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走近科学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
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 相应答案的学问。
2、 学习科学的方法有 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 ②提出问题 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 调查,
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 米,符号 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呵),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 1 呵=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 )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 ③量程④单位
(2 )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 )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 )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
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 厚度,一枚邮票的
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
=轮的周长X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
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 端处,逐步沿着
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
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即为曲线的长度。 女口:测理硬币的周长、 地图上两点间的距
离。
(4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C。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 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 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0.1 C,测量范围为35 C -42 C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
① 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 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 心率: 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常用的计时工具为 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 秒,符号_s_,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
换算: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秒=100 毫秒
7、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_ _
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 kg,常用的单位有吨 ⑴,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 3kg 1kg=10 3g 1g=10 3mg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
①
物体的质量 调平②称量,左物右码。③读数,待测=砝码+游码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 待测物质量不得超过天平的量程。
② 砝码的拿取与游码移动必须得使用镊子,禁止用手。
③ 放取待测物和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④ 不能把潮湿的或有腐蚀性的物体直接放在托盘上,必须装在一定的容器中。
8、 能量的存在:①自然界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②周围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能量的不同形式:①光能 ②机械能③声能④电能⑤热能⑥化学能
动能:物体运动所具有的的能量。 势能:由于物体形变或被举高所具有的能。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量可以促使物体发生运动和变化,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9、 信息的传播:
① 信息传播主要通过 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
② 信息传播以 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互联网 为工具。
单位换算:1t=10 3kg 1kg=10 3g 1g=10 3mg
③ 信息传播以 书籍、广告、报纸为载体。
第1章地球上的生物
1、 栖息地: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叫生境 _
陆生植物离不开土壤,土壤可以为植物提供
养分,水分 和 空气。
(1) 陆生植物的叶:大多呈绿色扁平状,能够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常绿阔叶树:如香樟,冬青等
「阔叶树V 叶]
I落叶阔叶树:如枫树,紫玉兰等
J针叶树:如松,杉,柏等
(2) 陆生植物的茎:大多属于直立茎,但也有植物不是直立的茎。
①匍匐茎:草莓,西瓜等。②缠绕茎:牵牛花等。③攀援茎:葡萄,黄瓜等。
(3 )陆生植物的花和果实:利用昆虫进行传粉的,叫做虫媒花』用风力传播花粉的,
叫做风媒花,如小麦,水稻,蒲公英等。
2、 陆生动物:起源于水生动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附肢支撑身体, 有能防止水分散失的体表。
这些特点都是陆生动物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
陆生动物不同体形和体色适应环境方式的比较
适应性特征 保护色 颜色与大冃景相同 颜色与大背景相冋,但具有恶臭、 毒牙、毒刺和毒毛等 拟态 作用 避免被敌害发现 实例 蛙、北极熊、蝗虫 警戒色 警告作用 伪装自己,避免敌害 发现 黄鼬、蝮蛇、黄蜂 形状和色彩与背景中的某一生物 或非生物相似 枯叶蝶、竹节虫 3、 水生植物、水生动物:见下一章。
4、 生物的基本特征:
①生物都能进行繁殖。②生物都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③生物具有应激性。 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1、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2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有无脊柱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原生动物动物界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①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②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③ 体温不恒定 ④卵生(体外受精)
两栖类:①皮肤湿润,裸露 ②幼体鳃呼吸,成体肺(兼皮肤)呼吸
③ 体温不恒定④卵生(体外受精)。
爬行类:①表皮干燥(有角质鳞片或甲) ②肺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生(体内受精)
鸟类: ①体表有羽毛 ②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卵生(体内受精)。
I哺乳类:①体表一般有皮毛 ②肺呼吸 ③体温恒定 ④胎生、哺乳。
※哺乳类的分类: 食肉类、有蹄类、啮齿类、灵长类、有翼类、鲸类。
两栖类第一次出现了 肺的呼吸,鱼类则用 腮呼吸
爬行类第一次出现了 体内受精,鱼类、两栖类则为 体外受精
鸟类第一次出现了体温恒定,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体温不恒定
哺乳类第一次出现了胎生,鱼类、两栖类和爬行以及鸟类则为 卵生
无脊椎动物
f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代表动物:早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开始出现组织的分化,代表动物:海蜇、水螅、珊瑚虫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逐渐出现了头部,涡虫、血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不分节,摄食和排泄两个开口,代表动物:蛔虫、丝虫、钩虫
环节动物:身体呈圆柱形,有许多体节,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代表动物:蚯蚓、水蛭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可区分头、足、内脏团三个部分,代表动物:蜗牛、蚌、乌贼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又分为甲壳纲、蛛形纲、
多足纲和昆虫纲,代表动物:蚱蜢、虾、蟹、蜘蛛、蜈蚣等
I棘皮动物:五辐射对称,体表有棘皮,全部生活在海洋中,代表动物:海星、海胆、海百合
2、植物的主要类群
单子叶才直物
一种子植
了叶曹目双子叶植物
藻类植物
苔醉植物
.蕨类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分 子 叶 单子叶植物 1 枚 双子叶植物
根 茎 不能增粗或 增粗不明显 叶 花 代表植 物 花的各部分 水稻、 小麦 大豆、 向日葵 须根系 平行叶 脉 基数是3 花的各部分 基数2 枚 直根系 一般树木的 茎能增粗 网状叶 脉 是5或4
3、细菌与真菌
(1 )细菌: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约 2000多种,分布极其广泛。根据形状分,
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大部分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
(2 )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霉菌),也有多细胞的(蘑菇、银耳),有成行的细胞核,
种类比较多,约有十几万种。
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上微生物大量繁殖所致, 保存食物的方法 干藏法 冷藏法 真空保存法 加热法 避免食物变质主要方法 有: 依据的原理 去掉食物中的水分 低温环境可减缓微生物生长的速度 抽出包装袋中的空气,使食物与空气隔绝 食物经加热,然后密封 巴斯德消毒法:对于某些食物,我们可快速将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一般为 80摄氏度), 持续半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事物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 又能保持原有的味 道。 4、生物分类的方法
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依据。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共同特征越来越多
检索表是采用特征对比的方法鉴定植物的工具。
第3章生物多样性
1、 物种:性状相像,可以 相互交配 并繁殖可育后代的同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 隔离,使生 物在外形、行为等
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成为
新的物种。
2、 物种多样性:物种和物种间的差异,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热带湖泊、珊瑚礁。
3、 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 就地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
遗传资
源种质
②迁地保护:野生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建立
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
,发现了细胞。
细胞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最小的细胞为 支原体。
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以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细菌、支原体、蓝藻)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御魁 细腕腥 叶輝体
细胞膜
礁泡
堀胞质
细胞壁: 细胞膜:
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
质:
凝胶态,许多生命活动在这里进行。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遗传。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水、色素、酸味、甜味等物质) ※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学说: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 细胞分裂T数目增多;细胞分化T体积增大;细胞分化T不同种类的细胞
3. 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各部位作用:
① 镜座:稳定镜身 ②镜臂:提握镜身 ③载物台:放玻片
④ 压片夹:固定玻片 ⑤遮光器:上有光圈、调节通光量
⑥反光镜:采集光线、反射光线 ⑦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⑧物镜转换器:调换物镜 ⑨粗准焦螺旋:大幅升降镜筒
⑩细准焦螺旋:小幅精准升降镜筒 ?目镜、物镜:放大物像
(1 )物镜与目镜的比较:
(2 )视野明亮程度的调节:
(3 )玻片移动方向与物象移动方向:相反
(4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安放(轻拿轻放)②对光(找到明亮视野)③ 放片(对准通光孔)
④ 调焦(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直到出现清晰物象)
⑤ 观察记录(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绘图)⑥收镜整理
※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
① 移动装片:将对象移到视野中央
② 转动物镜转换器,把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③ 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增加视野亮度。
④ 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
4. 组织、器官和系统
(1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多细胞生物:细胞T组织T器官T (系统T)生物个体
植物六大组织:
-保护组织:位于表皮,起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位于叶肉果肉,贮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位于导管和筛管,起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机械组织: 位于纤维,起支持作用
分生组织:位于根茎的顶端,起到分裂增生的作用
•.分泌组织:位于蜜腺,分泌物质
动物四大组织:
厂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分布在体表、内脏表面,具有保护作用和分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由血液、软骨、肌腱等间隙较大的细胞构成,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
肌肉组织:分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作用
J神经组织:主要分布在脑、脊髓和神经中,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的作用。
(2)器官: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厂根:吸收水分、无机盐
丫营养器官Y茎: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匚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植物器官-
厂花
j生殖器官Y果实
匚种子
※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孢子植物中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
动物体的器官:感觉器官、 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 (3)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五章地球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级 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为 4万千米。 地球是是个球体的证据:
① 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② 站的高看得远
③ 月食(日食不可以)
④ 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⑤ 麦哲伦环球航海
2、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球面构成。
3、 经纬线:
经线 定义 圆弧状况 长度
纬线 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不同纬度的纬线长不相等 东西方向 连接南北两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南北方向 指示方向 4、经度和纬度
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 本初子午线。
0°纬线就是赤道。
经度 本初子午线 度数的起点线 度数的划分 代号 半球划分 低
纬度 赤道 (0°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作90 ° 南纬S,北纬N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0°经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 东经E,西经W 西经20°,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 东西半球 、高中纬度 30°— 60° 、低纬度 0°— 30° 中纬度划高纬度 60°—90° 分
五带的划分: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IH
① 热带:南北回归线(23.5 °)之间
②北温
带: ③南温带: ④北寒带: ⑤南寒带 :
北回归线(
23.5 °N )与北极圈:66.5 °N )之间
(
23.5 °S)与南极圈( 66.5 °S)之间
南回归线(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it
■Pn
k 1 --- * ■ -- 西经20度 T ―西m ! 事札$ 0 L/ 东经160度
「上地栈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壳 -地槪 >外地减5Ut HI I 6371 r图3-6地球内部结梅示意團 深座单位:千痕 广地壳:0-17千米
I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丄 T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 -
I下地幔 「内地核
I地核:2900-6371千米y
L外地核
5、地图和平面图
(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 比例尺是表示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 缩小程度,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三种形式。
比例尺越大(即分母越小),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内容越详细。
(3) 方向: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下地權 ) 地核 第六章变化的地形 ----- 2900 1、火山和地震 喷发物土气体、液休、周体喷发物 成园;地霞软就出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柞用下,沿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岀地芸 分饕:活火火山山、死火討、休眠火山 丿 主塑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 山 世小]利2槌供肥沃的土塢机丰科的矿产 与 丨幣:毁坏交逋 W .理没很田’引屆火灾,危及生命 *ft 慨念:地盗絆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斷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 t:契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濯带 J WE 他报;咆能仪*动物异常、自燃现象异常 地臨的顶报和胡范丿 \"」心力法:快谨离幵房何•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囱积魏小的房 间里和桌子底下
2、海陆变迁
时间jig】s年 尢陆漂移说 创始人*魏格纳 学说中心论点佳域的陆地在2亿年丽还是彼此相連的 到力的作用才不新分离川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时间胡0世紀50年代以后 理论中心论点: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部都有一条巨大的海底山岭,滓底 山岭曲側的大洋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務动的大 洋地壳在碰到大陆地壳时发•个擁体,厉来由于畳 梅底扩张说 生挤压•并口俯冲插人大陆地喘底 K这样在邻近大陆的海底会形城秣探的海沟和一系列岛詩、 mi在大陆上会形成為原和山脉 恋迦 板块概念:地球的岩右圈披海岭、梅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 板块构适理论、理论中心论点;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 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売变动的最主要靡因 板快构造学说:
A,/F 洋 ttt .•怎.
亠 理—
t\\v* 电
消亡边界
板戟运功万◎;(以菲洲板丄Jt再蔘服1
板块边界整力方向
未定板块边界
(1 )全球由亚欧板块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 生碰撞和张裂。
(2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地形和地形图 (1)地形的类型
丘陵-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 平原-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
(200米以下)
山地-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
高原-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 盆地-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
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
(3)地形的变化
們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等高线分布特点 等咼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咼 两条等咼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等咼线重叠处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陡坡 缓坡
等咼线向海拔较咼处凸出 等咼线较密处 等咼线较疏处 等咼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咼)或(中间低) 山峰(洼地) 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L
使地表趋于平缓,具有持久性
第七章地月系
1、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转,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旋转
(1 )自转周期24小时,自转中心为地轴,地轴北方指向北极星附近。
(2 )自转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东方的比西方先看到日出。
(3)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2、 地球的公转:自西向东公转,公转轨道面是接近于圆形的椭圆
(1 )公转周期是365.25天(闰年的出现)
(2)公转现象:四季交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太阳高度:阳光与地面的夹角
3、月球与月相
(1 )月球概况:
①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与地球间平均距离为 38.44万千米;月球的
1/81.3 ;月球本身不发光
千米;月球的质量很小,约为地球的 半径为1738
② 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27.3天)相同,因此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十一、十二
初七、初八 上弦
■
初二円初三 ----------- 蛾眉月
-----
十五▼十
■醤—
二十七\"二十八
残月
二十二
二十三
十八、十九
(2)月相变化规律
下弦月
上弦月出现在 上半个月的上半夜,在 西边天空,月面 西边半个亮; 下弦月出现在 下半个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
空,月面 东边半个亮。 即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4、月食和日食
(1) 月食:出现在月中,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 始
于月球的东缘结束于月球的西缘。
开始于太阳的西缘,结束于东缘
(2)
日食:出现在月初,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分
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第八章星空世界
1、星空的变化:
周日式运动:地球 自转造成星体东升西落
周年式运动:地球公转造成星空随季节交替而变化。 2 、恒星与行星的区别:
金木水火土 是夜空中肉眼可见的行星
口身发光发热 恒星 行星
运动 表而® 1上实阪运动 绕恒星作圆周运动 代表星 太阳、北极星 木阳系八大行星 能 不能 3、星图和星座:
(1)星图:根据星星在天空的分布和特征绘制的平面图,可用其确定恒星和星座的位置。
① 方位:上北下南, 左东右西 ②以天赤道为界,分北天星空和南天星空
(2 )星座:为了便于仍是恒星,把星空分成 88个区域,即88个星座。
小熊座
犬熊座
天鹅座
天琴座
飞马座
北极星在小熊座,北斗七星在大熊座,织女星在天琴座,
大犬座
牛郎星在天鹰座,天狼星在大犬座
①北斗七星的
南指一夏,西指一秋,北指一冬
③ 夜空中有6000多颗比较亮的星星肉眼可见(绝大多数是恒星,行星只有金木水火土五 大行星) 3、太阳:
⑴太阳概况:
直径140万千米,体积是地球的 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 33万倍,日地距离1.5亿千
米(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的结构 人气层 rJA 比较这三层的温度?
⑵太阳结构:
※平时看到的太阳是表面的 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因亮度低,日全食期间才能看见。
(3)太阳活动
① 光球层温度可达 6000 C,局部温度较低(4000 C)的区域形成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活动 的周期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一年成为峰年,最少的一年为谷年。
② 日珥:太阳色球层表面喷发出的高温气体形成的拱形结构,高达几十万公里。
③ 耀斑:色球层表面突然出现的亮斑闪耀,寿命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④ 太阳风:从日冕层,向外部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带电粒子流, 往往引起磁暴与强烈的极光。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 干扰地球无线电通讯
② 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失灵,即“磁暴”现象。
③ 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④ 影响人体健康。
4、太阳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质量小,离太阳近,卫星少 )
(1)八大行星Y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质量达,离太阳近,卫星少 )
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按质量由小到大:水星,火星,金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土星,木星
① 水星:无卫星,无大气, 与太阳同升同落,又名辰星
② 金星:无卫星, 最亮的行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 相反,又名启明星、长庚星、太白星
③ 木星:质量体积 最大,有大红斑
④ 土星:卫星最多,有美丽的光环
⑵太阳系小天体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自转和公转。
5.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1)银河系:
① 由1500-2000 亿颗恒星和大量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
② 由银盘、银核、银晕构成;侧看像个大透镜,俯看像个大漩涡,从中心向外伸出四条 漩臂,分别是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臂和天鹅臂
③ 银河系的直径为 8万光年,年龄长达 100亿年
④ 人们眼中看到天空中的“银河”是由银河系中心稠密的恒星构成的
(2)河外星系:
银河系以外约有10亿个左右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统称河外星系。
地球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月球 宇宙一总星系 I其他行星世界 其他恒星世界 I河外星系(星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