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五四”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

论“五四”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

来源:意榕旅游网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熏 论“五四’’时期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 。郁宝华 摘 要: “五四”时期的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弱者形象,这些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家们的自我 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自傲于 传统丈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变得软弱、感伤、哀怨、自卑。这种自我认知是有 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的。 关键词: “五四”小说知识分子 自我认知 心理历程 纵观l9l7—1926年间的现代小说,从文学研会作家到创 作品,包括大量“自叙传”小说甚至…些专写性心理的小说 造社作家的作品中,大都弥漫着一种弱者心态,他们塑造了 形形色色的弱者形象。尤其是创造社作家和受创造社影响的 等,人物大都是感伤悲哀的弱者,精神的压抑和灰暗是其 共同特征。… 青年作家,其弱者心态更明显。他们写于2O年代前期的许多 从大的方面来说,弱者形象大致可分为农民(包括城市 音,是点缀。“断裂一代”,虽拼拼凑凑出了“断裂文 丛”,可在当下文丛的海洋中却毫不起眼,没有泛起几个响 新风格。好玩一些毫无意义的马戏动作,时时做些令人头晕目 眩的腾跃,不过,多半都是有的放矢的矫揉造作,就像三流的 亮的气泡,从此以后,便作了鸟兽散。更年轻的“8O后”和 节目主持人,无真本事便以稀奇古怪取宠、以油腔滑调博好。 “90后”们粉墨登场,使他们成了“昨日黄花”,垂垂老矣。 但无论哪一类,其反叛的力量,在一浪压倒一浪的革命 可以想象,只要人类不灭,这样的革命就会永远革下去。 大体而言,小农式革命可归为两类: 一宣泄中,都会极快耗尽,剩下的只是一具具反叛的空壳。而 空壳里原先藏着、捂着的东西,很快便都会抖落出来,让人 是“黑旋风”李逵式的革命:根本不关心革命的对象 看得清清楚楚。 诚然,对传统、对前辈,我们应该有所反叛、有所革 命,可是,反叛和革命,绝不是激进的“断裂”。激进的 为何物,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概打倒、砸烂、烧光。其革命 姿态下,是最古老的私欲的鬼魂——以为到处吐唾沫、泼污 水便能树立高大形象,以为四处扔垃圾、烧房屋便能征服整 律视为反动,全部消灭。 “断裂”,只是小农革命的一‘贯姿态,在这激进姿态下汹涌 真正的革命,并不割断与传统、前辈的血脉相连,相 个世界。因此,凡绊我脚者、挡我道者、不顺我眼者,都一 的,往往不是革命的激情,而是蠢蠢欲动的私欲。 二是另类先锋式的革命:对革命对象虽有所认识,却故 反,只有依靠这种血脉相连,才能创造出金字塔般的新的辉 意反其道而行之,也一概打倒、砸烂、烧光。这类革命者, 煌。因此,真正的革命者,一面果断地举起大刀,向传统的 常走上创新的险路,欲以奇制胜:你玩崇高,我偏躲避崇 腐朽砍去,同时,又自觉抓住传统的生机,注入自己的血 高,去玩“一地鸡毛”;你求真实,我偏天马行空地虚构, 大造迷宫和梦境;你喜欢站在广场,进行宏大叙事,我偏躲 进房间,独自私语;你靠脑袋思考,用灵魂写作,我偏用下 脉,让它作新的延伸、新的生长。他需要的,是冷静和清 醒,而不是疯狂和发烧。因为冷静和清醒,所以他不但能够 发现旧叶的枯萎,而且能够识别新芽的腐烂,从而保证其大 刀所向是真正的腐朽,其最终收获的,才不是反叛的空壳, 丽是真正的硕果,也才不会在革命的呐喊和反叛的嚎叫中, 喷出旧渣滓的气味。 半身思考,用性器官写作……总之,凡他人鄙弃、不屑的, 都张扬、光大:而凡他人张扬、光大的,都鄙弃、不屑。 前一类革命者,常常喜欢挑战名人,因为他们需要名人 的强光来照亮自己,就像造反的小农喜欢杀“大户”,因为 动和速成效应,可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后一类革命者,则 反叛的空壳终究是空壳。小农式的革命可以休矣。文场 他需要大户的巨产来养肥自己。换言之,这样最容易产生轰 需要的,是真正的反叛,真 的革命。 喜欢大胆实验,不断制造出一些新思想、新美学、新形式、 (朱斌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7 3O070) 中国 当 文学研完 贫民)的形象系列和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两类。其中知识分子 哪怕是说几个英文单词,模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都成为一 的弱者形象尤其值得关注,这~类弱者形象身上或多或少体 些作家自傲的资本,就连一些学艺术的,对着裸体模特画西 现出作家自叙或自审的眼光,如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形 洋油画,即使最后画不出什么杰出的作品,也是自视高于一 象,鲁迅的“孤独者”形象,以及大量带自叙传色彩的小说 般人的。倪贻德的《下弦月》中主人公做的白日梦不是“青 中的主人公。这一类形象往往某种程度上是作家自我形象的 年书生与美丽小姐”,而改成了时髦的“画家与模特儿”。 表现,相对于农民或城市贫民,他们有知识,对社会现实和 滕固的《壁画》中主人公崔太始是一个性情孤僻、思维混 自身遭遇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他们大多是失败者,即使对 乱、耽于幻想、一事无成的留学生,不满于自己的旧式婚 现实作绝望的反抗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他们对现实充满 姻,整天幻想着与日本女学生、业师的大女儿和供作画的模 了无力感,经常在幻想中寻求愿望的实现。正因为这类形象 特相爱,幻想落空后又放浪形骸,在亲戚的宴会上豪饮以 某种程度上是作家的自我形象,所以从中可以窥见“五四” 至呕血,归寓后手蘸鲜血,在壁上涂了一幅粗乱的画,以 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认知及其心理历程。 一个女子站在一个僵卧者的腹上跳舞,发泄失恋的悲哀。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 “五四”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本是 这样一个人,就因为学的是西洋艺术,在作者的笔下就先 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与知识熏陶的一群,但我们在小说中这 把他看成了一 个天才,“他虽是学了五年的画,却从来没 些人物身上却并没有看到西方文化中那种积极进取、崇尚奋 有完工过一幅。以前他住的房问里装着一叠画架,至多成 斗、开拓创业的~‘面,反而更多的是感伤、忧郁、灰暗的心 就一半又涂了去,或是仪仅钩了些轮廓罢了。但从这些半 理特征。在面对现实环境的压迫时,他们所掌握的西方知识 途而止、东鳞西爪的画里,他的结构、他的笔致,实在可 文化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强大的内心力量,反而是其软弱的根 以看出他有绝大的艺术的天才。”其实只不过是艺术为 源。原因在哪里呢? 表,颓废为里罢了。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就曾带着愧疚说过: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自傲的背面往往是自卑,精英的 “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 背面就是凡夫俗子。这些现代知识分子,继承了传统知识分 经》,…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 子“十”的精神,但面对现实却总是壮志难酬,甚至碰得头 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吕纬甫 破血流,在历史的火变革时期,知识分子就像处在失重状态 是失败者,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先的吕纬甫是以自 下,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对历史的发展无从着力,只好在 己的西方现代文化知识傲视中国传统文化的, “ABCD”和 作品中发泄。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其实是自我赋予的,现代知 “算学”在面对《诗经》、 《孟子》、 《女儿经》时的那种 识分子既以掌握的西方的知识文化自傲,但许多时候又哀叹 优越感,正是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共有的心态。所以在这些 这些知识文化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金钱、身份、地位、尊重, 作家的小说中,主人公读的不再是四书五经,他们有的学 并没有实现他们的社会理想,自怜白艾成了许多人共同的心 医,有的学艺术,有的学法律、经济,有的学工科,甚至连 态;就如《沉沦》中的主人公所说:“我何苦要到日本来, 平时读的小说、诗歌也都换成了两洋作家的作品。 《银灰色 我何苦要求学问。……到日本来倒也罢了,我何苦又要进这 的死》中主人公死的时候衣袋中有“Ernest D0wson’s Poems 该死的高等学校。他们留了五个月学回去的人,岂不在那里 and Prose”的小册子; 《沉沦》中主人公手里捧的是“六寸 享荣华富贵么?这五六年的岁月,教我怎么能捱过去。受尽 长的w0rdsworth的诗集”,当心中忽生“万千哀感”的时候 了干辛万苦,秘了十数年的学识,我同国去,难道定能比他 想到的是“Sentimental,t0o sentimenta1”;郭洙若《残 们来胡闹的留学生更强么?”或者如郭沫若在《漂流三部 春》中主人公爱读的是“Sheuey”的诗集;叶灵风《女娲氏之 曲》中对留学十年学得的医学知识的质疑: 遗孽》中常伴作者的是“O)【f0rd版的Shakespeare悲剧全集”, 行医?医学有什么!假使我少学得两年,或许 “皮装金边的Milton诗歌,心爱的Byr0n,Shelley,Keats, 我也有欺人骗世的本领了,医梅毒用六零六,医疟 wi1de,Beardsley,Baude1aire”的诗集。风气所至,许多 疾用金鸡纳霜,医白喉用血清注射,医寄生虫性的 年轻作家作品中动辄使用英文,显示自己的留学生身份或西 赤痢用奕美清,医急性关节炎用柳酸盐……这些能 方文化背景,反倒不考虑与塑造人物有没有必然的关系,例 够医病的特效药,屈指数来不上双手,上海的如鲫 如陶晶孙的《两姑娘》,不管多平常的事物主人公都忍不住 如蚁的一些吮痈舐痔的寄生虫谁个不会用!多我一 要特意说出它的英文名称,随意引用几句,如“第四回他同 个有什么?少我一个又有什么? 她作伴去吃法朗西大菜,吸soda water,进Restaurant”, 主人公在学生时代本就是浸淫于文学的人,回到上海 “他们俩要进Restaurant去,亲密地讲话”,“我什么Alkoh1 来,和一些趣味相投的友人,刊行了‘两种关于文学的杂 没有喝”,“红色的cushi0n”,“两人拿起了Cup”,“他 志,以为在无形之间或许也可以转移社会,但是, “在文学 想到昨天晚上的Veronal了”等等。能使用外文,读外国书, 是不值一钱的中国,他的物质上的生涯也就如一一粒种子落在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石田,完全没有生根茁叶的希望了。”在贫困潦倒之下说出 习惯、群众心理往往抵消知识的能力。 熏 的这些愤世嫉俗的话,其实潜藏着深深的自卑,所以阅读本 第二:中国人受过教育的太少了,思想的号召所能达到 时期的一些作品,我们往往发现主人公的自卑发展到极端的 的是极有限制的。并且中国人太穷了,对于许多问题全凭个 程度,认为自己连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人力车夫、女工甚至妓 人利害定是非。 女都不如,从原先的高高在上的俯视,一转眼就变成自惭形 秽甚至自轻自贱。典型的如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主人公也在外国的学堂里念过几年书,但已经沦落到带了几 本破书,搬进“日新里对面的贫民窟里,寻了一间小小的房 第三:我们的知识阶级,同国内其他阶级一样,也是不 健全的。许多忙于为自己找出路就无暇来替国家找出路了。[2_ 结论就是“知识阶级不能单独负救国的责任”。 冰心小说《斯人独憔悴》中的主人公年轻学生和他们的 间”,同租的是一个烟厂女工,但在这个“可怜的无名文 父亲化卿冲突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 士”看来,女工的生活远比他要更好,而且从女工的眼里看 热情是怎样被现实环境所破灭的。颖石、颖铭他们在父亲的 来也确实如此,因为她把这个整天蜷缩在屋里,过着昼夜颠 严厉催促下,离开了学校,远离正在热烈进行的学生运动, 倒生活的男子居然当成了小偷,奉劝他要改过。这是个很有 并且,对学生运动还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外交内政的问 意思的错位,作者把这个女孩子写成了主人公精神上的拯 题,先不必说。看他们请愿的条件,那一条是办得到的?就 救者。在小说的结尾他还在想:“这女孩子真是可怜,但 是都办得到,政府也决然不肯应许,恐怕启学生干政之渐, 我现在的境遇,可是还赶她不上,她是不想做工而工作要 这样日久天长的做下去,不过多住几回警察厅,并且两方面 强迫她做,我是想找一点工作,终于找不到。就去作筋肉 都用柔软的办法,回数多了,也都觉得无意思,不但没有结 的劳动吧!啊啊,但是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 束,也不能下台。”最后化卿又不许他们继续求学,给他们 车的重力。” 补了办事员的差事,兄弟两个无力反抗,只能低徊欲绝地吟 现代知识分子的这种自卑感,其实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 着:“出门搔自首,若负平身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 间部分知识分子没有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合适位置造成的。 从西方社会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传统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悴……”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文学的头十年,现代知识 会转型的过程中,知识分子从人文型向实用型转变,资本主 分子经历了一个大致相同的心理历程,从以西方现代科学文 义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实 化知识自傲于传统文人,到经历现实的挫折,在现代社会找 用型人才,而诗人、作家等文学型人才在西方社会也很难单 不到合适的位置,满腔政治热情很快化为对现实环境和自身 靠发表作品来谋生。根据葛兰西的理论,把知识分子分为三 类,即技术化的知识分子、官僚化的知识分子和人文化的知 前途的哀叹,他们的软弱、感伤、哀怨、自卑是带有深刻的 社会历史内涵的。历史总要向前发展,对于许多知识分子来 识分子。近代社会以来,随着西式教育在中国的推广,以及 说,如何摆脱感伤、软弱,走向坚强,就是历史赋予他们的 取消科举,中国的新知识分子已经和传统文人有了较大的区 任务,这个任务将在下一个十年中完成。 别。20世纪20年代人们观念中的知识阶级已经包括“教育 界、舆论界、政界、法律界、工商医界”等,但是中国历史 注释: 悠久的“士”的传统,使中国知识分子在从官僚化、人文化 【1]郁宝华: 《论“五四”时期小说中的“弱者心态”》,现 的知识分子向实用型、技术化的知识分子转化的道路上备受 代语文(文学研究),2O08年,第1 0期,第7 5~7 7页。 艰难。所以“五四”时期的大量知识分子还是属于传统意 [2]蔡尚思: 《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第三卷)》,杭州: 义上的人文知识分子,他们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喜爱中 浙江人民出版社,l 9 8 6年版,第6 6 2页。 国古典文学,通晓一门外语,了解西方近世的哲学和文 参考文献: 学,头脑中还有传统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1]黄侯兴.创造社丛书(3)小说卷(一)[M].北京:学苑出 版社,l 991. 但在转型期的现代社会中,既不能放弃理想,同流合污, 成为统治阶级的附庸,又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往往成为 【2]黄候兴.创造社丛书(4)小说卷(二)[M】.北京:学苑出 版社,1 991. 社会的多余人。 再加上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社会中,政治是最大的主 题,而受传统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现代知识分子大都有自 己的社会理想,对政治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几番挫折之后, 【3]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集)小说一集[M】.上海文艺 出版社,20O3. 【4】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集)小说二集【M】.上海文艺 出版社,2003. 往往认识到自己无力改变社会现实,而一变为感伤颓废,蒋 廷黼曾对此有一番总结: 第一:知识的能力虽大,但是也有限度。利害、感情、 (郁宝华 江苏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人文系 214O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