达的 和防止 的身体表面适应陆地环境 身体呈 ,前肢变成 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冬季长毛夏季脱毛适应 身体呈 适应水中生活 5.动物常用 和 来逃避敌害。利用拟态的动物有 、 ;利用保护色的动物有 、 ;利用警戒色的动物有 、 。
6.通常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主要表现在水中容易获得 和 ,而且 变化小,但 含量比陆地少,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一般比陆生生物要 。 7、陆生动物有强健的 ,它能 捕食;水生动物的体形大都是 形,它们通常是 捕食。
8.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
--
-- 比较类型 呼吸器官 四肢 尾 适应环境 的统一。
10.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主要在于 。
11.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 (最基本特征)和 ,具有 性和 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 。 12.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绿色 植物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吸收 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放出 合成 并释放 吸收 ,放出 第六章 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1.生物可分为 、 、 三大类,其中 又可分为 、 和 三类。地球上已确定名称的生物约有 种,其中已知的动物约有 种。 2.根据动物体中有无 ,可将动物分为 和 两个主要类群。 3. 地球上的脊椎动物约有 种,分成 、 、 、鸟类和 等5个类群。
4.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 鱼类 生活习性 呼吸器官 结构特征 (作用是 ),用 幼两栖类 体 幼体 感知水流 和 ,运动器官是 温动物,有 现象。代表动物(四种) 生,成体 用 ,成体用 ,兼呼吸。 爬行类 鸟类 皮肤上覆有 或 , 温动物,有 现象,代表动物有 (三种) 身体呈 形,体表被覆 , 有 生殖方式 靠摄取有机物(异养) 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自养) 吸收 中的能量将 和 幼体 成体 9.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的 和 都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体现出生物体
动物 呼吸作用
身体呈 形,体表覆有 用 --
-- 前肢变成 ,骨骼 (作用是 ), 牙齿,喙和脚有多种形态, 温动物 哺乳类 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可分和 , 温动物。代表动物有 (飞行)、 (水生)等。 5. 无脊椎动物的类别 分类 原生 动物 腔肠 动物 扁形 动物 线形 动物 环节 动物 软体 动物 节肢 动物 见 第 6 点 结构特点 细胞动物 无 背腹扁平, 身体呈身体细长,左右对称____多数 多数 _形 身体柔软,石灰质外壳 内 容 身体表面有棘 棘皮 动物 为 、 、 代表 动物 6.节肢动物的特点 节肢动物分类 代表动物 结构特点 类群特点 第2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
1.已被人类认识的植物约有 种,植物根据 繁殖方式 分为 和 。 2.种子植物根据 种子有无果皮包裹 分为 和 。种子有果皮包裹的种子植物叫 ;种子无果皮包裹的种子植物叫 。 3.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区别 子叶 根 茎 叶 花 代表植物 4. 植物各大类群的比较: 种类 种被子 形态 根 茎 叶 花 生殖果实 种子 方式 种子 典型植物 绿色开花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昆虫类 甲壳类 多足类 蛛形类 身体外部不同程度地分节,所有成对附肢也分节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约占动物界种类的 --
-- 子植物 植物 裸子 植物 蕨类 孢子植物 植物 苔藓 植物 藻类 植物 第3节 细菌和真菌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不含 ,依靠现成的 维持生活(异养)。
2. 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其广泛。细菌 对人类有益( 如酸奶、食用醋、泡菜在其制作过程中都有细菌参与 );细菌 对人类有害( 如有些细菌使生物体患病或使食物 )。 (蕈菌)。 可用来酿酒,霉菌中的 可以提取青霉素,霉菌中的 可用来生产酱和酱油。使人烦恼的甲藓(灰指甲)和 也是由 引起的。
4. 细菌和真菌都能 动植物的尸体,把 变成 ,在自然界的 起重要作用。
5. 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最先探明了微生物致病的原因,创立了著名的 ,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这种方法消毒的,他还找到了降服狂犬病的方法。 第4节 生物的分类
1.分类是将大量事物 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分类方面作出奠基性贡献的科学家是 ,他用“双名命名制”统一了动植物的命名。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 、 以及 为依据对生物进行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 ,其中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在分类阶级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 ,共同特征越 ,生物亲缘关系越 ;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 ,共同特征越 ,生物亲缘关系越 。 4.在生物学上鉴定生物的方法是使用 。该表是采用 的方法来鉴定生物。
第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 _____、 ___、 _____三个层次。 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称为物种。
3.幼骡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骡,但骡________ 。因此,骡____一个物种;马和驴也_______ 同一个物种,而是__________ 。
4.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历千万年______的产物,都是_____________ 的。 5._________________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6.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孢子 银杏、铁树、松树、杉树、柏树 3.真菌分为 、 和 三类,其中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都属于
--
--
____ 。
7.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处于________ 。这种________ 的环境,使生物在__________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形成_______________ 。
8.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_________万种,其中在动物中最多的是_______ ,其中最多的是_______ ,其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
9.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10.地球上所有人的____ 都_____________ 。常利用 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11.地球上的人有四种基本血型:_______________ 。其中 ___人较多,______ 人较少。 12.生物学认定全世界的人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 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_________ 及其________ 。也就是说,仅仅是______________ 15.造成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6.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中,哺乳动物有_____ 、______ 、______ ;鸟类有___ 、__ ;鱼类有_____________ ;无脊椎动物有___________ _。
17.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的是要树立________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起来,要将保持、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结合起来。在众多措施中,目前比较有效的是_____ ,另一重要措施是_______,如建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等。
18.食用生物分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类。
19.药用生物资源的利用,应充分考虑_________ 。药用生物除有节制地野外采收外,更应提倡 _________、 ________ 。
20.观赏生物分_____ ____和__________ 两类。我国是世界花卉树木的起源中心之一,有 的美誉。观赏植物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植物等类型。 21.生物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人类应该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
第一节 种群和群落
1、种群是生活在 的 的总和。种群由 生物组成,一个种群里的生物个体有 、 、 等差别。
2、生物群落是生活在 的 的总和,简称 。生物群落由 生物组成,组成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 。
3、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生物群落的 和生物群落生活的 ,可以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群落分成 生物群落和 生物群落。 4、覆盖地面的 及其 称为植被。
5、森林群落中常出现分层现象,由上到下分为 、 、 。 6、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有 、 、 、 等等。
--
--
第二节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 和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根据人的干预程度可将生态系统分为 (如 )、 (如 ) 和 。其中,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 2、生态系统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和 。
而 、 、 、 和 等称为非生物成分。
3、生产者是指生长在地球表面的 ,主要是 ;消费者是指以 、 为食的 ,主要是 ;分解者主要是 ,其功能是将有机物分解成 。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反映了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 关系。 各种生物以 关系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称为 ,它们彼此交叉形成 。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 和 的渠道。
5、生态农业就是运用 原理,把 的精华和现代 结合起来形模式等,它们都体现了 、 和 的协调统一。它们的特点是充分利用 ,提高 利用率和 的再循环利用率,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生物圈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 及其 的综合圈。生物圈包括 ( )、 ( )和 的一部分。左右范围内是生物最活跃的区域。
2、生物圈1号指的是 ,生物圈2号指的是 。人造生物圈试验的失败说明,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可及的范围内, 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我们只有依赖它才能生存。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通过了 ,向人类敲响了保护生物圈的警钟。19年12月,我国颁布了 ,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真正达到 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 可分为 、
成的一种新型农业。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有 模式和
它大约包括从海平面下 到海平面以上 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其中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