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周志锋

《〈汉语大词典〉研究》运用微观与宏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汉语

大词典》在立目、释义、书证等方面的疏失进行了具体订补,又对进一步修订完善《汉语 大词典》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是一部高水准的研究《汉语大词典》的力作。文章也指出 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研究》特色价值

迄今为止,有关《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硕了。“据 统计,《大词典》出版以来,直接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有十余部,论文千余篇。”[1]在众多 的研究成果中,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李申先生等著的《〈汉语大词典〉研究》 (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很有分量、很有特色的论著。

《研究》正文共有“引言”“《大词典》特点简论”“《大词典》订补”“《大词典》未收词语

例释” “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结语”等六部分,核心内容又可以概括为两部分, 一是关于《大词典》的具体订补,二是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由于作者长期从事 相关研究,既有扎实的语言学功底,又有良好的辞书学素养,因而订补词典疏漏,实事求是, 可信度高;探讨修订理论,高屋建瓴,实用性强。

订补《大词典》疏漏无疑是全书的重点。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订正《大词典》现有 条目中的疏误;二是补充《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第一项内容从“释义不确” “义项不全” “例证晚出” “缺少书证或书证不充分” “词形不全” “引文有误” “其他失误”等七个方面对 《大词典》进行全面排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逐一提出订补意见。其中释义问题343条, 书证问题811条,立目问题61条,其他问题138条,总计1353条。第二项内容补充并考释 《大词典》未收录的词语,共171条。两项合计1524条。可见,《研究》对《大词典》的订补, 面非常宽,涉及词典编纂的方方面面;量也非常大,只有长期钻研、全面排查才能取得这样 好的成绩。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重视近代汉语语料

作者认为,“衡量一部大型历史语文辞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是否充分地

*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JJD740014)资助。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73

反映了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而“以往的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在编纂中普遍存在着重雅轻 俗、贵远贱近的倾向”,故把订补近代汉语条目作为研究重点。《大词典》内容极为丰富,凭 个人之力,要对所有条目都进行考察和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长于近代汉语研究,而 《大词典》在近代汉语词语收释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问题也比较多,所以该书把近代汉语作 为主要考察对象。这种策略是对的。如谓“和缓”可泛指医生、“道长”可指御史官员、“不

耐烦”有“身体不适”义、“制度”有“安排,处置”义、“气质”有“脾气,性气”义、“朦胧”有 “欺骗”义、“郑重”有“重视”义、“问诸水滨”有“投水自尽”义、“端然”有“依然,仍然”义、 “总然”有“总是,一直”义、“做”有介词“替,为”义、“同”有介词“替”义等,见解新颖,结论 可靠,支撑语料就是近代汉语。再如“气死风(风灯)” “显微镜”“窝窝头”“穷光蛋” “开后 门” “酒精”“风车”等,《大词典》或举现代作品例,或未举例,《研究》谓书证可提前至清代, 靠的也是近代汉语语料支撑。

2. 善于用方言作佐证

《研究》在“词语考释上除重视书证外,特别重视征引方言口语活的语言材料”。造成 辞书失误的原因很多,古今语言隔阂,文献材料不足,都会导致误解或费解。在这种情况 下,如果能够借助活的方言,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作者正是这样做的。如《大词典》 “阿搂”条:“揉搓。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抖搜的宝钏鸣,倨傯的云髻松,阿搂的湘裙 皱。’ ”作者认为释义有误,这几句写柳翠将被斩、被“吓杀”的情景,“抖搜”“潺傯”“阿搂” 均为颤抖貌。今徐州一带仍说“阿搂”,音近似“合搂”,正是晃动、抖动、搅动义。又如《大 词典》“割闹”条:“方言。指碎草,细料。”作者认为释义不够准确,“割闹”不是碎草或细料, 而是碎草、树叶等混杂物,也写作“各闹”。《聊斋俚曲集•慈悲曲》第四回:“见哥哥已咱把 各闹打扫了一大堆,还在那里扫。”董遵章释曰:“各闹,带尘土的碎草残叶。”李行健《河北 方言词汇编》:“各闹,碎柴草。”并其证。再如《跻春台•巧姻缘》:“你去买少妻,反得老东 西,看你这个人,还是点儿低。”同书卷三《心中人》:“爹爹呀,未必然,点儿低疾病临时变了 症。”“点儿”“点儿低”是什么意思?作者根据东北方言释“点儿”为机遇、运气,释“点儿 低”为时运不济,文献、方言互证,说服力就很强。

3. 辨析词义精细准确

《大词典》是精品辞书,要找出并纠正其中存在的差错,难度可想而知。《研究》借助搜 集到的第一手语料,综合运用各种训诂方法,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作者往往从细微处 人手,辨难释疑,得其真诠。例如,《大词典》“哑酒”条:“俗谓哑巴酒。喝酒而不行令猜 拳。”作者认为,释义过窄,应是喝酒而没有游艺助兴。因为古代不唱曲、不玩武艺而喝酒也 可称“哑酒”。“芳名”条:“……②对他人名字的美称。”作者说,释义过宽,“他人”可指女 人,也可指男人,但男人的名字不能称“芳名”,《大词典》所举三例均指女性。“村牛”条: “蠢牛。对文盲的贬称。”作者认为,释“蠢牛”尚可,后加“对文盲的贬称”,画蛇添足,因为 被称为“村牛”的不一定就是文盲。也有正本清源,破旧立新的。例如,《大词典》“都抹” 条:“方言。嘟起嘴巴不吭声。《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狄希陈都抹了会子,蹭到房里。’” 作者认为,释义误,“都抹”义为徘徊、磨蹭,又写作“笃么” “独磨”“突磨”“杜磨”……“都” “笃”等字当系“踱”的借字,与噘嘴无涉。“梳拢”条:“①旧指妓女第一次接客伴宿。”作者

74辞书研究2016年第6期

援引10个例句,排比归纳,得出结论:《大词典》释义中动作发出者为“妓女”,而各例中“梳 拢”的动作发出者均为“嫖客”,因而这个解释有误,正确的训释应是“嫖客出高价让尚是处 女的妓女伴宿”。“压子”,《大词典》不收,或释为“养子”,或释为“典押给人做抵偿的儿 子”,作者通过文献梳理和民俗印证证明,“压子”指借助过继儿子或用泥娃等方法来压住 风水,以便促生儿子的风俗。除了辨析疑难词语以外,《研究》对《大词典》其他方面的订补 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如《大词典》“切云”条:“上摩青云。极言其高。《楚辞•九章•涉 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作者指出,例句为一对句,“长铗”与“切云”相 对,均为名词。“切云”当为“切云冠”,古时的一种高冠。“通成”条:“方言。全部,整个。 《醒世姻缘传》第四三回:‘到了那里,通成不得了,里头乱多着哩! ’ ”作者指出,“通成”非一 词。“成不得”意即“不成;不行”;“通”,义为“全然,完全;根本”。“通成不得了”意即“全 然不行了”。诸如此类的精彩例子,俯拾即是。

探讨《大词典》修订理论是《研究》的又一项重要工作。作者认为:“虽然现在订补《大 词典》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总的看其研究也有明显不足:一是微观考察较多,宏观研 究太少。二是重视修订失误的实践,尚缺乏理论层面的探讨。”的确,现有订补《大词典》的 著作或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具体指出它在立目、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的疏失,并提出修改 意见。这是一种微观研究。这种微观研究对《大词典》的修订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可为 《大词典》第二版的编纂和修订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大词典》这样一部大型历史 性语文辞书而言,光有微观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果不能对整部辞书从宏观上加以审 视,进行综合性考察,做更为系统深人的研究,那么书中隐藏着的许多问题可能就很难发 现”。基于这种认识,《研究》专设“关于《大词典》修订的理论探讨”这个部分,以七十多页 的篇幅,从七个方面入手,探讨第二版应当如何更好地规划全书,如何进行全面的修订和从 整体上提高全书的质量。

这七个方面具体是:词目增补类析,关于方言词语收录的标准问题,关于同义条目释 义问题,义项排列顺序问题研究,对书证不一的专题考察,从史料笔记看《大词典》的修订, 关于“死亡”义词语的调查研究。内容也涉及立目、释义、义项、书证等方面,订补条目约 300条。这里观察其中几个专题。

关于词目增补类析。作者认为,《大词典》词语失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汉语词汇的 一些特殊现象关注不够,在许多方面造成系统性缺失。因此,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要特别 注意七类词语——

羡余词语、“反词同指”词语、缩略语、配套词、同素逆序词、异形词和别

名异称。针对《大词典》在这七类词语方面失收的情况,提出按照类别从整体进行考察的 建议。这对《大词典》修订时的收词立目工作肯定是有助益的。

关于方言词语收录的标准问题。作者认为,《大词典》非常重视方言词语的收录,但难 称尽善尽美,主要是方言词语收录标准存在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大词 典》收录方言词语应坚持“三为主原则”,即以文献载录的方言词语为主,以古代方言词语 为主,以古今重要作家和作品中的方言词语为主。此外,作者还对《大词典》处理现代汉语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75

方言词语提出了要把握好“三条注意事项”。收录标准厘清了,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关于义项排列顺序问题研究。作者认为,《大词典》相当多的词语义项排列存在颠倒、 错乱现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加强探讨,明确义项排序原则,并力求厘

清一个个多义词的词义系统,注意释义的层次性和义项的层阶性,并用适当的方法予以体 现。通过“刀”部“列”“利”“刺”“制”“剥”“割”六个词和“穴”部“窄”“窠”“穷”“窃”四个 词的实例解剖,分析了《大词典》义项失序的情况及类型,提出了正确排序的策略。这些观 点新颖务实,对大型历史语文辞书多义词的义项排序富有参考价值。

探讨《大词典》修订理论是《研究》的一大特色,它与订补《大词典》具体疏失部分相辅 相成,又是后者的拓展和升华。其中许多见解不仅对《大词典》修订有直接帮助,对其他工 具书的编纂和修订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研究》的上述优点和特色可以看出,它为《大词典》的修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功不 可没。但如果求全责备,《研究》本身也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今就微观研 究部分整理几条,向作者和读者请教。

1. 有些条目释义还可斟酌

例如,谓“只好”有“大约” “差不多”义,表示估量,举《警世通言》“年纪也只好二八”、 《照世杯》“离着杜景山只好七八尺远”等例。这种用法的“只好”当释为“只有”,表示数量 少。近代汉语用例甚夥,如《西湖佳话》卷六:“闻说苏姑娘只好二十余岁,为何就死了?” 《雨花香》第十种:“即或向岳父挪借,也只好些微,决不有六百两助我。”《后西游记》第三十 九回:“原来真解没甚繁文,多不过一卷两卷,少只好片言半语。”并其证。谓“周章”有“周 遍”“周全”“完备”义,举《飞龙全传》第五十二回“诸事都宜预备,免得临时局促,不及周 章” 一例。“周章”用在“不及”后面,当是动词,这一用法近代汉语词典多有提及,义为“张 罗、办理”。谓“梢”可指“事物的结局(结果)”,“梢”又作“稍”,举《跻春台》“保佑你不久 日就把稍翻”“早早翻梢赎儿身”“无有银钱去翻稍”“只要有钱翻了梢”等例。其实,“梢 (稍)”即赌资、赌本,“翻梢(稍)”即翻本,也指转运、翻身,《大词典》均已收释。谓“沦”有 “浇”“泡”义,举宋洪迈《夷坚志》“倾水沦茗” “携瓶沦茶”两例。“沦”,实作“瀹(yu6) ”,义 为煮,《大词典》即收有“瀹茗”“瀹茶”两条。谓“补丁”可指“宴席间增加的饭菜”,举《孽海 花》第三回“(雯青)想得出神,侍者送上补丁,没有看见,众人招呼他,方才觉着。匆匆吃 毕,复用咖啡”一例。此“补丁”即布丁,指用水果、面粉、牛奶、鸡蛋等制成的一种西餐点 心,与“补丁”字面意思无关。

2. 有些条目义例不够密合

例如,“可笑”条谓《大词典》列“好笑”一个义项,还可补一义。“用作程度副词”,相当 于“甚,非常”,凡举两例,次例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燕子被打,可笑尸骸:头不能 举,眼不能开。”唐五代以来,“可笑”有程度副词很、非常的用法,学者多有论及;但此例“可 笑”仍是“好笑”的意思尸骸”义为模样(多含贬义),如果释为“非常模样”,不可通。“清 楚”条谓可补“将财物交割完毕”“偿还”义,引了很多例证,其中《跻春台》两例是“我的生

76辞书研究2016年第6期

意一本一利,交算清楚,还要说冤枉话”“众人收送清楚,尽都去了”,这两例“清楚”是形容 词,为一般用法。该条下面又说:“有时亦作‘给楚’,例如《跻春台•巧姻缘》:‘不够开消, 遂将铺子顶了 ,各会让些利钱,方才给楚。……’义同。”“楚”也有结清、还清的意思,但“给 楚”不是一个词,“给”是用在动词前加强处置语气的一个虚词。“手尾”条“首尾。犹瓜葛。 比喻互有牵连”,《大词典》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例,《研究》溯源到明代《鼓掌绝尘》第 六回:“黄昏那一服药,却是你的手尾,我直要到五更时候才吃。”义与例不合。“首尾”是多 义词,《大词典》义项八释为“指一手经办的事”,《鼓掌绝尘》的“手尾”应是此义。

3.有些条目例证过于单薄

这种情况在第二部分“义项不全”一节里较为突出。这一节是补充义项,有些条目只 有一个书证,虽然绝大部分是可以成立的,但似乎说服力还不够强。下面试举两例。如谓 “时议”可补“商议”“商讨”义,举《续西游记》第十二回“只为一宗心事,特来时议” 一例。 《古本小说集成》本作“時議”。颇疑“时议”为“计议”之误。该书多用“计议”,如第十一回 “众妖计议”、第十六回“见众僧纷纷计议,乃察探得知情由” “众妖计议已定”等,“计议”与 “时议”形近(简化字“时”早已有之),先误作“时議”,后又作“時議”。“计议”有“商量” “商议”义,见《大词典》。又如谓“沿”可补“离”“差”义,引《水浒后传》第六回“(猛虎)咆 哮剪尾,扑这道人,只沿一尺多近,不能到身”一例。“沿”,有的本子作“隔”,《古本小说集 成》本作“沿”。“沿”恐为“没”之形误。笔者以上推测不一定正确,但从字面看,“时议” “沿”不该有如此奇特的意思,光有一个例子很难下结论。

书中存在这些小问题可能与学生参与了部分写作有关。些小疏失,无伤大雅。从整体 看,《研究》毫无疑问是一部研究《大词典》的上乘之作。

附注

[1]具体可参阅本文所评《〈汉语大词典〉研究》37〇页附录一“有关《汉语大词典》的成果目录索引”, 下文对引自该书的文字不再注明。另外,专著还可补充一部:周掌胜《汉语大词典论稿》,长春:吉林人民 出版社,2006年版。至于书名或论文题目中没有出现“大词典”字样而内容涉及《大词典》的,那就更多 了,难以一一统计。

参考文献

1. 李行健.河北方言词汇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 1986—199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315211)

(责任编辑马沙)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