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捕蝇草读后小记

来源:意榕旅游网
捕蝇草读后小记

未开始正式阅读之前,首先看到第二页的捕蝇草图片,第一印象便是为其锯齿状的叶片感到内心一悸。远观之,上端形似带了锯齿边缘的贝壳,但其弯曲弧度与贝壳却并不相同。至此,我只能从图片中得出一些肤浅的外观特征,专业的介绍与实验还有待细读达尔文先生的文字。

作者在开篇首先介绍了捕蝇草的通称、所属科、原产地、生长环境以及组成结构。捕蝇草并不难栽培,可存活于洗净沥清的湿藓上而不用一点泥土。捕蝇草有两瓣叶片,每瓣上表面长有小突起或刚毛并在除近边缘以外处密排着腺体,叶缘向外延长成棘突,叶柄、叶背、棘突散布有大量极小突起(叶瓣少数),叶背还有少数极小的尖毛。

刚毛是触动的敏感部位。达尔文先生通过用头发、细面粉接触刚毛来体现刚毛对接触极为敏感,并与毛毡苔进行对比指出捕蝇草的刚毛虽然对短暂软柔的触动非常敏感,却对持续压力不够敏锐。其差别来源于毛毡苔腺体附有粘液可粘住昆虫,捕蝇草则不然,它必须靠极端敏感性捕捉昆虫。接着作者对捕蝇草的刚毛和毛毡苔的触毛进行对比,得出刚毛没有吸收能力的结论。且用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接触刚毛,发现其对短暂触动有反应,不影响持续压力;触动不来自流体,只来自固态物体。

作者接着实验了引起叶片运动的因素,包括糖水浸没、水浸、热力、无机物、不含可溶性氮化物的有机物以及含氮有机物。然后探索了可以引起腺体分泌的因素,包括吸收含氮物、放置湿肉或碎蝇尸等,且只要是潮润的,无论肉粒或蛋白颗粒都可引起腺体分泌和叶瓣闭合。以上事实表明腺体有着吸收能力。

接下来达尔文先生通过13个实验研究了分泌液的消化能力——能溶解不太大的蛋白、明胶和肉粒,不能消化脂肪球和弹性纤维。接着又通过使用不同的化学试剂对捕蝇草植株进行熏蒸可知,氯仿和硫酸乙醚对叶片损伤极大,可使叶片死亡或失灵;氰化钾虽不致死,却也使叶片短暂丧失能力。

捕蝇草通过吸收动物性物质,缓慢激起叶瓣关闭并相互压紧,由此捕捉昆虫。捕蝇草在捕捉昆虫长时间闭合后,再张开时都很衰弱且它的消化力很有限度。因此边缘棘突的存在至关重要,这些棘突慢慢交叉的过程中,像大网眼的渔网一样让小虫逃脱,留下能提供更多养料的大虫,使得捕蝇草的每一次捕捉更有效益。

捕蝇草的运动冲动不是沿导管传送的,而是通过细胞性组织间向各个方向传送;冲动必须循着中肋的方向由一个叶瓣向另一个叶瓣迅速传送,两个叶瓣才会同时起关闭运动;且两瓣叶虽然同时起运动,却各有独立动作的能力。

通过达尔文先生严谨的实验和细致的描述,我对捕蝇草有了略深于浅表的了解。实验中的数据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三位甚至四位,可见达尔文先生的严谨与精细,大量的对照实验更是令人钦佩其实验精神和追逐自然真理的决心。正如达尔文所言:“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此番正是深有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